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南政北政阴阳交尺寸反

《类经》书籍目录

(《素问·至真要大论》)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素问·五营运大论》此欲因脉候以察天地之气也。)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法曰∶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此之谓也。(天地之气,有常有变。其常气之形于诊者,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及厥阴之至其脉弦,少阴之至其脉钩,太阴之至其脉沉,少阳之至大而浮,阳明之至短而涩,太阳之至大而长者,皆是也。若其胜复之气,卒然初至,安得遽变其脉而形于诊乎?故天地之变,有不可以脉诊,而当先以形证求之者。如《气交变大论》曰应常不应卒,亦此之谓。)帝曰∶间气何如?(间气,谓司天在泉左右之间气,而脉亦当有应之也。夫此间气者,谓之为常则气有变迁,谓之为变则岁有定位,盖帝因上文云天地之变,无以脉诊,故复举此常中之变,以求夫脉之应也。)岐伯曰∶随气所在,期于左右。(气在左则左应,气在右则右应。左右者左右寸尺也。详如下文。)帝曰∶期之奈何?岐伯曰∶从其气则和,违其气则病,(气至脉亦至,从其气也,故曰和。气至脉不至,气未至而脉至,违其气也,故为病。《至真要大论》曰∶至而和则平,至而甚则病,至而反则病,至而不至者病,未至而至者病,阴阳易者危。)不当其位者病,(应左而右,应右而左,应上而下,应下而上也。)迭移其位者病,(迭,更也。应见不见而移易于他位也。)失守其位者危,(克贼之脉见,而本位失守也。)尺寸反者死,阴阳交者死。(此二句之义,一以尺寸言,一以左右言,皆以少阴为之主也。如阴当在尺,则阳当在寸,阴当在寸,则阳当在尺,左右亦然。若阴之所在,脉宜不应而响应,阳之所在,脉宜应而反不应,其在尺寸则谓之反,其在左右则谓之交,皆当死也。尺寸反者,惟子午卯酉四年有之。阴阳交者,惟寅申巳亥辰戌丑未八年有之。若尺寸独然,或左右独然,是为气不应,非反非交也。)先立其年,以知其气,左右应见,然后乃可以言死生之逆顺。(先立其年之南北政,及司天在泉左右间应见之气,则知少阴君主之所在,脉当不应,而逆顺乃可见矣。此章详义,具南北政图说中,在《图翼》二卷。)

帝曰∶夫子言察阴阳所在而调之,论言人迎与寸口相应,若引绳小大齐等,命曰平(《素问·至真要大论》。论言,《灵枢·禁服篇》也。此引本论之察阴阳者,以人迎寸口为言。盖人迎在头,寸口在手,阴阳相应,则大小齐等,是为平也。)阴之所在,寸口何如?(阴,少阴也。少阴所在,脉当不应于寸口,有不可不察也。)岐伯曰∶视岁南北,可知之矣。(甲己二岁为南政,乙庚丙辛丁壬戊癸八年为北政。南政居南而定其上下左右,故于人之脉则南应于寸,北应于尺。北政居北而定其上下左右,故北应于寸而南应于尺。一曰∶五运以土为尊,故惟甲己土运为南政,其他皆北政也。有推原南北政图说,在《图翼》二卷。)帝曰∶愿卒闻之。岐伯曰∶北政之岁,少阴在泉则寸口不应,(不应者,脉来沉细而伏,不应于指也。北政之岁,其气居北以定上下,则尺主司天,寸主在泉。故少阴在泉居北之中,则两手寸口不应,乙丁辛癸卯酉年是也。)厥阴在泉则右不应,(右,右寸也。北政厥阴在泉,则少阴在右寸,故不应,丙戊庚壬寅申年是也。)太阴在泉则左不应。(左,左寸也。北政太阴在泉,则少阴在左寸,故不应,丙戊庚壬辰戌年是也。)南政之岁,少阴司天则寸口不应,(南政之岁,其气居南以定上下,则寸主司天,尺主在泉,故少阴司天居南之中,则两手寸口不应,甲子甲午年是也。)厥阴司天则右不应,(右,右寸也。南政厥阴司天,则少阴在右寸,故不应,己巳己亥年是也。)太阴司天则左不应。(左,左寸也。南政太阴司天,则少阴在左寸,故不应,己丑己未年是也。)诸不应者,反其诊则见矣。(凡南政之应在寸者,则北政应在尺;北政之应在寸者,则南政应在尺。以南北相反而诊之,则或寸或尺之不应者,皆可见矣。)帝曰∶尺候何如?(上文所言,皆两寸之不应,故此复问两尺之候也。)岐伯曰∶北政之岁,三阴在下,则寸不应;三阴在上,则尺不应。(北政之岁,反于南政,故在下者主寸,在上者主尺。上下,即司天在泉也。)南政之岁,三阴在天,则寸不应;三阴在泉,则尺不应。(南政之岁,反于北政,故在天主寸,在泉主尺也。)左右同。(凡左右寸尺之不应者,皆与前同,惟少阴之所在则其位也。愚按∶阴之所在,其脉不应,诸家之注,皆谓六气以少阴为君,君象无为,不主时气,故少阴所至,其脉不应也。此说殊为不然。夫少阴既为六气之一,又安有不主气之理?惟天元纪大论中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之下,王氏注曰君火在相火之右、但立名于君位、不立岁气一言,此在王氏固已误注,而诸家引以释此,盖亦不得已而为之强解耳,义岂然欤?夫三阳三阴者,天地之气也。如《太阴阳明论》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此阴阳虚实,自然之道也。第以日月证之,则日为阳,其气常盈;月为阴,其光常缺。是以潮汐之盛衰,亦随月而有消长,此阴道当然之义,为可知矣。人之经脉,即天地之潮汐也。故三阳所在,其脉无不应者,气之盈也;三阴所在,其脉有不应者,以阳气有不及,气之虚也。然三阴之列,又惟少阴独居乎中,此又阴中之阴也。所以少阴所在为不应,盖亦应天地之虚耳,岂君不主事之谓乎?明者以为然否?本类前第三章君火以明条下有按,所当互考。)故曰知其要者,一言而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要,即阴阳之所在也。知则不惑,不知则致疑,所以流散无穷而莫测其要也。凡此脉之见,尤于时气为病者最多,虽其中有未必全合者,然遇有不应之脉,盒饭因此以推察其候。知其要者数句,与六元正纪大论同,但彼言六元之纪,此言阴阳之要也。见后十七。)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南政北政阴阳交尺寸反《类经》
  2. 南政北政《增订叶评伤暑全书》
  3. 南政之岁《中医词典》
  4. 南针《随息居重订霍乱论》
  5. 南政之岁《中医词典》
  6. 南岳魏夫人济阴丹《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7. 南烛《本草纲目》
  8. 南岳魏夫人济阴丹《妇人大全良方》
  9. 南烛《本经逢原》
  10. 南旋式《诸病主病诗》
  11. 南烛《本草从新》
  12. 南星汤《是斋百一选方》
  13. 南烛《本草分经》
  14. 南星散《外科全生集》
  15. 南烛《本草乘雅半偈》
  16. 南星防风散《是斋百一选方》
  17. 南烛《本草图经》
  18. 南星《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19. 南烛叶《药性切用》
  20. 南星《药鉴》
  21. 南烛枝《医学入门》
  22. 南星《本草分经》
  23. 南烛枝叶《本草蒙筌》
  24. 南星《本草分经》
  25. 南烛枝叶《冯氏锦囊秘录》
  26. 南星《本草分经》
  27. 南烛枝叶《证类本草》
  28. 南星《本草便读》
  29. 南烛枝叶《本草新编》
  30. 南星《得配本草》
  31. 南烛子《得配本草》

《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