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气从化

《四圣心源》书籍目录

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府,秉地气而生五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

内外感伤,总此六气。其在天者,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

天人同气也,经有十二,六气统焉。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木也,从子化气而为暑。手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少阴水也,从妻化气而为热。足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火也,从夫化气而为寒。足太阴以湿土主令,手太阴金也,从母化气而为湿。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土也,从子化气而为燥。

盖癸水上升,而化丁火,故手少阴以君火司气,而足少阴癸水在从化之例。丙火下降,而化壬水,故足太阳以寒水当权,而手太阳丙火在奉令之条。木之化火也,木气方盛,而火气初萌,母强子弱,故手厥阴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火气既旺,而木气已虚,子壮母衰,故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土之化金也,土气方盛,而金气初萌,母强子弱,故手太阴以辛金而化气于湿土。金气方盛,而土气已虚,子壮母衰,故足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母气用事,子弱未能司权,则子从母化;子气用事,母虚不能当令,则母从子化。所谓将来者进,成功者退,自然之理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四圣心源》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四圣心源》书籍目录
  1. 六气从化《四圣心源》
  2. 六气补泻用有先后《类经》
  3. 六气从化《医学摘粹》
  4. 六气病解《医学启源》
  5. 六气当汗不当汗论《温病条辨》
  6. 六气标本所从不同《类经》
  7. 六气独胜篇《外经微言》
  8. 六气标本论《古今医统大全》
  9. 六气凡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0. 六气便解《医医小草》
  11.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冯氏锦囊秘录》
  12. 六气本宫《灵素节注类编》
  13. 六气分合六部时日诊候之图《诊家正眼》
  14. 六气《伤寒直格》
  15. 六气分门第《外经微言》
  16. 六气《中医基础理论》
  17. 六气分司《医学集成》
  18. 六气《疫疹一得》
  19. 六气分主客《松峰说疫》
  20. 六气《中医词典》
  21. 六气合来为邪脉《丹台玉案》
  22. 六气《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3. 六气后论《医碥》
  24. 六气《中医名词词典》
  25. 六气化变胜复淫治略(一首)《医经国小》
  26. 六气《黄帝内经太素》
  27. 六气加临上下《脉诀汇辨》
  28. 六娘子遍身痛汗大出昏昏如醉《孙文垣医案》
  29. 六气煎(新方)《虚损启微》
  30. 六逆产《妇人规》
  31. 六气解《伤寒说意》

《四圣心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