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类经》书籍目录

(素问金匮真言论)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故曰,引辞也。既言阴矣,而阴中又有阴;既言阳矣,而阳中又有阳。此阴阳之道,所以无穷,有如下文云者。)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一日之气,自卯时日出地上为昼,天之阳也;自酉时日入地中为夜,天之阴也。然于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如午前为阳中之阳,午后则阳中之阴也;子前为阴中之阴,子后为阴中之阳也。故以一日分为四时,则子午当二至之中,卯酉当二分之令;日出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也。)故人亦应之。(人之阴阳,亦与一日四时之气同。故子后则气升,午后则气降,子后则阳盛,午后则阳衰矣。)夫言人之阴阳,则外为阳,内为阴。(以表里言。)言人身之阴阳,则背为阳,腹为阴。(以前后言。)言人身之脏腑中阴阳,则脏者为阴,腑者为阳。肝心脾肺肾五脏皆为阴,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腑皆为阳。(五脏属里,藏精气而不泻,故为阴。六腑属表,传化物而不藏,故为阳。)所以欲知阴中之阴、阳中之阳者何也?为冬病在阴,夏病在阳,春病在阴,秋病在阳,皆视其所在,为施针石也。(此举一岁之候,以明病治之阴阳也。冬气伏藏故在阴,夏气发越故在阳。春病在阴者,以春阳尚微而余阴尚盛也。秋病在阳者,以秋阴尚微而余阳尚盛也。必当体察气宜,庶无误治。此虽以四时针石言,而凡药食之类,无不皆然,不可不为详察也。)故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人身背腹阴阳,议论不一。有言前阳后阴者,如老子所谓万物负阴而抱阳是也。有言前阴后阳者,如此节所谓背为阳、腹为阴是也。似乎相左。观邵子曰∶天之阳在南,阴在北;地之阴在南,阳在北。天阳在南,故日处之;地刚在北,故山处之。所以地高西北,天高东南。然则老子所言,言天之象,故人之耳目口鼻动于前,所以应天阳面南也。本经所言,言地之象,故人之脊膂肩背峙于后,所以应地刚居北也。矧以形体言之,本为地象,故背为阳,腹为阴,而阳经行于背,阴经行于腹也。天地阴阳之道,当考伏羲六十四卦方圆图,圆图象天,阳在东南,方图象地,阳在西北,其义最精,燎然可见。又如人之五脏,何以心肺为背之阳,肝脾肾为腹之阴?盖心肺居于膈上,连近于背,故为背之二阳脏;肝脾肾居于膈下,藏载于腹,故为腹之三阴脏。然阳中又分阴阳,则心象人之日,故曰牡脏,为阳中之阳。肺象人之天,天象玄而不自明。朱子曰∶天之无星空处谓之辰。故天体虽阳,而实包藏阴德,较乎日之纯阳者,似为有间。故肺曰牝脏,为阳中之阴。若阴中又分阴阳,则肾属人之水,故曰牝脏,阴中之阴也。肝属人之木,木火同气,故曰牡脏,阴中之阳也,脾属人之土,其体象地,故曰牝脏,为阴中之至阴也。)此皆阴阳表里、内外雌雄相输应也,故以应天之阴阳也。(雌雄,即牝牡之谓。输应,转输相应也。此总结上文以人应天之义。地即天中之物,言天则地在其中矣。牝牡义,见针刺类十七。)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阴阳之中复有阴阳《类经》
  2. 阴阳之宅《中医词典》
  3. 阴阳治法大要论《医原》
  4. 阴阳之人《中医词典》
  5. 阴阳诸论《医学集成》
  6. 阴阳之逆厥而为梦《类经》
  7. 阴阳转化《中医名词词典》
  8. 阴阳之理一以贯之《古今医统大全》
  9. 阴阳转化《中医词典》
  10. 阴阳证变《景岳全书》
  11. 阴阳自和《中医名词词典》
  12. 阴阳脏腑总论《灵素节注类编》
  13. 阴阳自和《中医词典》
  14. 阴阳脏腑《伤寒直格》
  15. 阴杨梅疮《外科启玄》
  16. 阴阳脏腑《周慎斋遗书》
  17. 阴痒《中医名词词典》
  18. 阴阳杂说《黄帝内经太素》
  19. 阴痒《景岳全书》
  20. 阴阳应象论《素问悬解》
  21. 阴痒《中医词典》
  22. 阴阳应象论《素问悬解》
  23. 阴痒《妇人规》
  24. 阴阳应象大论篇《疡医大全》
  25. 阴痒《中医妇科学》
  26. 阴阳应象大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27. 阴痒《沈氏女科辑要》
  28. 阴阳应象大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29. 阴痒《女科证治准绳》
  30. 阴阳应象《类经》
  31. 阴痒方五首《外台秘要》

《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