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生克说

《医碥》书籍目录

五脏生克,须实从气机病情讲明,若徒作五行套语,茫然不知的,实多致错误。

今略着其概如左。饮食入胃,脾为营运其精英之气,虽曰周布诸脏,实先上输于肺,(气亲上也。)肺先受其益,是为脾土生肺金。肺受脾之益,则气愈旺,化水下降,泽及百体,是为肺金生肾水。肾受肺之生,则水愈足,为命门之火所蒸,化气上升,肝先受其益,是为肾水生肝木。肝受肾之益,则气愈旺,上资心阳,发为光明,是为肝木生心火。脾之所以能运化饮食者,气也。气寒则凝滞而不行,得心火以温之,乃健运而不息,是为心火生脾土。此五脏相生之气机也。肺在心上,心火上炎,肺受其伤,此为心火克肺金也。若由脾胃积热,或由肝肾相火,或由本经郁热,皆与心无涉。肾阴太盛,寒气上冲,心为之悸;或肾寒甚,而逼其龙火上乘,心为之烦,皆肾水克心火也。若饮水过多,停蓄不行,心火被逼不安而悸者,与肾无涉。脾气过燥,则肾水为其所涸而失润;或过湿,则肾水为其所壅而不流,皆脾土克肾水也。

若他脏之燥,外感之湿,与脾无涉。肝木 泄太过,则脾胃因之而气虚;或肝气郁结太甚,则脾胃因之而气滞,皆肝木克脾土也。若自致耗散,自致凝滞,及由他脏腑所致者,与肝无涉。气有降则有升,无降则无升,纯降则不升,何则?

浊阴从肺右降,则胸中旷若太虚,无有窒塞,清阳得以从肝左升,是谓有降有升。若浊阴壅满胸中,不肯下降,则肝气被遏,欲升不能,是谓无降无升。(东垣谓食填太阴,为金克木,即此说。详见伤饮食门。)肺金肃敛太过,有秋无春,是谓纯降不升。无降无升,纯降不升,皆肺金克肝木也。若肝木自沉,或因他脏之寒郁,与肺无涉。此五脏相克之病情也。不足,则欲其生;太过,则欲其克。故木疏土而脾滞以行,金得火而肺寒以解,肾得脾之健运而水无泛滥之虞,肝得金之敛抑而木无 散之患。人但知生之为生,而不知克之为生。心火偏胜,则克肺金,若肾水充足,则火有所制,不但不克金,且温脾以生金,余脏同此论之。

此平人之无病,实由五脏互相克制,故不至偏胜为灾。即《经》所谓∶亢则害,(亢,太盛也;害,克也。)承乃制,(承,相承也。水之承金,如子之承父,火耒克金,水乃制之也。)

制生化。(火受水制,则不特不克金,且益土以生金。化,犹生也。)若已病之人,则火盛者,不但刑金,且复涸水,肝脾皆被焚灼矣。不治之,而望其自然承制,有此理乎?乃医者见其热极血瘀而舌黑也,热伏于内而外反寒 也,谓黑为水色,寒 为水象,是火极而反兼水化,乃金之子水,为母报火之仇,即亢害承制之理。其说虽本前人,终欠的当。《医贯》曰∶人皆曰水克火,予独曰水养火。盖水克火者,后天有形之水火也。水养火者,先天无形之水火也。(先天水火,互相为根,故水养火,如灯得油而愈明也。)人皆曰金生水,予独曰水生金。盖肺气,夜卧则归藏于肾水之中,肾中火炎,则金为火刑而不能归;无火则水冷金寒,亦不能归。凡气从脐下逆奔而上者,肾虚不能纳气归元也。毋徒治肺,或壮水之主,(此即承制之理,肾水心火一也。)或益火之元,(所谓水冷金寒用丙丁也,即制生化以克为生之理。)金向水中生矣。人皆曰土克水,予独于水中补土。

八味丸从水中补火,以蒸腐水谷是也。(寻常土寒,止须补脾胃之阳,若命门火衰,犹釜底无薪,必须八味丸。)人皆曰木克土,予独升木以培土。盖木者,春生之气也,与胃气同出异名。当遂其发生之性,木气升发,即胃气升发也。及其发达既久,生意已竭,又当敛归水土之中,以为来春发生之本,(明此则金之克木,正所以敛聚其生意,不使散也,亦以克为生之理。)

焉有伐之之理?此东垣《脾胃论》用升、柴以升木气,谆谆言之详也。(土性中和,有升有降。郁而不升,虽曰木病,亦即土病。故升木即是培土。由是言之,若有升无降,则降金亦未始非培土矣。)愚按赵氏之说甚有理,诚能触类引伸,则五脏互相关系之故,无不了然矣。赵氏又论五行各有五,其说颇凿,未甚的当。予谓五脏无一脏无血液,是皆有水也;无一脏无气,是皆有火也;无一脏不发生,是皆有木也;无一脏不藏敛,是皆有金也。有气、有血、有发、有敛,是无一脏不和平,则皆有土也。知五脏各具五行,则其互相关涉之故,愈推愈觉无穷,而生克之妙,不愈可见哉。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碥》书籍目录
  1. 五脏生克说《医碥》
  2. 五脏生成篇《疡医大全》
  3. 五脏受毒辨《经验麻科》
  4. 五脏生成篇《冯氏锦囊秘录》
  5. 五脏死脉《诊家正眼》
  6. 五脏生成论《素问悬解》
  7. 五脏死脉《脉理求真》
  8. 五脏神情《杂病心法要诀》
  9. 五脏所藏《中医名词词典》
  10. 五脏神情《医宗金鉴》
  11. 五脏所藏《中医词典》
  12. 五脏热及肌热《卫生宝鉴》
  13. 五脏所藏《推拿抉微》
  14. 五脏热病刺法《类经》
  15. 五脏所藏《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16. 五脏热病《黄帝内经太素》
  17. 五脏所恶《中医名词词典》
  18. 五脏热《幼科释谜》
  19. 五脏所恶《中医词典》
  20. 五脏热《证治准绳·幼科》
  21. 五脏所恶《推拿抉微》
  22. 五脏热《中医词典》
  23. 五脏所恶《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24. 五脏气虚《千金翼方》
  25. 五脏所合所荣所主五味所宜所伤之病《类经》
  26. 五脏气脱凶死诀《幼科推拿秘书》
  27. 五脏所苦《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28. 五脏气《中医词典》
  29. 五脏所入之味歌《古今医统大全》
  30. 五脏平脉《脉诀刊误》
  31. 五脏所伤《推拿抉微》

《医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