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经》书籍目录

阴主寒,阳主热,寒甚则热,热甚则寒,故曰寒生热,热生寒,此阴阳之变也。(见脉色类三十三。)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胀。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阴阳一。)

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疾病十三。)

阳胜者则为热,阴胜者则为寒,寒则真气去,去则虚,虚则寒搏于皮肤之间。寒胜其热,则骨疼肉枯,热胜其寒,则烂肉腐肌为脓,内伤骨,内伤骨为骨蚀。(疾病四。)

寒则腠理闭,气不行,故气收矣。炅则腠理开,营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疾病二十六。)

寒多则筋挛骨痛,热多则筋弛骨消,肉烁 破,毛直而败。(经络三十一。)

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脉色三十五。)

寒则反折筋急,热则筋弛纵不收,阴痿不用。阳急则反折,阴急则俯不伸。(疾病六十九。)

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外畏绵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针刺类三十三。)

三阳为病发寒热。(疾病六。)

阳明所谓洒洒振寒者,阳明者午也,五月盛阳之阴也,阳盛而阴气加之,故洒洒振寒也。(疾病十一。)

肺脉微急为肺寒热。脾脉小甚为寒热。(脉色十九。)

寸口脉沉而弱,沉而喘,曰寒热。缓而滑曰热中。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脉色十六。)

夏脉太过,则令人身热而肤痛,为浸淫。(脉色十。)

沉细数散者,寒热也。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脉色二十一。)

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疾病五十二。)

荣卫稽留,卫散营溢,气竭血着,外为发热,内为少气。(经络八。)

血并于阳,气并于阴,乃为炅中。(疾病十九。)

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郭,卫气不营,邪气居之。(针刺四十八。)

形寒寒饮则伤肺。(疾病三。)

中热则胃中消谷,消谷则虫上下作,肠胃充郭故胃缓,胃缓则气逆,故唾出。(疾病五十八。)

气虚身热,此谓反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疾病二十一。)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针刺四十一。)

掌中热者,腹中热;掌中寒者,腹中寒。鱼上白肉有青血脉者,胃中有寒。(脉色十八。)

中热消瘅则便寒,寒中之属则便热。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下皮热;肠中热,则出黄如糜,脐以下皮寒。胃中寒,则腹胀;肠中寒,则肠鸣飧泄。胃中寒,肠中热,则胀而且泄;胃中热,肠中寒,则疾饥,小腹痛胀。(论治二。)

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疾病十九。)

小骨弱肉者,善病寒热。(疾病七十六。)

不远热则热至,不远寒则寒至。寒至则坚痞腹满,痛急下利之病生矣。热至则身热,吐下霍乱疮疡,瞀郁注下, 肿胀,呕鼽衄头痛,骨节变肉痛,血溢血泄,淋 之病生矣。(运气二十。)

诊寒热,赤脉上下至瞳子,见一脉一岁死,见一脉半一岁半死,见二脉二岁死,见二脉半二岁半死,见三脉三岁死。(脉色三十三。)

人之病,同时而伤,其身多热者易已,多寒者难已。(藏象二十二。)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类经》
  2. 《类经》
  3. 一般表现《减肥新法与技巧》
  4. 靥期《续名医类案》
  5. 一般成人的免疫接种《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6. 靥后落痂治款《景岳全书》
  7. 一般措施《预防医学》
  8. 靥后发热咽痛不利之症《保婴撮要》
  9. 一般光学显微镜术《组织学与胚胎学》
  10. 靥(yè,音夜)《中医词典》
  11. 一般检查《普通外科学》
  12. 腋肿、腋臭《医学纲目》
  13. 一般临床表现《急诊医学》
  14. 腋肿《中医词典》
  15. 一般慢性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病理学》
  16. 腋痈门主论《疡医大全》
  17. 一般性状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18. 腋痈门主方《疡医大全》
  19. 一般性状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20. 腋痈《外科正宗》
  21. 一般性状检查《临床基础检验学》
  22. 腋痈《外科心法要诀》
  23. 一般意识障碍《医学心理学》
  24. 腋痈《保婴撮要》
  25. 一般治疗《急诊医学》
  26. 腋痈《证治准绳·幼科》
  27. 一笔消《外科全生集》
  28. 腋痈《续名医类案》
  29. 一笔销《回生集》
  30. 腋痈《医宗金鉴》
  31. 一秤金《奇方类编》

《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