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乖有三
一曰阳亢发热
阴阳水火,原自和平,不热不寒,是谓正气。一有乖违,不无偏胜。《经》曰∶阳胜则热。此为亢阳之火,证见烦渴,燥结,小便赤涩,六脉洪数,治宜寒凉。(有因浓酒浓味,蕴酿而成者,有炎令燥气,感触而致者,有五志过极,心火亢暴者。)
一曰阴虚发热(血虚同)
阴虚,谓肾水虚也。火性本上炎而外现,得水以制之,则离交于坎,龙潜于渊,内蕴而为神明,下济而成交泰。若阴亏水虚,则柴干火烈,而焚灼为灾矣。(或由色欲损精,或由泻利亡阴,或由燥热伤液,皆能致之也。)此之火炎,乃由水虚所致,与上条阳亢而阴未亏者不同。证见口干体瘦,食少懒倦,头痛时作时止,遗精盗汗,骨蒸肉烁,唇红颧赤,咳嗽痰血,久成痨瘵。治宜甘润之剂,滋水以制火。若误用苦寒,则火被寒郁,其怒发愈烈矣。按薛立斋治一老人,肾虚火不归经,而游行于外,发热,烦渴引饮,面目俱赤,遍舌生刺,敛缩如荔枝,两唇焦裂,或时喉间如烟火上冲,急饮凉茶少解,两足心如烙,痰涎壅盛,小便频数,喘急,脉洪数无伦,而且有力,扪其身烙手。以十全大补(见虚损)加山茱萸、泽泻、丹皮、山药、麦冬、五味、附子,及八味丸(见虚损)治之而愈。愚谓此证明是水虚火炎,当用六味(见虚损),而用前药者,必因其人年老,水火并虚故尔。如火不虚,不得因此案而误用温热,以致阴分愈伤也。(虚不论水火,脉皆无力,而此有力者,必曾服寒凉之剂,激之使然。故凡用寒药直折者,必须热服,不效、则药须用姜汁或酒炒过服之即愈。亦防郁遏之意也。再按此证,全似实火,然虚火较实火必反烈,以其离根浮越,全体外现,比实火之内热透外,韬光埋焰者自不同也。《已任编》云∶有误服白虎,以致热甚如燔,冲开三五尺,人不能近者,可想见虚火之烈矣)。血虚发热,或由吐衄便血,或由产后崩漏,一切失血所致。证见烦躁,面目黑,渴饮不止。证类白虎,惟脉不长不实,浮大而重按全无为异耳。误服白虎,必危。治宜滋阴补血。若阳并虚,兼用气药,血脱补气,阳生阴自长也。
一曰阳虚发热
阳虚,谓肾火虚也。阳虚应寒,何以反发热,则以虚而有寒,(若无寒而但阳虚,则止自见其不足,不能发热)。寒在内而格阳于外,故外热;(阳被寒拒,出居肌表,外越则脱,不脱而又不能内返,则格斗而激发为热也)。寒在下而戴阳于上,故上热也。此为无根之火,乃虚焰耳。证见烦躁,欲坐卧泥水中,面赤如微酣,或两颧浅红,游移不定,(与实热之尽面通红者异)。渴欲饮水,或咽喉痛,而索水置前,却不能饮,肌表虽大热,而重按之则不热,或反觉冷,且两足必冷,小便清白,下利清谷,脉沉细,或浮数无力,按之欲散。治宜温热之剂。温其中而阳内返,温其下而火归元。误投寒凉立死。(或口食冷物,或鼻吸寒气,其人平素阳虚阴盛,外寒一中,阴邪遂张,真阳因之失守也。)

- 气乖有三《医碥》
- 气臌秘方《华佗神方》
- 气关《中医词典》
- 气臌《傅青主男科》
- 气管《物理诊断学》
- 气臌《中医名词词典》
- 气管《组织学与胚胎学》
- 气鼓血鼓《推拿抉微》
- 气管 颈部大血管及食管创伤的处理原则《普通外科学》
- 气鼓脉弦数论《三指禅》
- 气管、支气管《耳鼻咽喉外科学》
- 气鼓解《素灵微蕴》
- 气管、支气管断裂伤的X线检查与诊断《急诊医学》
- 气鼓法《中医词典》
- 气管、支气管异物《急诊医学》
- 气鼓部《本草易读》
- 气管、支气管异物《放射诊断学》
- 气鼓《医学摘粹》
- 气管插管术《基础护理学》
- 气鼓《医学摘粹》
- 气管创伤的X线检查《急诊医学》
- 气鼓《中医词典》
- 气管创伤的X线检查《急诊医学》
- 气鼓《四圣心源》
- 气管和支气管《人体解剖学》
- 气蛊《奇效简便良方》
- 气管颈段《人体解剖学》
- 气骨蒸三方《外台秘要》
- 气管内插管术《外科学总论》
- 气功治病实验谈《三十年临证经验集》
- 气管切开术《耳鼻咽喉外科学》
《医碥》
- 作者:何梦瑶 朝代:清 年份:公元1751年
- 自序
- 赵序
- 辛序
- 凡例
- 卷之一·杂症
- 脏腑说
- 心包络三焦说
- 五脏配五行八卦说
- 水火说
- 命门说
- 五脏生克说
- 五邪说
- 十二经配三阳三阴说
- 六气说
- 六气后论
- 运气说
- 虚实寒热说
- 补泻论
- 反治论
- 标本说
- 表里论
- 阴阳论
- 夏月伏阴辨
- 气
- 血
- 发热
- 恶寒
- 寒热
- 诸中总论
- 中风
- 中寒
- 中暑
- 中湿
- 中气
- 中食
- 中恶
- 卷之二·杂症
- 卷之三·杂症
- 肿胀
- 黄胆
- 消渴(此为渴而且消之证,其寻常止患渴者附后)
- 痿
- 肺痿肺痈
- 痹
- 痉
- 汗
- 呕吐
- 反胃噎膈
- 霍乱
- 泄泻
- 肠鸣
- 痢
- 大便不通
- 大小便不通
- 小便不通
- 淋
- 小便数
- 遗尿、小便不禁
- 小便黄赤
- 交肠
- 关格
- 头痛
- 眩晕
- 项强痛
- 胸痛
- 心痛
- 腹痛
- 腰痛
- 背脊强痛
- 胁肋痛
- 臂痛
- 身体痛
- 面
- 耳
- 卷之四·杂症
- 卷之五·四诊
- 望色
- 闻声
- 问证
- 切脉
- 卷之六·诸方(上)诸方门目(上)
- 卷之七·诸方(下)诸方门目(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