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脉无胃气则死

《医碥》书籍目录

经曰∶人无胃气则死。(此言脉以有胃气为主也。胃属土,其德中和,其气之达于脉也,不刚不柔,不疾不徐,不大不小,不浮不沉,有雍容和平之状,无过不及之伤者也。)春胃微弦曰平,(雍容和缓中略带弦意也。)弦多胃少曰肝病,(肝邪胜,胃气衰也。)但弦无胃曰死,(胃气已绝故也。)

胃而有毛(犹云得秋脉。

)曰秋病,(金克木也,春木旺尚无伤,至秋则必疾矣。)毛甚曰今病。(目下即病也。)

夏胃微钩曰平,钩多胃少曰心病,但钩无胃曰死,胃而有石曰冬病,石甚曰今病。(石者,沉实之意,冬脉也。)

长夏胃微 弱曰平,(长夏未月也,土湿则软,故微软弱,即缓脉也。)弱多胃少曰脾病,(犹言脾胃自病也。)但代无胃曰死,(代,更代也。春弦、夏钩秋毛、冬石,脉体随时而更,但见其所更者,而不见胃气则死矣。不言但弱无胃曰死,以弱但正气不足,非有邪气相乘,且弱止可言胃气衰,不可言胃气绝也。何则?胃脉虽曰中和,而长夏土湿,则略近柔软一边,可云柔软之甚为弱,不可云但弱无柔软也。)

弱有石曰冬病,(土气衰而水反乘之,故至冬必病矣。)弱(当作石)甚曰今病。(春夏以克我者言,此下皆以我克者言,互文以见例也。

又春言胃有毛,夏言胃有石,此及下文变胃言软弱毛石,亦互文也。)

秋胃微毛曰平,毛多胃少曰肺病,但毛无胃曰死,毛而有弦曰春病,弦甚曰今病。

冬胃微石曰平,石多胃少曰肾病,但石无胃曰死,石而有钩曰夏病,钩甚曰今病。

真肝脉至,(此下皆言真脏脉,真犹言纯。真肝脉者,言此为纯乎肝脉,毫无胃气者也。

盖肝弦肺涩心浮肾沉,各得一偏,惟胃气六脉,不弦不涩,不浮不沉,中和合德,有以化四者之偏。

故肝虽乘春令,以呈其弦象,而中和柔软之胃气,即与之偕行,而胃之和缓意多,肝之弦意少,是为平脉。若弦多胃少,即为病脉矣。况毫无胃气,而纯乎弦劲耶?此盖胃绝使然。故凡病真脏脉现者,必死也。余脏仿此论之。)

如循刀刃,如按琴瑟弦。(皆挺劲之意。)真心脉至,坚而搏,如循薏苡子。(坚实之状,累累然见手指下也。)

真肺脉至,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虚浮无力之意。)真肾脉至,搏而绝,(绝,陡绝,无余韵也。)

如指弹石。(坚实。)真脾脉至,弱而乍数乍疏。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碥》书籍目录
  1. 脉无胃气则死《医碥》
  2. 脉无胃气《中医词典》
  3. 脉息《医学从众录》
  4. 脉无胃气《中医名词词典》
  5. 脉息《医学从众录》
  6. 脉无根有两说论《脉诀汇辨》
  7. 脉息《医学从众录》
  8. 脉无根有两说《医效秘传》
  9. 脉息《医学从众录》
  10. 脉无根有两说《诊家正眼》
  11. 脉息《医学从众录》
  12. 脉位轻重《伤寒直格》
  13. 脉息《医学从众录》
  14. 脉位法天论《冯氏锦囊秘录》
  15. 脉息《医学从众录》
  16. 脉位法天地五行论《脉诀汇辨》
  17. 脉息《医学从众录》
  18. 脉位《诊宗三昧》
  19. 脉息《医学从众录》
  20. 脉痿《中医词典》
  21. 脉息(与遗精白浊同)《医学从众录》
  22. 脉痿《中医名词词典》
  23. 脉息迟速《伤寒直格》
  24. 脉体捷法《古今医鉴》
  25. 脉息大数《察病指南》
  26. 脉说《脉诀刊误》
  27. 脉先兆的理论基础《中医疾病预测》
  28. 脉说《苏沈良方》
  29. 脉先兆的临床意义《中医疾病预测》
  30. 脉数急《中医词典》
  31. 脉先兆——脉相学《中医疾病预测》

《医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