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五邪之刺

《类经》书籍目录

(《灵枢·刺节真邪篇》)

黄帝曰∶余闻刺有五邪,何谓五邪?岐伯曰∶病有持者,有容大者,有狭小者,有热者,有寒者,是谓五邪。黄帝曰∶刺五邪奈何?岐伯曰∶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痹热消灭,肿聚散亡,寒痹益温,小者益阳,大者必去,请道其方。(五章,五条也。详如下文。)

凡刺痈邪无迎陇,易俗移性,(陇,盛也。《营卫生会篇》曰∶日中而阳陇。生气通天论作隆,盖陇、隆通用也。无迎陇者,痈邪之来锐,所当避也。易俗移性,谓宜从缓调和,如移易俗性,不宜欲速。此释上文肿聚散亡也。陇音笼。)

不得脓,脆道更行,(脆,柔脆溃坚之谓。凡痈毒不化则不得脓,故或托其内,或温其外,或刺以针,或灸以艾,务化其毒,皆脆道更行也。)去其乡,不安处所乃散亡,诸阴阳过痈者,取之其输泻之。(乡,向也。安,留聚也。去其毒瓦斯所向,不使安留处所,乃自消散矣。故于诸阴经阳经,但察其过于壅滞者,皆当取输穴以泻其锐气,是即所谓去其乡也。)

凡刺大邪日以小,泄夺其有余乃益虚,(大邪,实邪也。邪气盛大,难以HT 除,日促小之,自可渐去,去其有余,实者虚矣。此释上文大者必去也。)剽其通,针其邪,(剽,砭刺也。通,病气所由之道也。针无妄用,务中其邪。剽音票。)肌肉亲视之,毋有反其真,(言邪正脉色,必当亲切审视,若以小作大,则反其真矣。)刺诸阳分肉间。(盛大实邪,多在三阳,故宜刺诸阳分肉间。)

凡刺小邪日以大,补其不足乃无害,(小邪,虚邪也。虚邪补之,则正气日大而邪自退也。不足而补,乃可无害,若泻其虚,斯不免矣。此释上文小者益阳也。)视其所在迎之界,远近尽至,其不得外侵而行之乃自费,刺分肉间。(迎之界者,迎其气行之所也。先补不足之经,后泻有余之经,邪去正复,则远近之真气尽至,邪气不得外侵,则必费散无留矣。小邪随在可刺,故但取分肉间也。)

凡刺热邪越而苍,出游不归乃无病,(越,发扬也。苍,卒疾也。出游,行散也。归,还也。凡刺热邪者,贵于速散,散而不复,乃无病矣。此释上文痹热消灭也。)为开通辟门户,使邪得出病乃已。(开通壅滞,辟其门户,以热邪之宜泻也。)

凡刺寒邪日以温,徐往徐来致其神,(温者,温其正气也。徐往徐来,欲和缓也。致其神者,致其阳气则寒邪自除。此释上文寒痹益温也。)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其气存也。(补其虚,则门户闭而气不泄,故虚实可调,真气可存,此寒邪之宜温也。)

黄帝曰∶官针奈何?岐伯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圆利针,刺热者用 针,刺寒者用毫针也。(五邪之刺,官针各有所宜,不可不辨。九针详义,见本类前二。)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五邪之刺《类经》
  2. 五邪微甚《伤寒直格》
  3. 五泄《中医名词词典》
  4. 五邪汤《备急千金要方》
  5. 五泄《中医词典》
  6. 五邪说《医碥》
  7. 五心烦热《中医词典》
  8. 五邪秘方《华佗神方》
  9. 五心烦热《药症忌宜》
  10. 五邪脉《中医名词词典》
  11. 五心烦热候(妇科心镜 上)《古今医统大全》
  12. 五邪方五首《外台秘要》
  13. 五辛汤《备急千金要方》
  14. 五邪刺《中医词典》
  15. 五星《灵素节注类编》
  16. 五邪刺《黄帝内经太素》
  17. 五星升降不前解《类经图翼》
  18. 五邪《伤寒直格》
  19. 五星所见太过不及歌《医宗金鉴》
  20. 五邪《内经评文》
  21. 五星所见太过不及歌《运气要诀》
  22. 五邪《灵枢悬解》
  23. 五星应化占《医学纲目》
  24. 五邪《中医名词词典》
  25. 五星之应《类经》
  26. 五邪《黄帝内经·灵枢》
  27. 五形志《中医词典》
  28. 五效丸《外科传薪集》
  29. 五虚《中医名词词典》
  30. 五香枳实汤《备急千金要方》
  31. 五虚《中医词典》

《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