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燥
当归(酒洗,二钱) 生地黄 熟地黄 白芍药 秦艽 黄芩(各一钱五分) 防风(一钱)
甘草(五分) 上水煎服。
□
黄柏(盐、酒炒) 熟地黄(酒蒸,各四两) 当归(酒洗) 山药 枸杞子(甘州者佳,各三两)
知母(盐、酒炒) 山茱萸肉 白芍药(各二两) 生地黄(二两五钱) 肉苁蓉(酒浸) 玄参(各二两五钱)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空心淡盐汤送下。
□
黄芩 黄连(各二钱) 薄荷 玄参 当归 芍药(各一钱五分) 甘草(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服。大便秘结,加大黄(二钱)。
□
桑叶(三钱,经霜者) 石膏(二钱五分,煨) 甘草(一钱) 胡麻仁(一钱,炒,研) 真阿胶(八分) 人参(七分) 麦冬(一钱二分) 杏仁(七分,去皮尖,炒黄) 枇杷叶(一片,去毛蜜炙) 上九味,以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 伤燥《医碥》
- 伤燥《证治准绳·杂病》
- 伤燥《医碥》
- 伤燥《证治准绳·类方》
- 伤燥病脉证并治《伤寒杂病论》
- 伤脏腑《中医词典》
- 伤燥潮热《儿科萃精》
- 伤在太阳《阴证略例》
- 伤燥发热《儿科萃精》
- 伤在少阴《阴证略例》
- 伤燥咳嗽《中医词典》
- 伤鱼鳖《中医词典》
- 伤燥咳嗽《症因脉治》
- 伤饮食门《张氏医通》
- 伤丈夫头痛《女科证治准绳》
- 伤饮食论《医贯》
- 伤折恶血不散《圣济总录》
- 伤饮食《医碥》
- 伤折风肿《圣济总录》
- 伤饮食《医碥》
- 伤折腹中瘀血《圣济总录》
- 伤饮食《证治准绳·杂病》
- 伤折统论《圣济总录》
- 伤饮食《证治准绳·类方》
- 伤肢痛秘方《华佗神方》
- 伤饮食《张氏医通》
- 伤中《中医词典》
- 伤饮《中医词典》
- 商《中医词典》
- 伤阴水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 商盖《中医词典》
《医碥》
- 作者:何梦瑶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51年
- 自序
- 赵序
- 辛序
- 凡例
- 卷之一·杂症
- 脏腑说
- 心包络三焦说
-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 水火说
- 命门说
- 五脏生克说
- 五邪说
- 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 六气说
- 六气后论
- 运气说
- 虚实寒热说
- 补泻论
- 反治论
- 标本说
- 表里论
- 阴阳论
- 夏月伏阴辨
- 气
- 血
- 发热
- 恶寒
- 寒热
- 诸中总论
- 中风
- 中寒
- 中暑
- 中湿
- 中气
- 中食
- 中恶
- 卷之二·杂症
- 卷之三·杂症
- 肿胀
- 黄胆
- 消渴(此为渴而且消之证,其寻常止患渴者附后)
- 痿
- 肺痿肺痈
- 痹
- 痉
- 汗
- 呕吐
- 反胃噎膈
- 霍乱
- 泄泻
- 肠鸣
- 痢
- 大便不通
- 大小便不通
- 小便不通
- 淋
- 小便数
- 遗尿、小便不禁
- 小便黄赤
- 交肠
- 关格
- 头痛
- 眩晕
- 项强痛
- 胸痛
- 心痛
- 腹痛
- 腰痛
- 背脊强痛
- 胁肋痛
- 臂痛
- 身体痛
- 面
- 耳
- 卷之四·杂症
- 卷之五·四诊
- 望色
- 闻声
- 问证
- 切脉
- 卷之六·诸方(上)诸方门目(上)
- 卷之七·诸方(下)诸方门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