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
川芎(四钱) 白芷(二钱) 薄荷(八钱) 甘草(炙) 羌活(各二钱) 细辛(一钱) 荆芥(四钱) 防风(一钱半)为末,浓茶调服。
□
苍耳子(炒,去刺研破,一两) 辛夷(三钱) 白芷 薄荷(各一钱) 葱三茎煎。(原方白芷一两,薄、辛各五钱,苍耳炒、二钱半,为末,葱、细茶煎汤调,食前服二钱。)
破
□
羌活 防风 川芎 本 当归 芍药 甘草(各四两) 地榆 细辛(各二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煎八分,热服。
破
□
羌活 防风 苍术(各一两半) 细辛(五钱) 川芎 白芷 生地黄 黄芩 甘草(各一两)
以上九味 咀,每服一两,水煎,姜、葱引。
破
□
白术 黄 (各一两) 防风(二两) 上 咀,每服七钱,水二盏,煎一盏,去滓温服。
破
□
羌活(去芦) 独活(去芦) 防风(去芦) 地榆(各一两) 上 咀,每服一两,水二钟半,煎至一钟,去 温服。
破
□
地榆 防风 地丁香 马齿苋(各一两) 上为细未,每服三钱,温米饮调下。
破
□
川芎(五钱) 大黄(生) 黄芩 羌活(去芦,各一两) 上 咀,每服五七钱,水煎,以利为度。
破
□
江鳔(半两,炒) 野鸽粪(半两,炒) 雄黄(一钱,水飞) 蜈蚣(一对) 天麻(一两) 白僵蚕(半两,炒) 上为细末,分作三分,先用二分烧饭为丸,如桐子大,朱砂为衣。又用一分入巴豆霜二钱五分,亦以烧饭为丸,不用朱砂为衣。每服朱砂为衣丸药二十丸,入巴豆霜丸药一丸,次服二丸,渐加至利为度,再服朱砂为衣丸药,病愈止。
破
□
白术(二钱) 黄 (三钱) 防风(一钱半) 水煎,食前服。
破
□
羌活 独活 防风 地榆(各一钱) 杏仁(七枚,去皮捣碎,蒸令熟,研成膏) 上前四味,以水一盏,煎七分,入杏仁和匀服之,兼以搽疮上瘥。
破
□
人手足指甲(炒烟起,六钱) 独活 朱砂(另研) 天南星(姜制,各二钱) 上制度为细末,分作三服,酒调下。
破
□

- 伤风《医碥》
- 伤风《张氏医通》
- 伤风《顾松园医镜》
- 伤风《医述》
- 伤风《古今医案按》
- 伤风《医述》
- 伤风《证治汇补》
- 伤风《医述》
- 伤风《明医指掌》
- 伤风《续名医类案》
- 伤风《医学摘粹》
- 伤风《续名医类案》
- 伤风《医学摘粹》
- 伤风《幼幼新书》
- 伤风《丹台玉案》
- 伤风《医宗金鉴》
- 伤风《脉症治方》
- 伤风《医学传灯》
- 伤风《时病论》
- 伤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伤风《丹溪治法心要》
- 伤风《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风《活幼心书》
- 伤风《中医词典》
- 伤风《幼科心法要诀》
- 伤风《傅青主男科》
- 伤风《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伤风《时病论歌括新编》
- 伤风《小儿药证直诀》
- 伤风《景岳全书》
- 伤风《金匮钩玄》
《医碥》
- 作者:何梦瑶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51年
- 自序
- 赵序
- 辛序
- 凡例
- 卷之一·杂症
- 脏腑说
- 心包络三焦说
-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 水火说
- 命门说
- 五脏生克说
- 五邪说
- 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 六气说
- 六气后论
- 运气说
- 虚实寒热说
- 补泻论
- 反治论
- 标本说
- 表里论
- 阴阳论
- 夏月伏阴辨
- 气
- 血
- 发热
- 恶寒
- 寒热
- 诸中总论
- 中风
- 中寒
- 中暑
- 中湿
- 中气
- 中食
- 中恶
- 卷之二·杂症
- 卷之三·杂症
- 肿胀
- 黄胆
- 消渴(此为渴而且消之证,其寻常止患渴者附后)
- 痿
- 肺痿肺痈
- 痹
- 痉
- 汗
- 呕吐
- 反胃噎膈
- 霍乱
- 泄泻
- 肠鸣
- 痢
- 大便不通
- 大小便不通
- 小便不通
- 淋
- 小便数
- 遗尿、小便不禁
- 小便黄赤
- 交肠
- 关格
- 头痛
- 眩晕
- 项强痛
- 胸痛
- 心痛
- 腹痛
- 腰痛
- 背脊强痛
- 胁肋痛
- 臂痛
- 身体痛
- 面
- 耳
- 卷之四·杂症
- 卷之五·四诊
- 望色
- 闻声
- 问证
- 切脉
- 卷之六·诸方(上)诸方门目(上)
- 卷之七·诸方(下)诸方门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