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寒热病、骨痹肉苛

《类经》书籍目录

(《素问·逆调论》《腹中论》)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素问·逆调论》。非素所有,故曰非常。)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故热而烦满也。(阴虚者阳必凑之,阳邪实于阴分,故热而烦满。)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无所因而寒者,寒生于中也。)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痹者,正气不行也。阳少阴多,则营卫不能充达,故寒从中生,即《寿夭刚柔篇》所谓寒痹之属。)帝曰∶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凡有内热而风寒外束之,则热必愈甚,故如炙如火也。)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风者,阳气也。以四肢之热而逢风于外,是谓两阳相得;况乎阴气衰少,则水不胜火,故病为阳独治。治言王也。)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阳独治者,孤阳也,故不能生长而止能为热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肉者阴也,阳盛则伤阴,故令人肌肉消烁。)

帝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浓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素肾气胜者,必恃胜而多欲,故以水为事。太阳者,少阴之表,阴中之阳也。欲多则精伤于肾而脂枯不长,脂枯则水不胜火,火胜则肾水愈虚,骨髓不充,气涸于内,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肝有少阳之相火,心为少阴之君火,肾一水也,一水已竭,二火犹存,是阴气已虚于中,而浮阳独胜于外,故身骨虽寒而不至冻栗,病名骨痹。然水不胜火,则筋骨皆失所滋,故肢节当为拘挛。)

帝曰∶人之肉苛者,虽近于衣絮,独尚苛也,是谓何疾?(苛者,顽木沉重之谓。苛音呵。)岐伯曰∶荣气虚、卫气实也,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肉如故也,人身与志不相有曰死。(不仁,不知痛痒寒热也。不用,不能举动也。营气者,阴气也,主里;卫气者,阳气也,主表。上言卫气实者,言肌肉本无恙也;下言卫气虚者,正言卫气之病也。荣卫俱虚,则血气俱病,血虚故为不仁,气虚故为不用。人之身体在外,五志在内,虽肌肉如故而神气失守,则外虽有形而中已无主,若彼此不相有也,故当死。)

帝曰∶病热而有所痛者何也?

(《素问·腹中论》。)岐伯曰∶病热者阳脉也,以三阳之动也。(阳脉者,火邪也。凡病热者,必因于阳,故三阳之脉,其动甚也。)人迎一盛少阳、二盛太阳,三盛阳明,入阴也。(人迎、足阳明脉,所以候阳也。如《终始》、《禁服》、《六节藏象》等篇俱详明其义。言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燥,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燥,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燥,病在手阳明也。凡邪热在表,三阳既毕,则入于阴分矣。)夫阳入于阴,故病在头与腹,乃 胀而头痛也。帝曰∶善。(头主阳,腹主阴。阳邪在头则头痛,及其入于阴分,则腹为 胀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寒热病、骨痹肉苛《类经》
  2. 寒热病《内经评文》
  3. 寒热病论《症因脉治》
  4. 寒热病《症因脉治》
  5. 寒热补泻法《卫生宝鉴》
  6. 寒热病《灵枢悬解》
  7. 寒热补泻兼用辩《侣山堂类辩》
  8. 寒热病《黄帝内经·灵枢》
  9. 寒热不食羸瘦《幼幼新书》
  10. 寒热并作《幼科释谜》
  11. 寒热错杂《中医名词词典》
  12. 寒热并用《女科证治准绳》
  13. 寒热错杂《中医词典》
  14. 寒热辩《景岳全书》
  15. 寒热二厥《医学纲目》
  16. 寒热(又见伤寒寒热 中风寒热)《针灸资生经》
  17. 寒热腹痛《幼幼新书》
  18. 寒热《中医诊断学》
  19. 寒热怪病《奇方类编》
  20. 寒热《女科证治准绳》
  21. 寒热候《诸病源候论》
  22. 寒热《女科证治准绳》
  23. 寒热兼行之剂《金匮翼》
  24. 寒热《外科选要》
  25. 寒热结实《幼幼新书》
  26. 寒热《伤寒明理论》
  27. 寒热结实候《诸病源候论》
  28. 寒热《医学见能》
  29. 寒热厥《黄帝内经太素》
  30. 寒热《医效秘传》
  31. 寒热厥后《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