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刺浅深五刺五脏

《类经》书籍目录

(《灵枢·官针篇》)

脉之所居深不见者,刺之微内针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脉气也。(刺深脉者,亦必微内其针,盖恐太过,反伤正气,故但久留而引致之,使其空中之脉气上行也。)脉浅者勿刺,按绝其脉乃刺之,无令精出,独出其邪气耳。(脉浅者最易泄气,故必先按绝其脉而后入针,则精气无所伤,独取其邪矣。)所谓三刺则谷气出者,(自此至下文谷气,皆释终始篇之义。详见后十六。)先浅刺绝皮,以出阳邪;(绝,透也。浅刺皮腠,故出阳邪。)再刺则阴邪出者,少益深,绝皮致肌肉,未入分肉间也;(绝皮及肌,邪气稍深,故曰阴邪。大肉深处,各有分理,是谓分肉间也。)已入分肉之间,则谷气出。(谷气即正气,亦曰神气。出,至也。《终始篇》曰∶所谓谷气至者,已补而实,已泻而虚,故以知谷气至也。)故刺法曰∶始刺浅之,以逐邪气而来血气;后刺深之,以致阴气之邪;最后刺极深之,以下谷气。此之谓也。(凡刺之浅深,其法有三∶先刺绝皮,取卫中之阳邪也;再刺稍深,取营中之阴邪也;三刺最深,及于分肉之间,则谷气始下。下,言见也。按终始篇之义,与此互有发明。)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年之所加,如天元纪、至真要等论是也。气之盛衰,如八正神明论、阴阳系日月等篇是也。知天地之气候,则人有五虚五实,皆可因而知矣。此数句又见六节藏象论,详运气类第一。)

凡刺有五,以应五脏。一曰半刺,半刺者,浅内而疾发针,无针伤肉,如拔毛状,以取皮气,此肺之应也。(此即前章毛刺之义,浅入而疾发,故可取皮分以应肺。)二曰豹文刺,豹文刺者,左右前后针之,中脉为故,以取经络之血者,此心之应也。(豹文者,言其多也,主取血脉,所以应心。)三曰关刺,关刺者,直刺左右,尽筋上,以取筋痹,慎无出血,此肝之应也。或曰渊刺,一曰岂刺。(关,关节也。左右,四肢也。尽筋,即关节之处也。慎无出血,血以养筋也。肝主筋,刺筋所以应肝,渊刺、岂刺,皆古名也。)四曰合谷刺,合谷刺者,左右鸡足,针于分肉之间,以取肌痹,此脾之应也。(合谷刺者,言三四攒合,如鸡足也。邪在肉间,其气广大,非合刺不可。脾主肌肉,故取肌痹者,所以应脾。)

五曰输刺,输刺者,直入直出,深内之至骨,以取骨痹,此肾之应也。(输刺义见前章。肾主骨,刺深至骨,所以应肾。)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三刺浅深五刺五脏《类经》
  2. 三刺谷气《针灸素难要旨》
  3. 三代《古今医统大全》
  4. 三刺《中医词典》
  5. 三代以前,圣君贤相,创为医药,以济死生者也。《医学入门》
  6. 三刺《中医名词词典》
  7. 三碘甲腺原氨酸(T3@@RU)《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8. 三刺《黄帝内经太素》
  9. 三-碘甲腺原氨酸总量《常用化验值及意义》
  10. 三串毒《中医词典》
  11. 三豆散《冯氏锦囊秘录》
  12. 三虫候《诸病源候论》
  13. 三豆饮(加减三豆饮)《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14. 三虫候《诸病源候论》
  15. 三豆饮子《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6. 三虫候《巢氏病源补养宣导法》
  17. 三豆子汤《仁术便览》
  18. 三虫方七首《外台秘要》
  19. 三耳汤《保健药膳》
  20. 三虫病《中医词典》
  21. 三法《中医名词词典》
  22. 三虫《扁鹊心书》
  23. 三法《中医词典》
  24. 三虫《中医词典》
  25. 三法五治论《此事难知》
  26. 三虫《圣济总录》
  27. 三法一首(集见内经至真大论篇)《医经国小》
  28. 三虫《千金翼方》
  29. 三分茶《儒门事亲》
  30. 三冲论《妇科秘书》
  31. 三分散《儒门事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