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血络之刺其应有异

《类经》书籍目录

(《灵枢·血络论》全)

黄帝曰∶愿闻其奇邪而不在经者。岐伯曰∶血络是也。(奇邪,即缪刺论所谓奇病也。在络不在经,行无常处,故曰奇邪。)黄帝曰∶刺血络而仆者何也?血出而射者何也?血少黑而浊者何也?血出清而半为汁者何也?发针而肿者何也?

血出若多若少而面色苍苍者何也?发针而面色不变而烦 者何也?多出血而不动摇者何也?愿闻其故。( ,母本切,闷乱也。)岐伯曰∶脉气盛而血虚者,刺之则脱气,脱气则仆。(气虽盛而血则虚者,若泻其气,则阴阳俱脱,故为仆倒。)

血气俱盛而阴气多者,其血滑,刺之则射。(血出而能射者,阴中之气使之也,故曰血气俱盛。)阳气蓄积,久留而不泻者,其血黑以浊,故不能射。(阳气久留不泻,则阳邪日盛,阴血日枯,故血黑以浊,所出不多,不能射也。)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新饮入胃,未及变化而渗于络,故血汁相半。)其不新饮者,身中有水,久则为肿,阴气积于阳,其气因于络,故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故肿。(水在肌表而因于络,阴气积于阳分也;刺之血未出而气先行,阴滞于阳而不易散也,所以为肿。)阴阳之气,其新相得而未和合,因而泻之,则阴阳俱脱,表里相离,故脱色而苍苍然。(新相得而未和合者,言血气初调,营卫甫定也。当此之时,根本未固,而妄施以泻,则阴阳表里俱致脱离,而衰危之色故见于面也。)刺之血出多、色不变而烦 者,刺络而虚经,虚经之属于阴者阴脱,故烦 。(取血者,刺其络也。若出血过多,必虚及于经。经之属阴者主脏,脏虚则阴脱,故为烦 。)阴阳相得而合为痹者,此为内溢于经,外注于络,如是者阴阳俱有余,虽多出血而弗能虚也。(阴阳相得,言表里之邪相合也。经络之病俱有余,虽多出血,皆邪气耳,故弗能虚。)黄帝曰∶相之奈何?岐伯曰∶血脉者,盛坚横以赤,上下无常处,小者如针,大者如筋,则而泻之万全也,故无失数矣;失数而反,各如其度。(相,视也。视其血络盛而且坚及横以赤者,或上或下、或小或大者,皆当因其微甚则而泻之,泻有则度,故可万全无失于刺络之术数矣。若失其数而反其法,则为仆为脱为虚为肿等证,各如刺度以相应也。)黄帝曰∶针入而肉着者何也?岐伯曰∶热气因于针则针热,热则肉着于针,故坚焉。(肉着者,吸着于针也。针入而热,肉必附之,故紧涩难转,而坚不可拔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血络之刺其应有异《类经》
  2. 血络论《内经评文》
  3. 血脉《中医名词词典》
  4. 血络论《灵枢悬解》
  5. 血脉《中医词典》
  6. 血络论《黄帝内经·灵枢》
  7. 血脉《脉诀汇辨》
  8. 血络《中医词典》
  9. 血脉诸病要诀《华佗神方》
  10. 血轮《中医词典》
  11. 血没散《冯氏锦囊秘录》
  12. 血轮《中医名词词典》
  13. 血镁过低《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4. 血漏《中医词典》
  15. 血镁过高《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16. 血瘤赘《外科启玄》
  17. 血门《中医词典》
  18. 血瘤秘方《华佗神方》
  19. 血门《寿世青编》
  20. 血瘤《中医外科学》
  21. 血门方(计方二条)《脉症治方》
  22. 血瘤《丁甘仁医案》
  23. 血迷《续名医类案》
  24. 血瘤《中医词典》
  25. 血秘《中医词典》
  26. 血瘤《中医名词词典》
  27. 血沫痧《中医词典》
  28. 血流阻力《生理学》
  29. 血母块《中医词典》
  30. 血流量和血流速度《生理学》
  31. 血纳包络《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