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上膈下膈虫痈之刺

《类经》书籍目录

(《灵枢·上膈篇》全 附∶膈证治按)

黄帝曰∶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余已知之矣。虫为下膈,下膈者,食 时乃出,余未得其意,愿卒闻之。(此言膈证有上下之分,而复有因气因虫之异也。因于气则病在上,故食饮一入,实时还出;因于虫则病在下,故食入 时而复出。 时,周时也。愚按∶上膈下膈,即膈食证也。此在本经,自有正条,奈何后世俱以脉之关格,认为膈证,既不知有上下之辨,亦不知有虫气之分,其谬甚矣。 音醉。)岐伯曰∶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郭,卫气不营,邪气居之。(凡伤胃气,则阳虚而寒汁流于肠中,虫寒不行,则聚于下管而肠胃充满也。卫气,脾气也。脾气不能营运,故邪得聚而居之。管,脘同。郭,廓同。)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成,痈成则下管约。(虫寒闻食,则喜而上求之,上则邪气居之而乘虚留聚,以致痈于下脘,要约不行,故食入 时复出也。痈,壅同。如《论疾诊尺篇》曰目窠微痈者,义亦犹此。)其痈在管内者,即而痛深;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管之内外,即言下脘也。邪伏于中,故热见于皮肉之上。)黄帝曰∶刺之奈何?岐伯曰∶微按其痈,视气所行,(察其气所必由以刺之也。)先浅刺其旁,稍内益深,还而刺之,毋过三行。(先浅刺其旁气所及之处,稍纳其针而渐深之,以泄其流行之邪,然后还刺其所病之正穴,以拔其积聚之本;但宜至再至三而止,不可过也。)察其沉浮,以为深浅,已刺必熨,令热入中,日使热内,邪气益衰,大痈乃溃。(邪沉者深刺之,邪浮者浅刺之,刺后必熨以火而日使之热,则气温于内而邪自溃散也。溃音会。)伍以参禁,以除其内,恬 无为,乃能行气,(三相 为参,五相伍为伍。凡食息起居,必参伍宜否,守其禁以除内之再伤。又必恬 无为,以养其气,则正气乃行,而邪气庶乎可散。盖膈证最为难愈,故当切戒如此。恬音甜。 音淡。)后以咸苦化,谷乃下矣。(咸从水化,可以润下软坚,苦从火化,可以温胃,故皆能下谷也。苦味详按,见运气类十七,少阴司天条下。愚按∶上文云气为上膈者,食饮入而还出。夫气有虚实,实而气壅,则食无所容,虚而气寒,则食不得化,皆令食入即出也。至若虫为下膈者,虫上食则下脘虚,其寒汁流于肠中,而后致痈滞不行,则亦因阳气之虚于下,故食入周时复出也。然余尝治一中年之妇患此证者,因怒因劳,皆能举发,发时必在黄昏,既痛且吐,先吐清涎,乃及午食,午食尽,乃及早食,循次而尽,方得稍息,日日如是,百药不效。乃相延视,则脉弦而大。余曰∶此下膈证也。夫弦为中虚,大为阴不足。盖其命门气衰,则食至下焦,不能传化,故直至日夕阳衰之时,则逆而还出耳。乃用八味参杞之属,大补阴中之阳,随手而应。自后随触随发,用辄随效,乃嘱其加意慎重,调至年余始愈。可见下膈一证,有食入周日复出而不止时者,有不因虫痈而下焦不通者矣。此篇特言虫痈者,盖亦下膈之一证耳,学人当因是而推展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上膈下膈虫痈之刺《类经》
  2. 上膈下膈《中医名词词典》
  3. 上工《中医名词词典》
  4. 上膈《内经评文》
  5. 上工《中医词典》
  6. 上膈《灵枢悬解》
  7. 上工层次《思考中医》
  8. 上膈《黄帝内经·灵枢》
  9. 上工下工治病《针灸素难要旨》
  10. 上格《医门补要》
  11. 上古圣人之教下《类经》
  12. 上格《中医词典》
  13. 上古时期《中医养生学》
  14. 上歌诀《伤科汇纂》
  15. 上古天真论《素问悬解》
  16. 上疳方《回生集》
  17. 上古天真论《素问悬解》
  18. 上疳方《喉舌备要秘旨》
  19. 上古天真论篇《黄帝内经·素问》
  20. 上疳疮口中烂方《喉舌备要秘旨》
  21. 上古天真论篇《冯氏锦囊秘录》
  22. 上疳疮《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23. 上古天真论篇《疡医大全》
  24. 上附上《中医词典》
  25. 上古天真论眼科《明目至宝》
  26. 上发背《中医词典》
  27. 上古之人春秋百岁今时之人半百而衰《类经》
  28. 上二黄丸《内外伤辨》
  29. 上关《中医词典》
  30. 上颚痈《中医名词词典》
  31. 上关《针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