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诸脉髓筋血气溪谷所属

《类经》书籍目录

(素问五脏生成篇)

诸脉者皆属于目,(大惑论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口问篇曰∶目者,宗脉之所聚也。故诸脉者皆属于目。)诸髓者皆属于脑,(脑为髓海,故诸髓皆属之。)诸筋者皆属于节,(筋力坚强,所以连属骨节。如宣明五气篇曰∶久行伤筋。以诸筋皆属于节故也。)诸血者皆属于心,(阴阳应象大论曰∶心生血。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故诸血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调经论、本神篇皆曰∶肺藏气。五味篇曰∶其大气之搏而不行者,积于胸中,命曰气海,出于肺,循喉咽,故呼则出,吸则入。此诸气之皆属于肺也。)此四肢八溪之朝夕也。(四肢者,两手两足也。八溪者,手有肘与腋,足有 与 也,此四肢之关节,故称为溪。朝夕者,言人之诸脉髓筋血气。无不由此出入,而朝夕运行不离也。邪客篇曰∶人有八虚,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即此之谓。一曰∶朝夕即潮汐之义,言人身气血往来,如海潮之消长,早曰潮,晚曰汐者,亦通。)故人卧血归于肝,(人寤则动,动则血随气行阳分而运于诸经,人卧则静,静则血随气行阴分而归于肝,以肝为藏血之脏也。故人凡寐者,其面色多白,以血藏故耳。)肝受血而能视,(肝开窍于目,肝得血则神聚于目,故能视。)足受血而能步,(足得之则神在足,故步履健矣。)掌受血而能握,(掌得之则神在手,故把握固矣。)指受血而能摄。(指得之则神在指,故摄持强矣。愚按∶血气者,人之神也,而此数节皆但言血而不言气何也?盖气属阳而无形,血属阴而有形,而人之形体,以阴而成。如九针篇曰∶人之所以生成者,血脉也。营卫生会篇曰∶血者神气也。平人绝谷篇曰∶血脉和则精神乃居。故此皆言血者,谓神根据形生,用自体出也。)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卧出之际,若玄府未闭、魄汗未藏者,为风所吹,则血凝于肤,或致麻木,或生疼痛而病为痹。)

凝于脉者为泣,(风寒外袭,血凝于脉,则脉道泣滞而为病矣。泣,涩同。)凝于足者为厥,(四肢为诸阳之本,风寒客之而血凝于足,则阳衰阴胜而气逆为厥也。)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凡此上文三节者,以风寒所客,则血脉凝涩,不能营运而反其空,故为痹厥之病也。空,孔同,谓血行之道。)人有大谷十二分,(大谷者,言关节之最大者也。节之大者无如四肢,在手者肩肘腕,在足者髁膝腕,四肢各有三节,是为十二分。分,处也。按∶此即上文八溪之义,夫既曰溪,何又曰谷?如气穴论曰∶肉之大会为谷,小会为溪,肉分之间,溪谷之会,以行荣卫,以会大气。是溪谷虽以小大言,而为气血之会则一,故可以互言也。上文单言之,故止云八溪;此节与下文小溪三百五十四名相对为言,故云大谷也。诸注以大谷十二分为十二经脉之部分者,皆非。)小溪三百五十四名,少十二俞,(小溪者,言通身骨节之交也。小针解曰∶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十二俞,谓十二脏之俞,如肺俞、心俞之类是也。此除十二俞皆通于脏气者,不在小溪之列,则当为三百五十三名,兹云五十四者,传写之误也。)

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凡此溪谷之会,本皆卫气留止之所,若其为病,则亦邪气所客之处也。邪客于经,治以针石,必缘其所在,取而去之。缘,因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诸脉髓筋血气溪谷所属《类经》
  2. 诸麦《本经逢原》
  3. 诸脉体状《医学入门》
  4. 诸瘰?《圣济总录》
  5. 诸脉条辨《诊家枢要》
  6. 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六首《外台秘要》
  7. 诸脉条辨《医述》
  8. 诸漏疮《明医指掌》
  9. 诸脉喜忌《目经大成》
  10. 诸淋痛苦《奇效简便良方》
  11. 诸脉相兼主病《医学入门》
  12. 诸淋统论《圣济总录》
  13. 诸脉相类《医学入门》
  14. 诸淋秘方《华佗神方》
  15. 诸脉相类《古今医鉴》
  16. 诸淋皆由肾虚《幼科释谜》
  17. 诸脉宜忌类《古今医鉴》
  18. 诸淋候(幼幼汇集 下)《古今医统大全》
  19. 诸脉宜忌生死《寿世保元》
  20. 诸淋候《诸病源候论》
  21. 诸脉胀单腹胀肤胀鼓胀《医宗金鉴》
  22. 诸淋候《诸病源候论》
  23. 诸脉胀单腹胀肤胀鼓胀《杂病心法要诀》
  24. 诸淋方三十五首《外台秘要》
  25. 诸脉诊病杂法《医学纲目》
  26. 诸淋《仁术便览》
  27. 诸脉证诊法《类经》
  28. 诸淋《金匮翼》
  29. 诸脉主病《医学集成》
  30. 诸淋《卫生易简方》
  31. 诸脉主病《医学传心录》

《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