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
香附 苍术(米泔浸一宿,炒) 川芎(各二两) 山栀(炒) 神曲(各一两五钱) 为末,滴水丸,绿豆大,每服一百丸,白汤下。亦可作汤。
□
柴胡 当归(酒拌) 白芍(酒炒)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一钱) 炙甘草(五分) 加煨姜、薄调煎。
□
□
香附(童便浸一宿,焙干,杵去毛为粗末,三钱) 苍术 橘红 制半夏(各一钱半) 贝母(去心) 白茯苓 抚芎 紫苏叶(自汗则用子) 山栀仁(炒,各一钱) 甘草 木香 槟榔(各五钱) 生姜五片煎。
□
苍术(三钱) 白术 香附 橘红 浓朴(姜汁炒) 白茯苓 抚芎 羌活 独活(各一钱) 甘草(五分) 半夏(制,一钱) 生姜五片,水煎。
□
香附(童便制,二钱) 牡丹皮 赤曲 川通草 穿山甲 真降香 苏木 山楂肉大麦芽(炒,研,各一钱) 红花(七分) 水酒各一半,煎去滓,入桃仁(去皮)。泥七分,韭汁半盏,和匀,通口服。
□
(此治非阴虚非阳陷,亦不发热,而常自蒸蒸不解。)
连翘(四钱) 薄荷叶 黄芩(各一钱半) 山栀仁(二钱) 麦门冬(去心,三钱) 甘草(五分) 郁金(一钱) 栝蒌皮、穣(二钱) 竹叶七片煎。

- 郁《医碥》
- 郁《临证指南医案》
- 郁《医碥》
- 郁《证治准绳·杂病》
- 郁《古今医案按》
- 郁《证治准绳·类方》
- 郁《丹台玉案》
- 郁《张氏医通》
- 郁《周慎斋遗书》
- 郁《医述》
- 郁《丹溪治法心要》
- 聿修堂医学丛书《中医词典》
- 郁《叶天士医案精华》
- 芋子《本草求真》
- 郁《也是山人医案》
- 芋头瘟《松峰说疫》
- 郁病《推求师意》
- 芋头《滇南本草》
- 郁病论《医贯》
- 芋头《食物疗法》
- 郁病论《银海指南》
- 芋艿《药性切用》
- 郁葱茶《茶饮保健》
- 芋艿《本草分经》
- 郁冈斋医学笔尘《中医词典》
- 芋艿《得配本草》
- 郁核《吴普本草》
- 芋艿《饮食须知》
- 郁核《名医别录》
- 芋〈平〉《食疗本草》
- 郁黄《医述》
《医碥》
- 作者:何梦瑶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51年
- 自序
- 赵序
- 辛序
- 凡例
- 卷之一·杂症
- 脏腑说
- 心包络三焦说
-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 水火说
- 命门说
- 五脏生克说
- 五邪说
- 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 六气说
- 六气后论
- 运气说
- 虚实寒热说
- 补泻论
- 反治论
- 标本说
- 表里论
- 阴阳论
- 夏月伏阴辨
- 气
- 血
- 发热
- 恶寒
- 寒热
- 诸中总论
- 中风
- 中寒
- 中暑
- 中湿
- 中气
- 中食
- 中恶
- 卷之二·杂症
- 卷之三·杂症
- 肿胀
- 黄胆
- 消渴(此为渴而且消之证,其寻常止患渴者附后)
- 痿
- 肺痿肺痈
- 痹
- 痉
- 汗
- 呕吐
- 反胃噎膈
- 霍乱
- 泄泻
- 肠鸣
- 痢
- 大便不通
- 大小便不通
- 小便不通
- 淋
- 小便数
- 遗尿、小便不禁
- 小便黄赤
- 交肠
- 关格
- 头痛
- 眩晕
- 项强痛
- 胸痛
- 心痛
- 腹痛
- 腰痛
- 背脊强痛
- 胁肋痛
- 臂痛
- 身体痛
- 面
- 耳
- 卷之四·杂症
- 卷之五·四诊
- 望色
- 闻声
- 问证
- 切脉
- 卷之六·诸方(上)诸方门目(上)
- 卷之七·诸方(下)诸方门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