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

《类经》书籍目录

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 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 。(见疾病类十三。)

肾所生病为肠 。(疾病十。)

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 为(疾病五。)

脾脉外鼓沉为肠 ,久自已。肝脉小缓为肠 ,易治。督脉小搏沉为肠 下血,血温身热者死。心肝 亦下血,二脏同病者可治,其脉小沉涩为肠 ,其身热者死,热见七日死。(脉色二十四。)

大便赤瓣,飧泄脉小者,手足寒,难已;飧泄脉小,手足温,泄易已。春伤于风,夏生后泄肠 。(脉色三十三。)

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 死。(疾病四十六。)

阴阳虚,肠 死。(脉色二十九。)

虚邪之中人也,留而不去,传舍于肠胃,在肠胃之时,贲向腹胀,多寒则肠鸣飧泄食不化,多热则溏出麋。(疾病二。)

脾虚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疾病十七。)

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春伤于风,夏生飧泄。(阴阳一。)

数动一代者,病在阳之脉也,泄及便脓血。(脉血二十一。)

肺脉小甚为泄。肾脉小甚为洞泄。(脉色十九。)

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色十六。)

胃脉虚则泄。(脉色二十。)

志有余则腹胀飧泄。(疾病十八。)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疾病二十六。)

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疾病十。)

久风为飧泄。(疾病七十七。)

飧泄取三阴。(针刺四十七。)

寒入下焦,传为濡泄。(运气二十七太阳之胜。)

肠溜。(疾病四。)

泄而脉大,脱血而脉实,皆难治。(脉色十二。)

湿胜则濡泄。(运气二十一。)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疾病一。)

并于阴,则上下无常,薄为肠 。(疾病八。)

寒至则坚痞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运气二十。)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十四《类经》
  2. 十水候《诸病源候论》
  3. 十四 温疟《医效秘传》
  4. 十水方三首《外台秘要》
  5. 十四法《中医词典》
  6. 十水《中医词典》
  7. 十四法《针灸问对》
  8. 十水《圣济总录》
  9. 十四法《针灸聚英》
  10. 十神汤《汤头歌诀》
  11. 十四划《四圣心源》
  12. 十神汤《医方论》
  13. 十四焦《中医词典》
  14. 十神汤《仁术便览》
  15. 十四经《中医名词词典》
  16. 十神汤《医方考》
  17. 十四经《中医词典》
  18. 十神汤《目经大成》
  19. 十四经步穴歌《针灸聚英》
  20. 十神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1. 十四经脉长短尺寸《针灸大成》
  22. 十三种疔肿方一十二首《外台秘要》
  23. 十四经脉长短尺寸《古今医统大全》
  24. 十三指形《中医词典》
  25. 十四经穴《中医词典》
  26. 十三脏腑《中医词典》
  27. 十四经穴歌《针灸聚英》
  28. 十三虚无《中医词典》
  29. 十四经针灸要穴歌《类经图翼》
  30. 十三味总方《救伤秘旨》
  31. 十四论命门《石室秘录》

《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