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六气后论

《医碥》书籍目录

有在天之六气,有在人之六气。上编所言,天之六气也。此篇所言,人身之六气也。《经》曰∶人身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是人身之气,可名之为风也。各脏腑皆有气,皆可名风,而属之肝者。以风为动物,肝主动也。《经》曰∶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人为肝。故古人于肝,或名之为木,或名之为风。凡医书中所言风证,作外感风寒看不合者,作肝气看则合,初学之士,不可不知也。若误作外邪治,妄行发散,则非矣。然内风亦有当发散者,以肝气郁抑于中,则与之升发,或服药后,温覆以取微汗,令之外发,或但服药令之内升,不用温覆取汗,酌之可也。外感之风多属寒,虽夏月得风亦凉,可见也。内生之风则多属热。何者?人身之气,有寒有热,气寒则微,气热则盛,盛则鼓荡飘忽而风生焉,所谓热极生风。又谓风从火断,汗之宜也。风既为热气所生,则其气必热。而亦有寒者,以火气暴盛者,元气被其冲激,煽而为风,风动而生凉也。验之焚燎,火起则风发,(风即虚空之气耳,不煽不动,火之冲激,与用扇 之无异也。)习习生凉可见。故丹溪谓∶寒气自下上冲为火。即此义也。火在天为热气、(《经》以属之春分后四气。)暑气,(《经》以属之小满后四气。)在地为五行之火,在人身为君相之火,已详水火论。湿,在天为湿气,在地为土,在人为脾胃,故古人言脾胃,往往以土名之,或以湿名之。然脾胃居中,兼该六气,六气皆能为之病,不独主湿恶湿也。燥,在天为清气,在地为金,在人为肺,故古人言肺,往往以金名之,以燥名之。而或主寒燥言,或主热燥言,则当细与辨别,庶不致错误。

寒,在天为寒气,在地为水,在人为肾,故古人言肾,往往以水名之,以寒名之。

《经》曰∶冬伤于寒。寒字即肾字之替身,非言时令之寒也。人身六气为病,有自生者,有与天之六气相感应而生者,故外感内伤,大端最宜分晰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碥》书籍目录
  1. 六气后论《医碥》
  2. 六气合来为邪脉《丹台玉案》
  3. 六气化变胜复淫治略(一首)《医经国小》
  4. 六气分主客《松峰说疫》
  5. 六气加临上下《脉诀汇辨》
  6. 六气分司《医学集成》
  7. 六气煎(新方)《虚损启微》
  8. 六气分门第《外经微言》
  9. 六气解《伤寒说意》
  10.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诊家正眼》
  11. 六气解《四圣心源》
  12.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冯氏锦囊秘录》
  13. 六气诀《中医词典》
  14. 六气凡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5. 六气客气主病歌《医宗金鉴》
  16. 六气独胜篇《外经微言》
  17. 六气客气主病歌《运气要诀》
  18. 六气当汗不当汗论《温病条辨》
  19. 六气名目《四圣心源》
  20. 六气从化《医学摘粹》
  21. 六气名目《医学摘粹》
  22. 六气从化《四圣心源》
  23. 六气偏见《四圣心源》
  24. 六气补泻用有先后《类经》
  25. 六气偏见《医学摘粹》
  26. 六气病解《医学启源》
  27. 六气迁正升降说《灵素节注类编》
  28. 六气标本所从不同《类经》
  29. 六气胜复歌《医宗金鉴》
  30. 六气标本论《古今医统大全》
  31. 六气胜复歌《运气要诀》

《医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