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厥逆

《医碥》书籍目录

仲景所谓厥逆,与《内经》所言不同。盖仲景单就伤寒言,以阴邪直中,寒入三阴而手足冷者为寒厥;阳邪传经,热入三阴而手足冷者(热深入,阳内陷,不达于四肢,故冷也)为热厥。盖主外邪言,不论寒热证皆手足冷者也。《内经》则指内伤言,以上盛下虚,气血逆冲而上,暴仆卒倒者为厥逆。(厥者尽也,逆者上冲也,言正气虚竭,上冲而欲脱也。)

又分热厥者手足热,寒厥者手足寒,其不同如此。仲景所谓寒厥、热厥,及蛔厥、脏厥等,已详《伤寒论》,此篇止就《内经》所论言之。

《经》云∶内夺而厥,则为喑,此肾虚也。(详中风门。)又云∶气血并走于上,则为厥,暴死,气复反(反于下也)则生,不反则死。又云∶脉至如喘,(急促之意。)曰暴厥,不知与人言。(即中风不识人证。)又云∶阳并于上则火独光,阴并于下则足寒。又云∶阳气者,烦劳则张,(气高喘也。)精绝,(热耗水虚。)辟积于夏,使人煎厥。(辟积,即襞积,衣褶也,有叠积意。叠积至夏令,则益热而如煎如熬矣。即中暑证。)又云∶大怒则血菀于上,(血随气上壅也。)使人薄厥。(薄者,相迫之谓。言气血乱于胸中,相迫而厥。即中气证也。)又云∶偏枯痿厥,肥贵人则膏粱之疾也。(即中食证。)又云∶冲脉者,脏腑之海。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下循跗,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详《灵枢·逆顺肥瘦篇》。愚按∶冲脉实通身经络之所会归,故又称血海,与任督二脉并起胞中。胞中即丹田,在女子谓之胞,在男子为精室,乃性命之根本也,根本一败,诸经皆败。然则卒厥暴仆,岂止一经一脏之所致哉?)又云∶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左额角也。)五络俱竭,(谓脉为邪阻,不至也。)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所谓形如死人。)其状若尸,曰尸厥。 (即 )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即烧灰存性也。)饮以美酒一杯,(血余通血,酒通气,气血通则苏。)不能饮者(口噤也)灌之,立已。(此即中恶证也。)

以上经文与《诸中篇》中所言无异,是《经》所谓厥逆者,明以暴仆卒倒为言,初不系于手足之为寒为热也。此其与《伤寒论》所称固大异矣,然《经》亦有以手足寒热为言者,详下文。

《厥论》谓∶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以阴气起于五趾之里而聚于膝,阴气胜则从趾至膝上寒,由此人质壮,以秋冬夺于所用,(于秋冬阳气收藏之时,妄行耗散,其阳如被夺去也。)

阳气衰损,阴气独在,故手足寒也。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以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脉者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故阳气胜则足下热,由其人数醉,若饱以入房,气聚于脾中不得散,(酒食在胃,因房事伤其精气,不能营运也。)酒气与谷食相搏,热盛于中,遍于身,内热则溺赤,肾气日衰,(水受火耗。)阳气独胜,故手足为之热也。

详此经文,热厥则手足热,寒厥则手足寒,亦与仲景不论寒热厥皆手足寒者,异矣。

治法∶煎厥,人参固本丸。薄厥,蒲黄汤。尸厥,二十四味流气饮苏合香丸,(见诸中。)菖蒲末吹鼻。寒厥,四逆汤六味附子汤,灸阳辅、绝骨,或酒水各半温渍至膝。热厥,六味地黄丸,(见虚损。)小便三升温渍手足。另有痰厥,即《中风篇》丹溪所云因于湿热生痰者也。若是寒痰迷闷,四肢逆冷而卒倒,姜附汤。(见中寒。)又气厥分气虚、气实。虚者,即《中风篇》东垣所谓因于气虚者也;实者,即《中气篇》所言者是也。又有血脱之厥,(大吐大崩,多致卒倒。)宜先掐人中,或烧炭沃醋熏鼻,以收其气,急用人参一二两煎汤灌之,然后根据血证门用药。有色脱之厥,淫欲过度立即脱死者,急掐人中,令阴人搂定,用口相对嘘暖气通接之,切勿放脱,随灸气海数十壮,饮以独参汤。如迟至三两日乃脱者,(精去于先,而气脱于后也。)亦灸气海,饮参汤。

酒厥,葛花解酲汤。(见伤饮食。大醉则上盛下虚,故卒厥。)食厥,过饱适有感触,胃气不行,阳并于上,上半身热,下半身冷,(即中食上部有脉下部无脉证。)拥炉不暖。误行温补则死,此阳明气逆,故两手不冷,平胃、加减保和丸。(并见伤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碥》书籍目录
  1. 厥逆《医碥》
  2. 厥逆《证治准绳·疡医》
  3. 厥逆《灵素节注类编》
  4. 厥逆《证治准绳·幼科》
  5. 厥逆《古今名医汇粹》
  6. 厥逆《类经》
  7. 厥逆《卫生宝鉴》
  8. 厥逆《医述》
  9. 厥逆《医学心悟》
  10. 厥逆《续名医类案》
  11. 厥逆《急救广生集》
  12. 厥逆《冯氏锦囊秘录》
  13. 厥逆《伤寒六书》
  14. 厥逆《冯氏锦囊秘录》
  15. 厥逆《痘疹心法要诀》
  16. 厥逆《医宗金鉴》
  17. 厥逆《女科证治准绳》
  18. 厥逆《中医词典》
  19. 厥逆奔豚香港脚攻心《读医随笔》
  20. 厥逆《止园医话》
  21. 厥逆痹病《内经博议》
  22. 厥逆《景岳全书》
  23. 厥逆发热消渴吐泄《四圣悬枢》
  24. 厥逆《景岳全书》
  25. 厥逆腹冷痛《奇效简便良方》
  26. 厥逆《圣济总录》
  27. 厥逆气《圣济总录》
  28. 厥逆《黄帝内经太素》
  29. 厥逆气候《诸病源候论》
  30. 厥门《张氏医通》
  31. 厥逆死证《灵素节注类编》

《医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