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辟疗五疫

《类经》书籍目录

(素问遗篇刺法论)

黄帝曰∶余闻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不施救疗,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五疫,即五运疫疠之气,详见运气类四十一,与此原出同篇,所当互考。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谓欲禁止其传染也。)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避其毒瓦斯,天牝从来,复得其往,气出于脑,即不邪干。(疫疠乃天之邪气,若吾身正气内固,则邪不可干,故不相染也。天牝,鼻也,鼻受天之气,故曰天牝,老子谓之玄牝,是亦此义。气自空虚而来,亦欲其自空虚而去,故曰避其毒瓦斯,天牝从来,复得其往也。盖以气通于鼻,鼻连于脑中,流布诸经,令人相染矣。气出于脑,谓嚏或张鼻泄之,则邪从鼻出,毒瓦斯可令散也。)气出于脑,即先想心如日。(日为太阳之气,应人之心,想心如日,即所以存吾之气,壮吾之神,使邪气不能犯也。)欲将入于疫室,先想青气自肝而出,左行于东,化作林木;(心之所至,气必至焉,故存想之,则神有所注而气可王矣。左行于东,化作林木之状,所以壮肝气也。)次想白气自肺而出,右行于西,化作戈甲;(所以壮肺气也。)次想赤气自心而出,南行于上,化作焰明;(所以壮心气也。)次想黑气自肾而出,北行而下,化作水;(所以壮肾气也。)次想黄气自脾而出,存于中央,化作土。(所以壮脾气也。)五气护身之毕,以想头上如北斗之煌煌,然后可入于疫室。(煌煌,辉耀貌。天行疫疠传染最速,故当谨避之如此。)

又一法,于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旧注曰∶用远志去心,以水煎之,饮二盏,吐之,不疫。)

又一法,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泄汗。(谓以祛邪散毒之药,煎汤三浴,以泄其汗也。)

又一法,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以金箔同研之,可为细末。)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须药制,用火二十斤 之也,七日终,(常令火不断。)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日华气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合子,即瓷罐之属。顺日研之,谓左旋也。按∶此遗篇之言,乃出后人增附,法非由古,未足深信,愚有避疫法在阴阳类首章,所当并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辟疗五疫《类经》
  2. 辟积《中医词典》
  3. 辟缪仲醇十剂内增升降二剂论《本草新编》
  4. 辟秽方《洗冤集录》
  5. 辟泥日数分经之谬《伤寒寻源》
  6. 辟虺雷《证类本草》
  7. 辟泥四时论病之谬《伤寒寻源》
  8. 辟鬼法《急救广生集》
  9. 辟辟《中医词典》
  10. 辟谷方《儒门事亲》
  11. 辟蛇法三首《外台秘要》
  12. 辟谷《卫生易简方》
  13. 辟虱《外科证治全书》
  14. 辟谷《中医词典》
  15. 辟时俗龌龊斑证论《时病论》
  16. 辟虼蚤门主方《疡医大全》
  17. 辟俗医混称伤寒论《时病论》
  18. 辟虼HT《外科证治全书》
  19. 辟陶隐居十剂内增入寒热二剂论《本草新编》
  20. 辟疮疡恶秽法《疡医大全》
  21. 辟温《备急千金要方》
  22. 辟除《中医词典》
  23. 辟温不相染方二首《外台秘要》
  24. 辟臭虫《外科证治全书》
  25. 辟温方二十首《外台秘要》
  26. 辟虫《卫生易简方》
  27. 辟温杀鬼丸《备急千金要方》
  28. 辟尘膏《冯氏锦囊秘录》
  29. 辟温疫令不相传染《圣济总录》
  30. 《中医词典》
  31. 辟温疫论《伤寒总病论》

《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