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伤风

《顾松园医镜》书籍目录

伤风一症,须审时令,更分轻重。若在冬令严寒,感之而重者,即为风伤卫传经之伤风,在三时则为感冒风邪轻症。经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伤风必肺先受邪,又曰内症。经曰∶内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盖肺虚则玄府不闭,脾虚则肌肉不充,风邪乘虚,乃客于经。若腠理闭而卫气固,风邪何自而入哉。士材谓风之伤人,必从俞入,俞皆在背,故背常固密,风弗能干。已受风邪者,宜曝其背,使之透热,则潜消默散。经文所谓乘虚来犯固矣,若其人素有痰热,壅遏于太阴阳明之经,内有窠囊,则风邪易于外束,若为之招引者然。所谓风乘火势,火借风威,互相鼓煽也。治实之法,秋冬与之辛温,春夏与之辛凉,解其肌表,微汗而散。治虚之法,解其风邪,坚固卫气;若专于发散,或汗多亡阳,或屡痊屡发,皆治之过也。治风火之法,辛凉外发,甘寒内和,勿与苦寒,恐正不得伸,邪不得解耳。

疏邪利金汤〔自制〕治恶风发热鼻塞打嚏,鼻流清涕,痰嗽或头痛。〔轻者但眉棱骨痛。〕防风 荆芥〔散风邪。〕前胡〔祛风痰。〕杏仁〔散肺经风寒滞气,利肺中气逆喘嗽。〕桔梗〔入肺开发,能通鼻塞。〕甘草〔和中辅正。〕苏子 橘红〔下气消痰。〕初起可加生姜,〔久则风化为热勿用。〕头痛加川芎,〔如平素阴虚火盛,有痰红之患者,用宜酌量。〕或加甘菊。无汗〔是兼感寒邪,以风与寒常相因也。〕加苏叶。如热。伤风,〔或饮酒过酣,或重衣浓被,而感冒风邪。〕咽干喉痛,声壅或哑,加薄荷,〔风上壅之要药。〕石膏。〔辛能解肌,寒能清热。〕此疏散风邪,清利肺气之剂。初冒风时,只宜清散,久则风化为热,须以兼症治之。每见世人,以冒风为小疾,不惟不治,而反纵行酒色大荤,咳伤肺络,痰红不已,遂成虚穷而死,此则病患之过。或产后冒风,医者徒执产后宜大补气血之论,不为清解,竟用酸收补剂,使风邪愈固,内热愈炽,遂为不起,此则医者之咎。举此二条为鉴,一隅三反,是有望于智者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顾松园医镜》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顾松园医镜》书籍目录
  1. 伤风《顾松园医镜》
  2. 伤风《医碥》
  3. 伤风《古今医案按》
  4. 伤风《张氏医通》
  5. 伤风《证治汇补》
  6. 伤风《医述》
  7. 伤风《明医指掌》
  8. 伤风《医述》
  9. 伤风《医学摘粹》
  10. 伤风《医述》
  11. 伤风《医学摘粹》
  12. 伤风《续名医类案》
  13. 伤风《丹台玉案》
  14. 伤风《续名医类案》
  15. 伤风《脉症治方》
  16. 伤风《幼幼新书》
  17. 伤风《时病论》
  18. 伤风《医宗金鉴》
  19. 伤风《丹溪治法心要》
  20. 伤风《医学传灯》
  21. 伤风《活幼心书》
  22. 伤风《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
  23. 伤风《幼科心法要诀》
  24. 伤风《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25. 伤风《万氏秘传片玉心书》
  26. 伤风《中医词典》
  27. 伤风《小儿药证直诀》
  28. 伤风《傅青主男科》
  29. 伤风《金匮钩玄》
  30. 伤风《时病论歌括新编》
  31. 伤风《陈氏幼科秘诀》

《顾松园医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