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

《女科证治准绳》书籍目录

(师尼寡妇附)

〔大〕经曰∶阳不足则先寒后热,阴不足则先热后寒,皆由劳伤气血,阴阳不调,寒热如疟也。当分气血虚实而治之。

〔薛〕前症若寸口脉微,名曰阳不足,则阴气上入于阳中,用补中益气汤。若尺部脉弱,名曰阴不足,则阳气下陷入阴中,用益阴肾气丸。若因气血俱虚,用八珍汤。若困怒动肝火,用小柴胡汤。若阴阳俱不足,则气血不归其本部,以致寒热交争也。一妇人年六十有四,久郁怒,头痛寒热。春间乳内时痛,服流气饮之类益甚,时有血如经行。

又大惊恐,饮食不进,夜寐不宁,两乳肿胀,两胁 痛,午后色赤。余以为肝脾郁怒火燥,先以逍遥散加酒炒黑龙胆一钱、山栀一钱五分,服二剂,肿痛顿愈,又二剂全愈。再用归脾汤加炒栀、贝母,诸症悉愈。

〔大〕地骨皮散 治血风气虚,时作寒热,或晡热内热

柴胡 地骨皮(各一两) 桑白皮(炒) 枳壳(麸炒) 前胡 黄 (炒,各七钱五分)白茯苓 五加皮 人参 甘草 桂心 白芍药(各半两)

上 咀,每服三五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七分,温服。

生地黄散 治妇人血气不调,或时寒热,体痛,不思饮食。

生干地黄柴胡(各一两) 羌活 木香 桂心 防风(各半两) 酸枣仁(炒研)羚羊角屑 白芍药 白术川牛膝茯苓 当归 枳壳(各七钱五分)

上 咀,每服三五钱,水一盏,姜三片,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

异功散 治妇人血气虚冷,时发刺痛,头目昏闷,四肢无力,寒热往来,状似劳倦,并宜服之。

乌药 川芎 苦梗 玄胡索 当归 陈皮(各一钱半) 官桂 牡丹皮 芍药 白芷 干姜(各一钱)

上作一服,用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入酒半盏,再煎一二沸,不拘时。

上三方内有桂,唯寒多者宜之。第三方无滞气、污血,尤不宜服。

七宝汤 治寒热往来。

防风(去芦) 知母 生地黄(各半两) 柴胡(去芦) 秦艽 甘草(炙)前胡(去芦,各二钱半)

上 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加人参三寸,煎至七分,热服。

柴胡散 治妇人寒热体瘦,肢节疼痛,口干心烦,不欲饮食。

北柴胡 赤茯苓白术(各一钱) 麦门冬(三钱) 鳖甲(醋炙,二钱) 人参 地骨皮 枳壳(麸炒) 生地桑白皮 赤芍药 桔梗 甘草(各半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桃仁丸 治妇人头目昏重,心神烦闷,或时寒热,肢节疼痛,不欲饮食。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芎 白术 柴胡(去苗)人参(去芦) 生地黄 酸枣仁(微炒,各一两) 赤茯苓 诃黎勒皮(各七钱半)枳壳(麸炒微黄,去穣) 赤芍药(各半两)

上为末,炼蜜和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以生姜、荆芥薄荷汤下三十丸。

青蒿散 治男子妇人肢体倦疼,虚劳寒热。

青蒿八九月间将成实时采,去枝梗,以蒿用童子小便浸三日,晒干为末。每服二钱,乌梅一个,煎至七分服。

上三方,热多者宜之。

〔师尼寡妇异乎妻外家之治〕

〔罗〕刘宋褚澄疗师尼寡妇,别制方者,盖有谓也。此二种寡居,独阴无阳,欲心萌而多不遂,是以阴阳交争,乍寒乍热,全类温疟,久则为劳。尝读《史记·仓公传》载∶济北王侍人韩女,病腰背痛寒热,众医皆以为寒热病,治之不瘥。仓公曰∶此病得之欲男子不可得也。众曰∶何以知欲男子不可得?仓公曰∶诊其脉,肝脉弦出寸口,是以知之。

盖男子以精为主,妇人以血为主,男子精盛以思室,妇人血盛以怀胎,夫肝摄血者也,是厥阴肝脉弦出寸口上鱼际,则阴盛可知。故知褚氏之言,信有谓矣。

〔大〕师尼寡妇与室女出嫁愆期者,多因欲心萌而不遂,恹恹成病,乍寒乍热,久则为劳。又有经闭白淫,痰逆头风,膈气痞闷,面 瘦瘠等证,皆寡妇之病也。

〔薛〕前证若肝脉弦出鱼际,用小柴胡加生地黄送下生地黄丸。久而血虚,佐以四物汤。若兼怒动肝火而寒热者,佐以加味逍遥散。若兼亏损肝经而寒热者,佐以八珍汤

若兼亏损元气而寒热者,佐以补中益气汤。若兼郁伤脾气而寒热者,佐以《济生》归脾汤

一妇人因夫经商久不归,发寒热,月经旬日方止,服降火凉血药,反潮热内热,自汗盗汗、月经频数。余曰∶热汗,气血虚也。经频,肝脾虚也。用归脾汤、六味丸而愈。尝治兼证既愈而寒热不衰,当仍用本证药。一妇人年三十有七,早孀居,两腿骨作痛,晡热体倦,月经不调,或发寒热,数年矣。一日颈项两侧结核,两胁胀痛,此系肝经郁火而成也。先用小柴胡汤合四物数剂,肝症顿愈。又用加味逍遥散泽兰乳香没药,三十剂,血症渐痊。再用加味归脾汤,年余而安。一孀妇两腿作痛,或用除湿化痰等药,遍身作痛而无定处,此血症也。不信,乃服流气饮之类而殁。一放出宫人年四十余,臀腿内股作痛,晡热口干,月经不调,此系肝经血少不能养经络而然也。宜加味逍遥散泽兰叶五十帖,诸症稍缓,又以归脾汤二百余剂而痊。一放出宫人,臀腿肿痛,内热晡热,恶寒体倦,咳嗽胸痞,月经过期而少,彼以为气毒流注,服清热理气之剂益甚,此肝经瘀血停留所致。盖肝经上贯鬲,布胁肋,循喉咙,下循 内 ,绕阴器,抵少腹。主治之法,但当补其所不胜,而制其所胜。补者脾也,制者肝也。经曰∶虚即补之,实则泻之。此定法也。彼不信,仍服前药,遂致不起。

〔本〕生地黄丸 许学士治一尼患恶风体倦,乍寒乍热,面赤心悸,或时自汗。是时疫气大行,医见其寒热,作伤寒治之,用大小柴胡汤杂进,数日病急,召予诊之,三部无寒邪脉,但厥阴弦长而上鱼际,宜服抑阴等药,故制此方。

生地黄(二两) 柴胡 秦艽 黄芩(各半两) 芍药(一两)

上为细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乌梅汤吞下,日三服,不拘时。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女科证治准绳》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女科证治准绳》书籍目录
  1. 寒热《女科证治准绳》
  2. 寒热《女科证治准绳》
  3. 寒热《中医诊断学》
  4. 寒热《外科选要》
  5. 寒热(又见伤寒寒热 中风寒热)《针灸资生经》
  6. 寒热《伤寒明理论》
  7. 寒热辩《景岳全书》
  8. 寒热《医学见能》
  9. 寒热并用《女科证治准绳》
  10. 寒热《医效秘传》
  11. 寒热并作《幼科释谜》
  12. 寒热《伤寒寻源》
  13. 寒热病《黄帝内经·灵枢》
  14. 寒热《友渔斋医话》
  15. 寒热病《灵枢悬解》
  16. 寒热《丹溪治法心要》
  17. 寒热病《症因脉治》
  18. 寒热《内经评文》
  19. 寒热病《内经评文》
  20. 寒热《伤寒六书》
  21. 寒热病、骨痹肉苛《类经》
  22. 寒热《伤寒六书》
  23. 寒热病论《症因脉治》
  24. 寒热《周慎斋遗书》
  25. 寒热补泻法《卫生宝鉴》
  26. 寒热《血证论》
  27. 寒热补泻兼用辩《侣山堂类辩》
  28. 寒热《伤寒大白》
  29. 寒热不食羸瘦《幼幼新书》
  30. 寒热《审视瑶函》
  31. 寒热错杂《中医名词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