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法

《医碥》书籍目录

虚人痹者,小续命汤(见中风)加减∶风胜倍防风,寒胜倍附子,湿胜倍防己皮痹加黄 或桂枝皮,脉痹姜黄红花,肌痹加葛根白芷筋痹羚羊角续断骨痹虎骨狗脊,有汗减麻黄,便溏减防己,寒胜减黄芩干姜,热胜减附子石膏。壮者增味五痹汤∶风痹以羌、防为主,寒痹麻黄附子为主,湿痹防己、羌活为主,皮、脉等五痹,加药照前条。三痹通用木通,不见水者二两,以长流水二碗,煎一碗,热服取微汗。(昔有人梦得此方而痹痛愈,此谓通则不痛也。)不愈再三服,视所胜,照前方加味。(不得过三钱。)三痹汤独活寄生汤,并治各痹久不已,乘虚入脏。五苓散(见伤湿)。加附子治胞痹,加苍术治肠痹。气虚麻木,黄 益气汤。冷痹,(身寒无热,四肢厥冷。)蠲痹汤热痹,(身热如火。)升阳散火汤(见劳倦)加犀角羚羊角。又行痹,黄、苍术各酒炒二钱,姜一片煎,调威灵仙(酒炒)末,羚羊角灰,芥子末,温服。走注与历节不同,历节是支节疼痛,未必行也,今将治走注诸方开后∶如意通圣散虎骨散桂心散仙灵脾散没药散、小乌犀丸没药丸虎骨丸十生丹骨碎补丸定痛丸八神丹一粒金丹乳香应痛丸。外贴,用牛皮胶一两,水熔成膏芸薹子安息香川椒、附子,各半两,为细末,和贴。亦有痰涎走注,变生诸疾,但察并非风寒湿外感,而忽然肢体上下走易作痛,神昏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喉有痰声者是也,但用控涎丹(见痰)。数服即愈。

痛痹。上部痛∶羌活桂枝皮、桔梗威灵仙,臂痛加桑枝姜黄。下部痛∶牛膝、防己、木通黄柏,加乌、附以引经。关节痛∶穿山甲虎骨松节

上部肿痛∶五积散(见中寒)、乌药顺气散,加姜葱发汗。下部肿痛∶五苓散、(见伤湿。)

八正散(见淋)、大橘皮汤(见肿胀),加灯心竹叶小便。肿而大便不通;大柴胡汤(见疟)、防风通圣散(见中风)。筋痛∶缓筋汤。浑身筋骨痛立效散,觉冷者甘草附子汤,觉热者当归拈痛汤。(见身体痛。)历节肿痛∶犀角汤,再服茵芋丸。肢节痛∶大羌活汤。外用熨法∶三年酽醋五升,煎三四沸,入葱白二三升,再煎一沸滤出,布裹乘热熨之。又方∶芫花、桑白、川椒,各二钱,桂心一两,柳蛀五钱,麦麸一升,醋炒热,青布裹熨。樟木屑一斗,滚水泡熏洗,勿令气入眼。着痹∶白米半碗,薏苡仁数钱,生川乌末四钱,熬粥,宜稀薄,下姜汁、蜜各二三茶匙,空心啜之。然非有风,川乌不宜用。张子和以苦剂吐去湿痰,次用白术茯苓,寒加附、姜煎服。

着痹∶大概气必虚,四君子(见气)为主,加去邪之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医碥》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医碥》书籍目录
  1. 治法《医碥》
  2. 治法《证治准绳·疡医》
  3. 治法《医碥》
  4. 治法《证治准绳·幼科》
  5. 治法《医碥》
  6. 治法《医述》
  7. 治法《医碥》
  8. 治法《医宗金鉴》
  9. 治法《医碥》
  1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1. 治法《医碥》
  12.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3. 治法《医碥》
  14.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5. 治法《灵素节注类编》
  16.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7. 治法《灵素节注类编》
  18.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9. 治法《灵素节注类编》
  2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1. 治法《丹台玉案》
  22.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3. 治法《外科启玄》
  24.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5. 治法《幼科种痘心法要旨》
  26.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7. 治法(痘疹泄秘)《古今医统大全》
  28.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9. 治法(伤寒门 上)《古今医统大全》
  3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31. 治法大要《轩岐救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