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跷脉分男女

《类经》书籍目录

(灵枢脉度篇)

黄帝曰∶跷脉安起安止?何气荣水?(跷脉有二,曰阴跷,曰阳跷,皆奇经也。何气荣水,言跷脉为何经之气,乃亦如经水之营行也。跷有五音,跷、皎、乔、脚,又极虐切。)岐伯答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骨之后,(少阴之别,足少阴肾经之别络也。然骨之后,照海也,足少阴穴,即阴跷之所生。按∶本篇止言阴跷之起而未及阳跷,惟缪刺论曰∶邪客于足阳跷之脉,刺外踝之下半寸所。盖阳跷为太阳之别,故二十八难曰∶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阴跷者,亦起于跟中,循内踝上行,至咽喉,交贯冲脉。故阴跷为足少阴之别,起于照海,阳跷为足太阳之别,起于申脉,庶得其详也。)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属目内 ,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跷脉自内踝直上阴股、入阴、循胸里者,皆并足少阴而上行也。然足少阴之直者,循喉咙而挟舌本。此则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属目内 ,以合于足太阳之阳跷,是跷脉有阴阳之异也。阴跷阳跷之气,并行回还而濡润于目。若跷气不荣,则目不能合。故寒热病篇曰∶阴跷阳跷,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 ,阳气盛则瞑目,阴气盛则瞑目。此所以目之暝与不瞑,皆跷脉为之主也。)黄帝曰∶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帝以跷脉为少阴之别,因疑其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也,故有此问。)岐伯答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不休,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如水之流,如日月之行,皆言不得无行也。阴荣其脏,指阴跷也。阳荣其腑,指阳跷也。言无分脏腑,跷脉皆所必至也。流者流于内,溢者溢于外,故曰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谓其不独在脏也。按∶此跷脉之义,阴出阳则交于足太阳,阳入阴则交于足少阴,阳盛则目张,阴盛则目瞑,似皆随卫气为言者,故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也。)黄帝曰∶跷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岐伯答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其不当数者为络也。(跷脉阴阳之数,男女各有所属。男属阳,当数其阳;女属阴,当数其阴。故男子以阳跷为经,阴跷为络;女子以阴跷为经,阳跷为络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跷脉分男女《类经》
  2. 悄悄紧《毓麟验方》
  3. 缲丝汤《本草分经》
  4. 呛水《痘疹心法要诀》
  5. 《中医词典》
  6. 呛水《张氏医通》
  7. 蹻脉《中医词典》
  8. 呛水《证治准绳·幼科》
  9. 蹻足《中医词典》
  10. 呛水《医述》
  11. 乔麦《本草便读》
  12. 呛水《医宗金鉴》
  13. 乔木类《本草从新》
  14. 呛食哑喉《喉科指掌》
  15. 乔序《疡医大全》
  16. 呛食哑喉《中医词典》
  17. 荞麦《本草纲目》
  18. 呛食喉风《中医词典》
  19. 荞麦《食物疗法》
  20. 呛食风《中医词典》
  21. 荞麦《饮膳正要》
  22. 呛喉风《中医词典》
  23. 荞麦《本草备要》
  24. 襁褓《证治准绳·幼科》
  25. 荞麦《本草易读》
  26. 襁褓《中医词典》
  27. 荞麦《饮食须知》
  28. 羟基酸的物理性质《医用化学》
  29. 荞麦《证类本草》
  30. 羟基酸的命名《医用化学》
  31. 荞麦《本草求真》

《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