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书籍目录

凡病多属火。丹溪谓气有余便是火,此一火也,治宜清凉。气不足亦郁而成火,东垣所谓阳虚发热也,又一火也,治宜甘温以补其气,少加甘寒以泻其火。

外感暑热燥气,增助内气成热,此一火也,治宜辛润清凉。外感风寒湿气,闭郁表气成热,亦一火也,治宜辛温发散。内伤饮食辛热之物,致火得热益炽,此一火也,宜以苦寒之剂消导之。内伤饮食生冷之物,致火被遏愈怒,又一火也,治宜辛热之剂消导之。肾水虚,致令下焦之火上炎,此一火也,治宜六味,(见虚损。)壮水以制阳光。肾阴盛,逼其浮游之火上升,又一火也,治宜八味(见虚损),益火以消阴翳。又凡动皆属火,醉饱火起于胃,大怒火起于肝,悲哀火起于肺,房劳火起于肾,五脏火炽,心火自焚。种种已散见于各篇中,而发热篇更详,细阅自见。夫人非寒则热,非实则虚耳。今寒热虚实皆能生火,然则凡病多属火,河间、丹溪之言,岂不信哉?

而张景岳辈不达其旨,极力谰诋,亦已过矣。或曰∶虚火既不可用寒凉,是有火之名,无火之实,故景岳诸公直谓之非火,子何訾之乎?曰∶虚火不可用寒凉,谓苦寒之味耳,若甘寒之品,何可废乎?盖虚火有二∶其一可用温热,如内寒外热,下寒上热等证是也,目为非火犹可也。其一宜用甘寒,水虚火炎者是也,目为非实火则可,竟目为非火,可乎?至于滞下、消渴、吞酸、虫疳等证,明明属热者,亦概目为非火,且反谓之为寒,真菽麦不辨者矣。彼意以为必目之为非火,而后人不敢用寒凉,不知立论失实,徒起后人之疑也。今夫驽马之驾而败,尽人而知之矣。

直言此为驽马不可驾,未有不信者也。必谓之非马也,鹿也,谁则信之乎?不信则有驾之而败者矣。是非火之说,固将使人不信而用寒凉也。熟若仍其虚火之名,而明夫不可用寒凉之故、之为,实而可信哉。

或谓上世人所禀浓实,可任攻伐;晚近人所禀薄弱,止宜温补,谬也。丹溪去景岳不过二百余年,如果禀赋强弱相悬如是,将数千百年而后,人皆变为阴鬼乎。

惟古人谓劳扰之人多火,与安静者不同;黑瘦之人多火,与肥白者不同,其说深为得理。

桂、附引火归元,此为下寒上热者言之,若水涸火炎之证,上下皆热,不知用此引火引归何处。今日医者动用桂、附,动云引火归元,杀人如麻,可叹也。(说详八味丸方注。)

凡病有形者是痰,无形者是火。如红肿结块,或痛或不痛,皆形也,痰也。(按结块肿而不痛、不红者,纯痰也;红肿而痛者,兼火也。)但痛不肿者,无形也,火也。(又谓湿火肿而不痛,燥火痛而不肿,亦此意也。)又谓胀痛是湿火,筋缩痛是燥火。(又谓平时筋不缩,偶直足一曲即缩是火。盖火性欲舒伸,一屈则激而暴发,陡然抽击。观蛇之动而击曲,是其象也。)又谓火证、睡觉忽腰背重滞,转觉不便,(睡则火敛于内,蒸其血液滞于腰背也。腰背着席,故滞。)隆冬薄衣不冷,非壮盛,食时有涕无痰,(痰为食压暂下,故无痰。火气得谷气助之上升,故化涕以出。)不食时有痰无涕。弱证,左侧睡则心左坠一响,右侧睡则心右坠一响,(弱证人,心血少,易于动,故转侧则倾坠。与火气相搏击,故响。)心中滴滴当当响,(火气搏击心血作响。)头眩耳鸣。心火,黄连生地木通。小肠火,木通肝火柴胡,片芩佐之。胆火,龙胆草。脾火,白芍胃火石膏肺火黄芩桑皮佐之。大肠火,子芩。肾、膀胱火,知母黄柏。凡用知、柏、芩、连等寒药,少加枳壳行之,否则凝滞。又寒凉药不可久服,致伤脾胃,不救。三焦火,山栀。上中二焦火,连翘。虚火,姜皮竹叶麦冬童便、生甘草生姜缓之散之,或参、 等补之。实火热甚,黄芩黄连、山栀、黄柏。宜下者,芒硝大黄血虚发热,当归、生熟地。无根之火,游行作热,(肾水干涸,相火上炎也。阳以阴为根,肾阴虚,故曰无根。)六味丸(见虚损)加元参,作汤服。气如火从脚下起入腹,(肾阳虚极欲脱。)十不救一,六味加肉桂五钱作汤。外用附子末,津调涂涌泉穴,引火下行。燥火,归、地、麦冬。湿火,苍术茯苓猪苓、木通。郁火,重按烙手,轻按不觉,取汗则愈。过食生冷,遏少阳之火于脾部者,升、柴、葛根羌活细辛香附葱白。肝火郁,青黛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碥》书籍目录
  1. 《医碥》
  2. 《张氏医通》
  3. 《顾松园医镜》
  4. 《续名医类案》
  5. 《古今医案按》
  6. 《推求师意》
  7. 《本草求真》
  8. 《杂病治例》
  9. 《本草新编》
  10. 《中医词典》
  11. 《儒门事亲》
  12. 《中医名词词典》
  13. 《明医指掌》
  14. 活子时《中医词典》
  15. 《明医指掌》
  16. 活幼指南赋《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17. 《明医指掌》
  18. 活血住痛散(加减活血住痛散)《救伤秘旨》
  19. 《明医指掌》
  20. 活血住痛散《救伤秘旨》
  21. 《丹溪心法》
  22. 活血应痛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3. 《周慎斋遗书》
  24. 活血通经《中医词典》
  25. 《丹溪治法心要》
  26. 活血藤《中药炮制》
  27. 《校注医醇剩义》
  28. 活血散《明目至宝》
  29. 《银海指南》
  30. 活血散《仁术便览》
  31. 《医学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