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阴阳虚实补泻先后

《类经》书籍目录

(《灵枢·终始篇》)

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阴虚而阳盛,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此以脉口人迎言阴阳也。脉口盛者,阴经盛而阳经虚也,当先补其阳、后泻其阴而和之。人迎盛者,阳经盛而阴经虚也,当先补其阴、后泻其阳而和之。何也?以治病者皆宜先顾正气,后治邪气。盖攻实无难,伐虚当畏,于此节之义可见。用针用药,其道皆然。)三脉动于足大趾之间,必审其实虚。虚而泻之,是谓重虚,重虚病益甚。(三脉动者,阳明起于大趾次趾之间,自厉兑以至冲阳皆是也;厥阴起于大趾之间,自大敦以至太冲皆是也;少阴起于足心,自涌泉以上太溪皆是也。三者皆在大趾之后,故曰动于足大趾之间也。虚而泻之,故病益甚。)凡刺此者,以指按之,脉动而实且疾者疾泻之,虚而徐者则补之,反此者病益甚。(泻虚补实,是为反也。)其动也,阳明在上,厥阴在中,少阴在下。(阳明行足跗之上,厥阴行足跗之内而在二经之中,少阴行足跗之下也。)

补须一方实,深取之,稀按其 ,以极出其邪气;(同前《终始篇》。补当作刺。刺法虽多,其要惟二,则补泻而已。一者因其方实,故当深取之,勿按其 ,欲以出其邪气,此泻法也。 ,委、伟二音,针瘢也。)一方虚,浅刺之,以养其脉,疾按其 ,无使邪气得入。(一者因其方虚,故当浅刺之以养其血脉,疾按其穴以拒其邪气,此补法也。)邪气来也紧而疾,谷气来也徐而和。(邪气,病气也。谷气,元气也,即胃气也。此虽以针下之气为言,然脉气之至亦如此。)

脉实者,深刺之,以泄其气;脉虚者,浅刺之,使精气无得出,以养其脉,独出其邪气。(诸篇皆言虚实,而未详虚实之辨;此言脉实则实,脉虚则虚,实则深刺之以泄其气,虚则浅刺之无伤精气,以养其脉而独出其邪气,庶补泻知其要矣。)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阴阳虚实补泻先后《类经》
  2. 阴阳虚盛用药寒温辩《伤寒六书》
  3. 阴阳虚实寒热随而刺之《类经》
  4. 阴阳虚搏病候死期《类经》
  5. 阴阳虚实用药寒温辩《伤寒六书》
  6. 阴阳形气外内易难《类经》
  7. 阴阳穴《中医词典》
  8. 阴阳邪风《目经大成》
  9. 阴阳学说《中医词典》
  10. 阴阳消长《中医词典》
  11. 阴阳学说《中医基础理论》
  12. 阴阳消长《伤寒说意》
  13. 阴阳咽痛《医宗金鉴》
  14. 阴阳消长《中医名词词典》
  15. 阴阳咽痛《医学摘粹》
  16. 阴阳相应辨论《明目至宝》
  17. 阴阳咽痛《伤寒心法要诀》
  18. 阴阳相移发三疟《针灸甲乙经》
  19. 阴阳已交合图《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0. 阴阳相乖相伏《医效秘传》
  21. 阴阳易《中医词典》
  22. 阴阳相半歌《外科十三方考》
  23. 阴阳易《伤寒捷诀》
  24. 阴阳系日月《内经评文》
  25. 阴阳易《疫疹一得》
  26. 阴阳系日月《灵枢悬解》
  27. 阴阳易《医学纲目》
  28. 阴阳系日月《黄帝内经·灵枢》
  29. 阴阳易《医述》
  30. 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中的应用《中国医学通史》
  31. 阴阳易《卫生宝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