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书籍目录

经谓肾开窍于耳。又谓心开窍于耳。解者谓心本开窍于舌,因舌无窍,故借窍于耳。肺络会于耳。胆、三焦脉皆走耳前,入耳中,过耳后。胃脉上耳前,筋结耳前。小肠、膀胱脉,俱结耳后完骨。胃之支脉亦过耳后。又《素问》谓心、肾、肺、脾、胃五络,皆属之于耳中。又谓肝病气逆则耳聋

耳聋,声有所蔽塞则不通,在外之蔽塞,与在内之蔽塞一也。内气本流通,何以蔽塞?则风火痰血之为之也。在上为心肺之气,在下为肝肾之气,在中为脾胃之气。气动而为火,火动而为风,壅于上焦,扰攘不清,则外入之声,为其所乱。若更蒸液而痰凝,伤阴而血瘀,则耳窍蔽塞。甚则为痛为肿,结核停脓,不但聋也。不甚则为鸣,气上出于耳而作响也。气上盛则鸣甚,不盛则鸣不甚。上焦气壅属实,下焦气逆属虚,或阴虚而火上炎,或阳虚而火上浮也。中焦多属湿热,酒食之所郁积也。各脏腑经脉,皆能动气生火作声,岂必拘定脉络通耳者乃然哉。此皆言内气上壅者,若气虚下陷则亦聋。以清气自下,浊气自上,清不升则浊不降也。

更有老年精脱气衰,不能上通者,即无浊火上乱,而精气萎弱,既不上通,则窍遂渐闭,如路久不行而茅塞也。亦有沉静之人,收视返听,精气退藏于密,而上窍亦渐闭者,乃高寿之征也。明此义,而纷纷之说,皆一以贯之矣。耳聋治法∶热者犀角饮子,大便秘者加大黄。壅热生风,犀角散。兼外风者,防风通圣散(见中风)。兼痰者,滚痰丸。(见痰。)郁火,防风通圣散,加大黄酒煨,再用酒炒三次,又同各味通用酒炒。加味逍遥散(见郁。)厥气上逆者,多见眩晕之证,沉香降气汤苏子降气汤。甚者吞养正丹(并见气),以镇坠之。肾水虚精脱者,必颧颊黑,六味地黄丸(见虚损)、《本事》地黄汤。(内有羌、防二味,为肾虚而兼受风邪也,无风邪者去之。)肾虚寒者,八味丸(见虚损)、益肾散

多恐为肝虚,四物汤(见血)加羌、防、柴胡菖蒲、伏神。劳役伤,房劳伤,虚火上炎,瘦悴昏 ,是为劳聋,益气聪明汤。耳者,宗脉之所附,脉虚而外风袭,使经气闭塞,是为风聋,多见头痛排风汤(见中风)、桂心散磁石丸。气壅头目不清,清神散。气闭不通,通气散。外治∶通神散、通耳法、追风散甘遂半寸,绵裹插耳中,口嚼甘草苍术长七分,一头削尖,插耳内,一头平,安艾灸,觉耳中有热气,效。久聋,萆麻子丸、胜金透关散。

耳鸣。经谓上气不足。又谓脑髓不足,则脑转耳鸣。皆精气虚弱之故也。王汝言谓耳鸣甚者,多是痰火上升,又感恼怒而得。若肾虚而鸣者,其鸣不甚,当见劳怯等证。薛立斋云∶若血虚有火,四物汤(见血)加山栀柴胡。气虚,补中益气汤(见气)。

血气俱虚,八珍(见虚损)加柴胡。若怒而鸣,气实,小柴胡(见寒热)加芎、归、山栀;虚用八珍加山栀。若午前甚者,阳气实,热也,小柴胡加黄连、山栀;阳气虚,补中益气(见气)加柴胡、山栀。午后甚者,阴血虚也,四物(见血)加白术茯苓。若肾虚火动,哄哄然,胫酸,或痰盛作渴,必用地黄丸(见虚损)。甚者当镇坠,正元饮(见眩晕)咽黑锡丹(见呃逆)。有热者,龙齿散。肾者,宗脉所聚,窍于耳。宗脉虚,风邪乘虚随脉入耳,气与之搏而鸣。先用生料五苓散(见伤湿),加制枳壳橘红紫苏生姜同煎,吞青木香丸,(见气。)散邪疏风下气,续以归芎饮和养之。若更四肢抽掣痛,睡着如打战鼓,耳内觉有风吹奇痒,黄 丸甚效。

耳肿痛生疮,鼠粘子汤柴胡清肝饮。耳湿肿痛,凉膈散(见发热)加酒炒大黄黄芩,酒浸防风荆芥羌活。湿多,外用枯矾吹入耳中。耳湿结块,生猪脂地龙粪、釜下墨研末、葱汁和捏如枣核,绵裹入耳,润则换。耳干痛亦用此方。耳痛如虫内走,蛇蜕灰吹入立愈。

耳。劳伤气血,热气乘虚入聚,则生脓汁也。内服柴胡聪耳汤蔓荆子散,外用红绵散。壮人积热者,玉屑无忧散解毒雄黄丸,(并见咽喉。)下三四次效。

出脓,发灰吹之。耳脓溃烂,矾灰、铅丹吹。又方,陈皮烧灰一钱,轻粉三分,麝五厘,吹入即干。耳出血,龙骨末吹即止。按初起忌敛涩,铅丹、矾不宜用,红棉散亦勿用也。

耳痒。沈存中病赤目,百治不瘥,邱华问耳中痒否,痒是肾风,四生散(见中风)

二三服即瘥。如言服二次,目反大痛,更二服遂愈。以语孙和甫,孙曰∶尝见吕吉甫目久病,服透冰丹乃瘥,透冰丹亦疗肾风也。《圣惠》云∶有耳痒直挑剔出血乃止者,此肾虚浮毒上攻也,宜透冰丹。戒酒、面、鸡、猪之属一月,若不能戒者,无效也。

虫入耳,生姜擦猫鼻即尿,取滴耳,虫即出。或用管入耳极力吸之。

蚁、蜈蚣入耳,生姜汁或蒜汁灌,或炙猪肉鸡肉置耳边。苍蝇入耳,皂角子虫研烂,生 血调灌耳中。蚤、虱入耳,菖蒲末炒,乘热棉裹着耳边。蜒蚰入耳,盐擦耳内,或硼砂胆矾等分为末吹,即化水。水入耳,薄荷汁点立效。耳中有物不能出,弓弦头散处敷好胶,入耳中粘之,徐徐引出立效。百虫入耳,用茶油一滴渗入耳内,即效而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碥》书籍目录
  1. 《医碥》
  2. 《临证指南医案》
  3. 《医碥》
  4. 《普济方·针灸》
  5. 《古今医案按》
  6. 《证治准绳·杂病》
  7. 《本草从新》
  8. 《张氏医通》
  9. 《医学心悟》
  10. 《张氏医通》
  11. 《医学心悟》
  12. 《证治准绳·幼科》
  13. 《周慎斋遗书》
  14. 《证治准绳·幼科》
  15. 《冷庐医话》
  16. 《医述》
  17. 《丹溪手镜》
  18. 《医学入门》
  19. 《丹溪治法心要》
  20. 《续名医类案》
  21. 《友渔斋医话》
  22. 《幼幼新书》
  23. 《奇效简便良方》
  24. 《医宗金鉴》
  25. 《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26. 《正骨心法要旨》
  27. 《奇症汇》
  28. 《经络考》
  29. 《脉因证治》
  30. 《外科十法》
  31. 《也是山人医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