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背脊强痛

《医碥》书籍目录

督脉主脊。经云∶督脉之别,名曰长强,别走太阳,实则脊强,取之所别也。(刺灸之。)大肠筋挟脊。心脉与脊里细筋相连贯,故心痛有连背者。脾筋着脊。

肾筋脉贯脊,脊髓空则痛。膀胱筋脉挟脊,上项,为风寒湿所袭,则倔强不能屈伸,取本经 中血络。背上两角为肩解,小肠脉出之,肩解下成片肉为肩胛,大小肠筋脉俱绕之。又肩背属肺部分。太阳中风湿,经脉不行,脊痛项强,不可回顾,羌活胜湿汤(见伤湿)。兼气实郁滞者,则常常作痛,加木香陈皮香附。气虚郁滞者,则时止时痛,加升、柴、参、 。血虚郁痛者,则夜甚时止,加归、芍。血瘀郁痛者,则夜痛不止,加姜黄、灵脂、红花。风盛项背强,加威灵仙。湿盛肩背重,加二术。痰气凝滞则呕眩,本汤送青州白丸子(见中风)。看书封弈,久坐而脊背痛者,补中益气汤(见气),或八珍(见虚损)加黄 。喘咳气逆,肩背痛,汗出,肺实也,热也。肺虚亦痛,觉寒,少气不足以息,当补气。肾气上逆,先背痛,后及肩,和气饮(见肿胀)

加炒盐、小茴。当肩背一片冷痛,而用神保丸者(见伤饮食),此有积气故也。素虚人,或病后,或发汗过多,心隔间痛引乳胁或肩背,此气上逆,当引使归元。有患肩胛缝一线痛起,上跨肩,(肩背属小肠经。)至胸前侧胁止,(胆经。)昼夜不息。

丹溪谓因思虑伤心,(心血虚而火动。)移于小肠,及虑不能决,又归之胆,(胆火亦动。)子来乘母,为实邪,以人参四钱,(思虑则气结不行,故补其气以行之。)木通二钱(引火从小肠出)煎汤,下龙荟丸(见胁肋痛。除肝胆火)而愈。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碥》书籍目录
  1. 背脊强痛《医碥》
  2. 背脊骨折法《中医词典》
  3. 背胛节痛《丹溪手镜》
  4. 背脊骨折《中医词典》
  5. 背胛中间《中医词典》
  6. 背脊骨痛《中医词典》
  7. 背解《中医词典》
  8. 背脊骨伤《证治准绳·疡医》
  9. 背疽《中医词典》
  10. 背脊骨伤《伤科补要》
  11. 背疽《儒门事亲》
  12. 背骨痛《傅青主男科》
  13. 背疽《儒门事亲》
  14. 背骨《医宗金鉴》
  15. 背疽《外科理例》
  16. 背骨《正骨心法要旨》
  17. 背疽(外科理例 下)《古今医统大全》
  18. 背骨《中医词典》
  19. 背疽方总论《集验背疽方》
  20. 背腹部二穴《神应经》
  21. 背疽夹青《外科传薪集》
  22. 背缝《中医词典》
  23. 背疽其源有五《集验背疽方》
  24. 背法《中医词典》
  25. 背疽肿漫寻头灸法《外科精要》
  26. 背发七种 腰发二种《医学入门》
  27. 背偻《中医词典》
  28. 背恶寒歌《伤寒百证歌》
  29. 背偻候《诸病源候论》
  30. 背恶寒《医效秘传》
  31. 背面穴道证治《灸法秘传》

《医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