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风
伤风一症,须审时令,更分轻重。若在冬令严寒,感之而重者,即为风伤卫传经之伤风,在三时则为感冒风邪轻症。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伤风必肺先受邪,又曰内症。经曰∶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盖肺虚则玄府不闭,脾虚则肌肉不充,风邪乘虚,乃客于经。若腠理闭而卫气固,风邪何自而入哉。士材谓风之伤人,必从俞入,俞皆在背,故背常固密,风弗能干。已受风邪者,宜曝其背,使之透热,则潜消默散。经文所谓乘虚来犯固矣,若其人素有痰热,壅遏于太阴阳明之经,内有窠囊,则风邪易于外束,若为之招引者然。所谓风乘火势,火借风威,互相鼓煽也。治实之法,秋冬与之辛温,春夏与之辛凉,解其肌表,微汗而散。治虚之法,解其风邪,坚固卫气;若专于发散,或汗多亡阳,或屡痊屡发,皆治之过也。治风火之法,辛凉外发,甘寒内和,勿与苦寒,恐正不得伸,邪不得解耳。
疏邪利金汤〔自制〕治恶风发热,鼻塞打嚏,鼻流清涕,痰嗽或头痛。〔轻者但眉棱骨痛。〕防风 荆芥〔散风邪。〕前胡〔祛风痰。〕杏仁〔散肺经风寒滞气,利肺中气逆喘嗽。〕桔梗〔入肺开发,能通鼻塞。〕甘草〔和中辅正。〕苏子 橘红〔下气消痰。〕初起可加生姜,〔久则风化为热勿用。〕头痛加川芎,〔如平素阴虚火盛,有痰红之患者,用宜酌量。〕或加甘菊。无汗〔是兼感寒邪,以风与寒常相因也。〕加苏叶。如热。伤风,〔或饮酒过酣,或重衣浓被,而感冒风邪。〕咽干喉痛,声壅或哑,加薄荷,〔风上壅之要药。〕石膏。〔辛能解肌,寒能清热。〕此疏散风邪,清利肺气之剂。初冒风时,只宜清散,久则风化为热,须以兼症治之。每见世人,以冒风为小疾,不惟不治,而反纵行酒色大荤,咳伤肺络,痰红不已,遂成虚穷而死,此则病患之过。或产后冒风,医者徒执产后宜大补气血之论,不为清解,竟用酸收补剂,使风邪愈固,内热愈炽,遂为不起,此则医者之咎。举此二条为鉴,一隅三反,是有望于智者矣。

- 伤风《顾松园医镜》
- 伤风《医碥》
- 伤风《古今医案按》
- 伤风《张氏医通》
- 伤风《证治汇补》
- 伤风《医述》
- 伤风《明医指掌》
- 伤风《医述》
- 伤风《医学摘粹》
- 伤风《医述》
- 伤风《医学摘粹》
- 伤风《续名医类案》
- 伤风《丹台玉案》
- 伤风《续名医类案》
- 伤风《脉症治方》
- 伤风《幼幼新书》
- 伤风《时病论》
- 伤风《医宗金鉴》
- 伤风《丹溪治法心要》
- 伤风《医学传灯》
- 伤风《活幼心书》
- 伤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 伤风《幼科心法要诀》
- 伤风《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 伤风《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 伤风《中医词典》
- 伤风《小儿药证直诀》
- 伤风《傅青主男科》
- 伤风《金匮钩玄》
- 伤风《时病论歌括新编》
- 伤风《陈氏幼科秘诀》
《顾松园医镜》
- 作者:顾靖远 朝代:清 年份:公元1644-1911年
- 原序一
- 原序二
- 原序三
- 自序
- 医道积习通弊论
- 辨治温热病中宜用白虎汤并不伤人以解世俗之惑,并明概投附、桂、干姜杀人之误
- 卷一·礼集
- 草部
- 甘草
- 生地黄
- 熟地黄
- 麦门冬
- 天门冬
- 葳蕤
- 玄参
- 沙参
- 贝母
- 知母
- 天花粉
- 百部
- 款冬花
- 紫菀
- 郁金
- 桔梗
- 茅根
- 芦根
- 石斛
- 白芍药
- 当归
- 丹参
- 远志
- 秦艽
- 续断
- 牛膝
- 何首乌
- 五味子
- 沙菀蒺藜
- 覆盆子
- 菟丝子
- 巴戟天
- 肉苁蓉
- 补骨脂
- 大茴香
- 黄
- 白术
- 苍术
- 香附
- 木香
- 砂仁
- 白豆蔻
- 藿香
- 前胡
- 防风
- 荆芥
- 独活
- 麻黄
- 葛根
- 白芷
- 柴胡
- 升麻
- 细辛
- 川芎
- 天麻
- 甘菊花
- 钩藤
- 威灵仙
- 香薷
- 黄连
- 胡黄连
- 黄芩
- 连翘
- 龙胆草
- 芦荟
- 青黛
- 地榆
- 茵陈
- 山豆根
- 青蒿
- 防己
- 萆
- 忍冬
- 牛蒡子
- 车前子
- 泽泻
- 木通
- 通草
- 灯心草
- 淡竹叶
- 海金砂
- 葶苈子
- 泽兰
- 益母草
- 红花
- 牡丹皮
- 三七
- 玄胡索
- 茜根
- 蒲黄
- 姜黄
- 王不留行
- 刘寄奴
- 京三棱
- 蓬莪术
- 使君子
- 旋复花
- 半夏
- 南星
- 海藻
- 昆布
- 常山
- 草豆蔻
- 肉豆蔻
- 益智仁
- 蛇床子
- 兰叶
- 白前
- 白薇
- 白芨
- 白癣皮
- 苦参
- 旱莲草
- 夏枯草
- 谷精草
- 决明子
- 木贼草
- 蒲公英
- 紫花地丁
- 甘蕉根
- 大黄
- 牵牛
- 甘遂
- 大戟
- 芜花
- 附子
- 乌头
- 草乌
- 蓖麻子
- 卷二·礼集
- 木部
- 柏子仁
- 侧柏叶
- 松节
- 女贞子
- 茯苓
- 琥珀
- 酸枣仁
- 枸杞子
- 地骨皮
- 桑根白皮
- 竹叶
- 竹茹
- 竹沥
- 竹茹〔甘寒〕感寒挟食而呕吐者勿用。竹沥滑肠,脾虚泄泻者勿用,寒痰、湿痰、食积痰诸均忌。
- 天竺黄
- 山茱萸
- 金樱子
- 杜仲
- 木瓜
- 枳实
- 枳壳
- 浓朴
- 槟榔
- 大腹皮
- 沉香
- 降真香
- 乌药
- 丁香〔辛热,入脾胃二经。去丁盖。忌火。〕温中散滞,除呕止呃。〔属寒者方可用。〕一切因火热症者大忌。
- 乳香
- 没药
- 苏木
- 蔓荆子
- 辛夷
- 茶叶
- 猪苓
- 栀子
- 黄柏
- 槐花
- 楝实
- 桂
- 吴茱萸
- 蜀椒
- 雷丸
- 芜荑
- 干漆
- 皂荚
- 巴豆
- 果部
- 菜部
- 谷部
- 金石部
- 人部
- 兽部
- 禽部
- 虫鱼部
- 卷三·乐集
- 卷四·乐集
- 卷五·乐集
- 卷六·射集
- 卷七·射集
- 卷八·御集
- 卷九·御集
- 卷十·御集
- 卷十一·书集
- 卷十二·书集
- 卷十三·书集
- 卷十四·数集
- 卷十五·数集
- 卷十六·数集
-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