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三诊六变与尺相应

《类经》书籍目录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

黄帝问于岐伯曰∶余闻之,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余愿闻见而知之,按而得之,问而极之,为之奈何?(见色者,望其容貌之五色也。按脉者,切其寸口之阴阳也。问病者,问其所病之缘因也。知是三者,则曰明曰神曰工,而诊法尽矣。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是为神圣工巧,盖本诸此。)岐伯答曰∶夫色脉与尺之相应也,如桴鼓影响之相应也,不得相失也,此亦本末根叶`之出候也,故根死则叶枯矣。色脉形肉不得相失也,故知一则为工,知二则为神,知三则神且明矣。(此言色脉形肉,皆当详察。在色可望,在脉可按,其于形肉,则当验于尺之皮肤。盖以尺之皮肤,诊时必见,验于此而形肉之盛衰,概可知矣。夫有诸中必形诸外,故色之与脉,脉之与形肉,亦犹桴鼓影响之相应,本末根叶之候,不相失也。三者皆当参合,故知三则神且明矣。桴,击鼓槌也。桴,孚、浮二音。)黄帝曰∶愿卒闻之。岐伯答曰∶色青者其脉弦也,赤者其脉钩也,黄者其脉代也,白者其脉毛,黑者其脉石。(肝主木,其色青,其脉弦。心主火,其色赤,其脉钩。脾主土,其色黄,其脉代。肺主金,其色白,其脉毛。肾主水,其色黑,其脉石。五脉义见前十一。)见其色而不得其脉,反得其相胜之脉,则死矣;得其相生之脉,则病已矣。(不得其脉,言不得其合色之正脉也。相胜之脉,如青色得毛脉,以金克木之类是也。相生之脉,如青色得石脉,以水生木之类是也。)黄帝问于岐伯曰∶五脏之所生,变化之病形何如?岐伯答曰∶先定其五色五脉之应,其病乃可别也。黄帝曰∶色脉已定,别之奈何?岐伯曰∶调其脉之缓急小大滑涩,而病变定矣。(缓急,以至数言。小大滑涩,以形体言。滑,不涩也,往来流利,如盘走珠。涩,不滑也,虚细而迟,往来觉难,如雨沾沙,如刀刮竹。六者相为对待,调此六者,则病变可以定矣。愚按∶此节以缓急大小滑涩而定病变,谓可总诸脉之纲领也。然五脏生成论则曰小大滑涩浮沉。及后世之有不同者,如难经则曰∶浮沉长短滑涩。仲景则曰∶脉有弦紧浮沉滑涩,此六者名为残贼,能为诸脉作病也。滑伯仁曰∶大抵提纲之要,不出浮沉迟数滑涩之六脉也。所谓不出乎六者,以其足统夫表里阴阳、虚实冷热、风寒湿燥、脏腑血气之病也。浮为阳为表,诊为风为虚;沉为阴为里,诊为湿为实。迟为在脏,为寒为冷;数为在腑,为热为燥。滑为血有余,涩为气独滞。此诸说者,词虽稍异,义实相通。若以愚见言之,盖总不出乎表里寒热虚实六者之辨而已。如其浮为在表,则散大而芤可类也;沉为在里,则细小而伏可类也;迟者为寒,则徐缓涩结之属可类也;数者为热,则洪滑疾促之属可类也;虚者为不足,则短濡微弱之属可类也;实者为有余,则弦紧动革之属可类也。此其大概,皆亦人所易知者;然即此六者之中,而复有大相悬绝之要,则人多不能识也。夫浮为表矣,而凡阴虚者,脉必浮而无力,是浮不可以概言表,可升散乎?沉为里矣,而凡表邪初感之甚者,阴寒束于皮毛,阳气不能外达,则脉必先见沉紧,是沉不可以概言里,可攻内乎?迟为寒矣,而伤寒初退,余热未清,脉多迟滑,是迟不可以概言寒,可温中乎?数为热矣,而凡虚损之候,阴阳俱亏,气血败乱者,脉必急数,愈数者愈虚,愈虚者愈数,是数不可以概言热,可寒凉乎?微细类虚矣,而痛极壅闭者,脉多伏匿,是伏不可以概言虚,可骤补乎?洪弦类实矣,而真阴大亏者,必关格倍常,是强不可以概言实,可消伐乎?夫如是者,是于纲领之中,而复有大纲领者存焉。设不能以四诊相参,而欲孟浪任意,则未有不覆人于反掌间者,此脉道之所以难言,毫厘不可不辨也。)

黄帝曰∶调之奈何?岐伯答曰∶脉急者,尺之皮肤亦急;脉缓者,尺之皮肤亦缓;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脉滑者,尺之皮肤亦滑;脉涩者,尺之皮肤亦涩。凡此变者,有微有甚。(调,察也。此正言脉之与尺,若桴鼓影响之相应,而其为变,则有微有甚,盖甚则病深,微则病浅也。论疾诊尺篇曰∶审其尺之缓急小大滑涩,肉之坚脆,而病形定矣。义与此同。见下章。贲,忿、奔二音,大也,沸起也。)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此正本末根叶之义也。以尺寸言,则尺为根本,寸为枝叶。以脉色言,则脉为根本,色为枝叶。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也。然必能参合三者而兼行之,更为本末皆得,而万无一失,斯足称为上工而十可全其九;若知二知一者,不过中下之材,故所全者亦惟六七而已。然曰六曰七者,轻易者在前也;曰八曰九者,最难者在后也。易者何难之有,难者岂易言哉!此其等差,虽分上下,而成败之贤不肖,其相去也天壤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三诊六变与尺相应《类经》
  2. 三着《中医词典》
  3. 三证合参《医医小草》
  4. 三折肱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辨《友渔斋医话》
  5. 三症辨治《济生集》
  6. 三增茴香丸《是斋百一选方》
  7. 三之气《中医词典》
  8. 三月养胎《竹林女科证治》
  9. 三之气《儒门事亲》
  10. 三月胎证《竹林女科证治》
  11. 三之一汤《仁术便览》
  12. 三月胎形《竹林女科证治》
  13. 三汁饮《保健药膳》
  14. 三月胎形《女科旨要》
  15. 三指说《医理真传》
  16. 三月《急救广生集》
  17. 三制辟尘粉《目经大成》
  18. 三元《中医词典》
  19. 三治五法四因六淫八要《冯氏锦囊秘录》
  20. 三友丸《目经大成》
  21. 三种常见类型癌细胞形态特征《临床基础检验学》
  22. 三阴总辨《伤寒指掌》
  23. 三种基本方法的优缺点《医院药学》
  24. 三阴治法《四圣悬枢》
  25. 三种基本心电图变化《物理诊断学》
  26. 三阴治法《四圣悬枢》
  27. 三种湿歌《伤寒百证歌》
  28. 三阴之开合枢《思考中医》
  29. 三种唾液腺的结构特点《组织学与胚胎学》
  30. 三阴下症《医学读书记》
  31. 三种文化《思考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