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

《类经》书籍目录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见论治类十七。运气四十四。)

人以水谷为本,故人绝水谷则死,脉无胃气亦死。(脉色十二。)

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脉色十一。)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脉色二十六。)

五脏,主藏精者也,不可伤,伤则失守而阴虚,阴虚则无气,无气则死矣。(藏象九。)

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针刺二十三。)

五脏已败,其色必夭,夭必死矣。(脉色五。)

平人而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形胜气者危矣。(藏象十五。)

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其气动形,期六月死,真脏脉见,乃予之期日。(脉色二十七通章宜察。)

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脉色七。)

形盛脉细,少气不足以息者危。形瘦脉大,胸中多气者死。目内陷者死。脱肉身不去者死。足太阳气绝者,其足不可屈伸,死必戴眼。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形肉已脱,九候虽调,犹死。皮肤着者死。瞳子高者太阳不足,戴眼者太阳已绝,此决死生之要,不可不察也。(脉色类二十五。)

阴阳皆脱者,暴死。(藏象三十。)

阴阳如一者,病难治。(针刺二十三。)

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经络二十三。)

心怵惕思虑则伤神,毛悴色夭死于冬。脾愁忧不解则伤意,毛悴色夭死于春。肝悲哀动中则伤魂,毛悴色夭死于秋。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毛悴色夭死于夏。肾盛怒不止则伤志,毛悴色夭死于季夏。(藏象九。)

阴阳俱动,乍有形,乍无形,加以烦心,命曰阴胜其阳,此谓不表不里,其形不久。(针刺三十一。)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死。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数,后三日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热病不知所痛,耳聋不能自收,口干,阳热甚,阴颇有寒者,热在髓,死不可治。热病已得汗而脉尚躁盛,此阴脉之极也,死;其得汗而脉静者生。热病者,脉尚盛躁而不得汗者,此阳脉之极也,死;脉盛躁得汗静者生。热病不可刺者有九∶一曰,汗不出,大颧发赤,哕者死。二曰,泄而腹满甚者死。三曰,目不明,热不已者死。四曰,老人婴儿热而腹满者死。五曰,汗不出,呕下血者死。六曰,舌本烂,热不已者死。七曰,咳而衄,汗不出,出不至足者死。八曰,髓热者死。九曰,热而痉者死,腰折螈 ,齿噤 也。(针刺四十。)

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 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 ,血 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针刺五十八。)

风热而脉静,泄而脱血脉实,病在中脉虚,病在外脉涩坚者,皆难治。形气相失,谓之难治。脉逆四时,为不可治。

病在中脉实坚,病在外脉不实坚者,皆难治。(脉色十二。)

色夭面脱不治,百日尽已。脉短气绝死,病温虚甚死。易,重阴死,重阳死。(论治十四。)

死阴之属,不过三日而死;生阳之属,不过四日而已。所谓生阳死阴者,肝之心谓之生阳,心之肺谓之死阴,肺之肾谓之重阴,肾之脾谓之辟阴,死不治。(疾病六。)

不治,法三月若六月,若三日若六日,传五脏而当死,是顺传所胜之次。故曰∶别于阳者,知病从来;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藏象二十四。)

中执法者,其病速而危;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中贵人者,其病暴而死。(运气七。)

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针刺四十三。)

婴儿病,其头毛皆逆上者必死。(脉色三十三。)

坏腑无治。(针刺九。)

诸经脉证死期。(脉色二十四。)

真脏脉死期。(脉色二十八。)

阴阳虚搏病候死期。(脉色二十九。)

骨寒热者,齿已槁,死不治。(针刺四十一。)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十七《类经》
  2. 十皮五子饮《冯氏锦囊秘录》
  3. 十七《医旨绪余》
  4. 十拗《中医词典》
  5. 十七八岁经证《竹林女科证治》
  6. 十年干化气主病《医门补要》
  7. 十七论瘟疫《石室秘录》
  8. 十年干化气图《医门补要》
  9. 十七难《难经》
  10. 十难《难经悬解》
  11. 十七难《难经悬解》
  12. 十难《难经》
  13. 十七椎《针灸学》
  14. 十脉《中医词典》
  15. 十齐《古今医统大全》
  16. 十论生死《石室秘录》
  17. 十全抱龙丸《奇方类编》
  18. 十六字诀《中医词典》
  19. 十全补正汤《冯氏锦囊秘录》
  20. 十六字《心医集》
  21. 十全大补汤《正体类要》
  22. 十六种治法《医效秘传》
  23. 十全大补汤《虚损启微》
  24. 十六难《难经悬解》
  25. 十全大补汤《救伤秘旨》
  26. 十六难《难经》
  27. 十全大补汤《冯氏锦囊秘录》
  28. 十六络穴图《医学实在易》
  29. 十全大补汤《医述》
  30. 十六络穴图《脉诀汇辨》
  31.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