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肺痿肺痈

《医碥》书籍目录

《金匮》问曰∶热在上焦者,因咳为肺痿,(火刑金,因咳,壮火食气,故肺热叶焦,手足困弱而不用,曰痿。)肺痿何从得之?师曰∶或从汗出,(言汗出过多也。)或从呕吐,或从消渴小便利数,或从便难,(血已燥矣。)又被快药下利,重亡津液,(以上数者,皆亡津液之由,可推展之。)

故得之。(津液亡则阴不济阳,而热甚矣。)曰∶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津液既伤,则热为干热,何故反有唾沫吐出,故疑之。)师曰∶此为肺痿之病。(肺热则清肃之令不行,水精不四布,留贮胸中化为涎沫,不但不濡他脏,并肺亦不滋,干者自干,唾者自唾也。)若口中辟辟燥,咳即胸中隐隐痛,脉反滑数,此为肺。(肺痿病在气分,故津液随气分化为涎而出诸口。肺痈病在血分,故津液随血分凝为脓而不出诸口。然亦有唾浊者,观下文便知。滑为痰涎之诊,既干燥无痰涎,则脉应涩,何以反滑?以血热也。然初虽数滑,后则数实矣。)咳唾脓血。(痈溃脓血从咳唾出。)

脉数虚者为肺痿,(壮火食气则气虚,津液亡则阴虚。)数实者为肺痈。(气壅血滞为实。)问曰∶病咳逆,何以知此为肺痈?曰∶寸口(通三部言。)脉微(《金鉴》云∶微当作浮,下同)而数,微则为风,数则为热;微则汗出,数则恶寒。(此以外感言,故脉浮数而身热,有汗,恶寒。)风中于卫,热过于营,(过,入也。

外感风寒,内郁成热,由浅入深。)呼气不入,(句旧在热过于营句上,今移此。)吸而不出。(言呼吸之气,出入不利也,即下喘满意。)风伤皮毛,热伤血脉,风舍于肺,(由皮毛入肺。)其人则咳,(火刑金,肺痒故咳。)口干喘满,咽燥不渴,(热尚在表,未遽伤其津液,故不渴,以初病时言。)时唾浊沫,(即伤风痰嗽也。)时时振寒。(即恶风寒意。)热之所过,血为凝滞,(时时振寒,则表久不解,而热不散,于是日渐深入,而血凝滞。)蓄结痈脓,吐如米粥,(溃后吐脓如米粥。)始萌可救,脓成则死。(亦有不死者,观下文便知。此条举外感而言,而内伤之致此者可例矣。)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可知肺痈亦有唾涎沫者矣,由此推之,则肺痿亦必有不吐涎沫者矣。必泥上条所云以辨证,得毋误乎?

再按肺痿有干热,有湿热,而以干热为主。即有涎沫,亦吐者自吐,干者自干,况无涎沫可吐者,其为干涸,又何待言乎?合痿门详看,其理自见矣。热得湿而后壅肿成痈,则肺痈多为湿热,故时吐浊。其不唾者,乃凝结在里之故。

谓肺痈无湿,恐非情理。)久之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以解毒排脓。上条言死,此条言不死,盖证有轻重之别也。)肺痈喘不得卧,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大苦大寒,峻泻肺邪,恐稍迁延,脓成则死矣。)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浊气不得下降之故。)鼻塞,清涕出,(热气上蒸成水也。)

不闻香臭酸辛,(肺热攻鼻,故酸辛,浊气充塞,故不闻香臭。)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肺痿咳而吐涎沫,本证也。今止吐涎沫而不咳,则似肺痿而实非肺痿矣。)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肺冷则气寒,不能摄津液,故上则吐沫,下则小便不禁也。)必眩,(经谓∶上虚则眩是也。)多唾涎,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小便多而渴者为消渴,小便多而不渴者为肺冷。然消渴病初起,亦有不遽渴者,误作肺冷治之,遂见渴证。此仲景教人辨别肺痿、肺冷、消渴之法。)

喻嘉言曰∶才见久咳,先须防此两证。肺痈由五脏蕴崇之火,与胃中停蓄之热上乘乎肺,肺受熏灼,血为之凝,痰为之裹,遂成小痈,日渐长大,则肺日胀而胁骨日昂,乃至咳声频并,痰浊如胶,憎寒发热,日晡尤甚,面红鼻燥,胸生甲错。(甲错谓枯索粗糙,如鳞甲相错也。)始先苟能辨其脉证,属表属里,极力开提攻下,无不愈者。迨至血化为脓,肺叶朽烂,倾囊吐出,十死不救,嗟无及矣。又云《金匮》治法,贵得其大要,多方图之,生胃津,润肺燥,下逆气,开积痰,止浊唾,补真气以通肺之小管,散火热以复肺之清肃,亦能复起,可不致力乎?《尊生》肺痿,举肺汤桔梗甘草竹茹、二冬、阿胶沙参百合贝母。肺痈,手掌皮粗,气急颧红,脉数鼻煽,不能饮食,不治。肺痈,清金饮刺蒺藜苡仁橘叶黄芩花粉牛蒡、贝母、桑皮桔梗。咳吐稠痰,胸胀喘急,发热,玄参清肺饮玄参柴胡陈皮、桔梗、茯苓、地骨、麦冬、苡仁、甘草槟榔,煎成入童便一盏服。重者不能卧,宁肺桔梗汤∶桔梗、贝母、当归栝蒌仁、黄 、枳壳甘草节、桑白、防己百合、苡仁、五味甜葶苈、地骨、知母杏仁。身热加柴胡便秘加熟大黄。勿论已成未成,通用金鲤汤鲤鱼一个,(重四两,去肠,勿经水。)

贝母(末二钱)

入鱼腹内,线缝,童便一碗浸,重汤煮至鱼眼出为度,去鳞骨,净肉仍浸童便内顿热,连便服之,日三次,效速。已吐脓后,排脓散∶黄 、白芷、五味、人参各等分。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碥》书籍目录
  1. 肺痿肺痈《医碥》
  2. 肺痿肺痈《医述》
  3. 肺痿肺痈《张聿青医案》
  4. 肺痿肺痈《医法圆通》
  5. 肺痿肺痈《痰火点雪》
  6. 肺痿方一十首《外台秘要》
  7. 肺痿肺痈肠痈《丹溪手镜》
  8. 肺痿喘嗽秘方《华佗神方》
  9. 肺痿肺痈欬嗽上气《医宗金鉴》
  10. 肺痿喘嗽秘方《华佗神方》
  11.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金匮悬解》
  12. 肺痿喘《中医词典》
  13.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医宗金鉴》
  14. 肺痿部《本草易读》
  15.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16. 肺痿辨《卫生宝鉴》
  1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方论》
  18. 肺痿(附肺虚、肺燥、劳嗽)《明医指掌》
  19.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高注金匮要略》
  20. 肺痿(肺胀)《张氏医通》
  21.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金匮玉函经二注》
  22. 肺痿《灸法秘传》
  23.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金匮要略浅注》
  24. 肺痿《何澹安医案》
  25.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金匮要略心典》
  26. 肺痿《药症忌宜》
  27.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金匮玉函要略述义》
  28. 肺痿《金匮钩玄》
  29. 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论三首、脉证四条、方十五首)《金匮玉函要略辑义》
  30. 肺痿《也是山人医案》
  31. 肺痿肺痈论治《类证治裁》

《医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