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
精、髓、血、乳、汗、液(外出为汗,内蕴为液)、津(出于口者)、涕(蓄于脑,出于鼻)、泪、溺,皆水也,并属于肾。而血色独红者,血为心火之化,数者色皆白,乃肺气之化也。
肾为阴,肺为阳,阳交乎阴而液以化。肾属水,心属火,水交于火而血以成,以其为心火所成。故《经》谓心生血,又云血属于心,又云心主身之血脉也。赤者,心火之色。心火不足,则血色淡。心气虚寒,则血凝而紫黑,紫黑为肾色自见,无火也。亦有火盛血瘀而色紫黑者,总可见血之关于心。(张介石曰∶凡身有血处,触之必痛,痛属心知,而赤为火色,故曰心生血。又曰∶人身麻木处,则无血色,血所不至,是心所不治,故不知痛痒。又曰∶赵氏云血随相火行,故色红,非也。相火居坎水中,弗能自露,阳为阴掩,其色黑。至于心火,而阳老矣,阴为阳闭,故内暗外明,其色赤。血如随相火行,则必黑而不红。)汗、液、津、泪、溺皆清澈,阳所生也。精、髓、血、乳、涕皆稠浊,阴所成也。阳性速,其生易,故气至而即生。(如悲哀气动,则泪若涌泉,内热蒸腾,则汗出如雨,可见。)阴性迟,其成难,故蓄积而后富。细分之,则精、髓、涕为一类,血与乳为一类。而乳之成,较血为易,故曰血者难成而易亏。
髓藏而不泄,涕即脑髓,其泄也,以病脑热。惟精藏而能泄,其泄也,以阴阳之和畅,故能成生育之功。血亦藏而不泄,较精之藏而能泄殊矣。故精动而血静,精阳而血阴,(妇人之月事,乃溢而倾,非施泄之谓也。)精少血多,贵贱之别也。精生血死,老少之分也。(精色白,肺气所化,清阳也。清阳为少火,火少则生。血色赤,心火所成,浊阳也。浊阳为壮火,火壮则老。)水凝为冰,见 则消,血凝成块,虽煮不化,水随气行,能越于外,血随气行,但运于中,清浊阴阳,气质之分,可观矣。旧谓血总统于心,此即心生血之义矣。而曰化生于脾,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何也?曰∶《经》言水谷入胃,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为血。盖言胃中水谷之清气,藉脾运化成血,故曰化生于脾。然儿在胎中,未尝饮食,先已有血,可见血为先天之水,不过藉后天为长养,非全靠后天也。(又云脾统血者,则血随脾气流行之义也。)又《经》言人卧则血归于肝。盖言人寤属阳,寐属阴,阳主外而亲上,阴主内而亲下。寤则血随阳动,外运而亲上,卧则血随阴静,五内而亲下。五脏皆在内,而肝肾居下,为血之所归脏,言肝而肾可该。何则?肝动肾静,动者尚脏,则静者可知,故曰脏受于肝也。(一说,血不藏,皆肝之疏泄使然,故以脏受责之亦通。)其谓宣布于肺,则血随气行之义耳。其谓施泄于肾,则混精为血,观古人动称父精母血可见,要知是精非血,不当混合为一也。经脉之血流行,脏腑之血守位。以上明血之理,其病证脉治详下。
血随气行,气寒而行迟,则血涩滞。气热而行驶,则血沸腾。(盖血属阴,非阳不运,故遇寒而凝。气属火,非少则壮,故遇热而灼。)涩滞皮肤则为痛痹,凝结经络则为疽癖,瘀积肠胃则为败腐,虚寒不摄则为脱崩,沸腾上焦则为吐衄,流注下焦则为便血,壅塞经脉则为痈毒,浮见皮肤则为 疹。而且湿盛而蒸为疠风,血干而化为痨蛊。致病非一,要不出寒热二端。大抵瘀尚易治,干则难医,无潮热者轻,有潮热者重。

- 血《医碥》
- 血《医碥》
- 血《本草求真》
- 血《中医基础理论》
- 血《妇人规》
- 血《食鉴本草》
- 血《女科证治准绳》
- 血《中医词典》
- 血癌的原因:血癌不是血液病《中医之钥》
- 血《止园医话》
- 血癌先兆《中医疾病预测》
- 血《中医名词词典》
- 血氨《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 雪水《本草求真》
- 血氨增多的原因《病理生理学》
- 雪梅丸《外科全生集》
- 血崩《止园医话》
- 雪莲花酒《食物疗法》
- 血崩《孙真人海上方》
- 雪里青《药性切用》
- 血崩《傅青主女科》
- 雪里青《本草分经》
- 血崩《中医词典》
- 雪里青《本草从新》
- 血崩《产鉴》
- 雪口《中医词典》
- 血崩《医学纲目》
- 雪煎《备急千金要方》
- 血崩《医宗金鉴》
- 雪花莲子《保健药膳》
- 血崩《续名医类案》
《医碥》
- 作者:何梦瑶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51年
- 自序
- 赵序
- 辛序
- 凡例
- 卷之一·杂症
- 脏腑说
- 心包络三焦说
-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 水火说
- 命门说
- 五脏生克说
- 五邪说
- 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 六气说
- 六气后论
- 运气说
- 虚实寒热说
- 补泻论
- 反治论
- 标本说
- 表里论
- 阴阳论
- 夏月伏阴辨
- 气
- 血
- 发热
- 恶寒
- 寒热
- 诸中总论
- 中风
- 中寒
- 中暑
- 中湿
- 中气
- 中食
- 中恶
- 卷之二·杂症
- 卷之三·杂症
- 肿胀
- 黄胆
- 消渴(此为渴而且消之证,其寻常止患渴者附后)
- 痿
- 肺痿肺痈
- 痹
- 痉
- 汗
- 呕吐
- 反胃噎膈
- 霍乱
- 泄泻
- 肠鸣
- 痢
- 大便不通
- 大小便不通
- 小便不通
- 淋
- 小便数
- 遗尿、小便不禁
- 小便黄赤
- 交肠
- 关格
- 头痛
- 眩晕
- 项强痛
- 胸痛
- 心痛
- 腹痛
- 腰痛
- 背脊强痛
- 胁肋痛
- 臂痛
- 身体痛
- 面
- 耳
- 卷之四·杂症
- 卷之五·四诊
- 望色
- 闻声
- 问证
- 切脉
- 卷之六·诸方(上)诸方门目(上)
- 卷之七·诸方(下)诸方门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