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热食汗出
(《灵枢·营卫生会篇》)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汗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饮食入胃,其气各有所行,如《经脉别论》曰,散精于肝,淫气于筋,浊气归心,淫精于脉之类是也。卫气之道,昼行于阳,夜行于阴,有常度也。今有热饮食者,方入于胃,其气之留行未定而汗辄外泄,出无方所,是不循卫气之道也,故以为问?)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风为阳邪,有外热也。热食气悍,因内热也。热之所聚,则开发腠理,所以毛蒸理泄而卫气走之,故不循其常道也。)此气 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此即热食之气也,出不由度,故曰漏泄。 音飘,急也。)
- 热食汗出《类经》
- 热实结胸《中医词典》
- 热衰竭《默克家庭诊疗手册》
- 热实《证治准绳·幼科》
- 热水浴(包括冷热交替浴)《中医养生学》
- 热湿暑三气门(法二十五条 论三篇 律十一条)《医门法律》
- 热水肿《中医词典》
- 热盛气分《中医名词词典》
- 热水坐浴和泡足《家庭医学百科·预防保健篇》
- 热盛内实《明医指掌》
- 热死《奇效简便良方》
- 热盛风动《中医名词词典》
- 热死《奇方类编》
- 热盛《明医指掌》
- 热嗽《圣济总录》
- 热胜则肿《中医词典》
- 热嗽《中医词典》
- 热胜则肿《中医名词词典》
- 热嗽《幼幼新书》
- 热胜痈脓证九 厥阴十《伤寒悬解》
- 热嗽《金匮翼》
- 热胜喉痹证十一 厥阴十二《伤寒悬解》
- 热嗽《奇效简便良方》
- 热胜便血证七 厥阴八《伤寒悬解》
- 热痰《圣济总录》
- 热胜便脓证十二 厥阴十三《伤寒悬解》
- 热痰《傅青主男科》
- 热生火《中医词典》
- 热痰《中医词典》
- 热深厥深《中医词典》
- 热痰候《诸病源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