脉之大要

《古今名医汇粹》书籍目录

夫脉血之府也,长则气治,短则气病,数则心烦,大则病进,上盛则气高,下则气胀,代则气衰,细则气少,浑浑其至如涌泉,病进而色弊,绵绵其去如弦绝者,死。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大者多气少血,小者气血皆少。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涩者少血少气,微有寒。诸小者,阴阳形气俱不足。

脉之浮沉及与人迎寸口气大小等者,病难已,病之在脏,沉而大者易已,小者为逆;病之在腑,浮而大者易已。人迎盛者伤于寒,气口大伤于食。

沉细悬绝者为阴,盛躁喘数者为阳。

邪气来,紧而疾;谷气来,徐而和。

脉弱以滑,是有胃气。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死。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形气相得者生。三伍不调者病。三部九候皆相失者死。

上下左右之脉,相应如参舂者病;上下左右相失不可数者死。中部之脉虽独调,与中脏相失者死。

中部之脉相减者死。

沉甚曰病,弦甚曰病,涩甚曰病,数甚曰病,参见曰病,复见曰病,未去而去曰病,去而不去曰病,反者死。

色脉已定,别之奈何?岐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

张景岳曰∶脉之见象,阴阳而已。本经谓三阳搏而勿浮,三阴搏而勿沉,是则虽有一阳、二阳、三阳之分,而总在勿浮之例∶虽有一阴、二阴、三阴之分,而总在勿沉之例。可见胃气之本,不大不小,不浮不沉,不迟不数,滑而不涩,此太和之人也。一自邪气胜而正气衰,胃气竭而脏气见,遂有太过不及之病形与脉象俱见,于是有浮、沉、大、小、缓、急、滑、涩八者之脉见。夫八者之脉,皆病脉也,然各有所主,有于中者必形于外,要其微甚悬绝之相去,即可得之气血多少,死生之诊。故其诊法虽有不同,而大要则有所定,所谓知要者一言而终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名医汇粹》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名医汇粹》书籍目录
  1. 脉之大要《古今名医汇粹》
  2. 脉之部位《医碥》
  3. 脉之行动《医碥》
  4. 脉症治方凡例《脉症治方》
  5. 脉之行动《医碥》
  6. 脉症与病相反论《医学源流论》
  7. 脉之名义《诊家正眼》
  8. 脉症顺逆与从舍《中医诊断学》
  9. 脉之歇止《医碥》
  10. 脉症合参《中医名词词典》
  11. 脉之形体《医碥》
  12. 脉证宜忌歌《推拿抉微》
  13. 脉之造字《思考中医》
  14. 脉证宜忌歌《幼幼集成》
  15. 脉指歌《寿世保元》
  16. 脉证相反《古今医统大全》
  17. 脉痔《圣济总录》
  18. 脉证死生论《血证论》
  19. 脉痔《中医词典》
  20. 脉证似反《轩岐救正论》
  21. 脉痔候《诸病源候论》
  22. 脉证似反《古今医统大全》
  23. 脉中有线有吉有凶《读医随笔》
  24. 脉证合与不合《医述》
  25. 脉主病《古今名医汇粹》
  26. 脉证合参《中医词典》
  27. 脉状奇偶《古今医统大全》
  28. 脉证从舍《医碥》
  29. 悗心《中医词典》
  30. 脉证不应《温疫论》
  31. 蛮夷酒《备急千金要方》

《古今名医汇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