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缩队纵
阴受寒则缩,受热则纵。(伤寒囊缩,阴证固有之,热证亦有,以热灼筋燥故缩也。
但以平人论,则缩必因寒,观夏月囊软纵,冬月囊硬缩可知矣。)丹溪治鲍姓,茎挺长肿痿,皮拓湿润,磨股不能行,两胁气上,手足倦弱,以小柴胡(见寒热)加黄连大剂,行其湿热,略加黄柏,以降其逆上之气,挺肿收减。但有坚块未消,又以青皮为君,佐以散风之药末服,外以丝瓜汁调五倍末敷之,愈。湿热肿挺,朴硝、荆芥煎汤浸洗。甚者,三一承气汤(见大便不通)下之。

- 阴缩队纵《医碥》
- 阴缩《中医词典》
- 阴缩入腹《中医词典》
- 阴缩《中医名词词典》
- 阴缩阴纵《医学纲目》
- 阴损及阳《中医词典》
- 阴廷《中医词典》
- 阴损及阳《中医名词词典》
- 阴挺《中医名词词典》
- 阴水《幼科心法要诀》
- 阴挺《景岳全书》
- 阴水《儿科萃精》
- 阴挺《中医词典》
- 阴水《医宗金鉴》
- 阴挺《外科大成》
- 阴水《中医词典》
- 阴挺《妇人规》
- 阴水《中医名词词典》
- 阴挺《奇效简便良方》
- 阴衰营陷《四圣悬枢》
- 阴挺出《普济方·针灸》
- 阴衰发热厥阳衰发寒厥《针灸甲乙经》
- 阴挺出《针灸资生经》
- 阴暑阳暑《友渔斋医话》
- 阴挺出方三首《外台秘要》
- 阴暑《慈幼便览》
- 阴挺出下脱《中医词典》
- 阴暑《奇效简便良方》
- 阴挺出下脱候《诸病源候论》
- 阴暑《中医词典》
- 阴挺门主方《疡医大全》
《医碥》
- 作者:何梦瑶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51年
- 自序
- 赵序
- 辛序
- 凡例
- 卷之一·杂症
- 脏腑说
- 心包络三焦说
-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 水火说
- 命门说
- 五脏生克说
- 五邪说
- 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 六气说
- 六气后论
- 运气说
- 虚实寒热说
- 补泻论
- 反治论
- 标本说
- 表里论
- 阴阳论
- 夏月伏阴辨
- 气
- 血
- 发热
- 恶寒
- 寒热
- 诸中总论
- 中风
- 中寒
- 中暑
- 中湿
- 中气
- 中食
- 中恶
- 卷之二·杂症
- 卷之三·杂症
- 肿胀
- 黄胆
- 消渴(此为渴而且消之证,其寻常止患渴者附后)
- 痿
- 肺痿肺痈
- 痹
- 痉
- 汗
- 呕吐
- 反胃噎膈
- 霍乱
- 泄泻
- 肠鸣
- 痢
- 大便不通
- 大小便不通
- 小便不通
- 淋
- 小便数
- 遗尿、小便不禁
- 小便黄赤
- 交肠
- 关格
- 头痛
- 眩晕
- 项强痛
- 胸痛
- 心痛
- 腹痛
- 腰痛
- 背脊强痛
- 胁肋痛
- 臂痛
- 身体痛
- 面
- 耳
- 卷之四·杂症
- 卷之五·四诊
- 望色
- 闻声
- 问证
- 切脉
- 卷之六·诸方(上)诸方门目(上)
- 卷之七·诸方(下)诸方门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