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五脏之气脉有常数

《类经》书籍目录

(灵枢根结篇)

一日一夜五十营,以营五脏之精,不应数者,名曰狂生。(营,运也。人之经脉营运于身者,一日一夜凡五十周,以营五脏之精气,如五十营篇者即此之义。其数则周身上下左右前后凡二十八脉,共长十六丈二尺。人之宗气积于胸中,主呼吸而行经隧,一呼气行三寸,一吸气行三寸,呼吸定息,脉行六寸。以一息六寸推之,则一昼一夜,凡一万三千五百息,通行五十周于身,则脉行八百一十丈。其有太过不及而不应此数者,名曰狂生。狂犹妄也,言虽生未可必也。)所谓五十营者,五脏皆受气。持其脉口,数其至也。(凡此五十营者,即五脏所受之气也。但诊持脉口而数其至,则脏气之衰王可知矣。脉口义详藏象类十一。数,上声。)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皆受气;(代,更代之义,谓于平脉之中,而忽见 弱,或乍数乍疏,或断而复起。盖其脏有所损则气有所亏,故变易若此,均名为代。若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五脏受气皆足,乃为和平之脉。)四十动一代者,一脏无气;(四十动一代者,是五脏中一脏亏损也。愚按∶十一难曰∶经言脉不满五十动而一止,一脏无气者,何脏也?然。人吸者随阴入,呼者因阳出,今吸不能至肾,至肝而还,故知一脏无气者,肾气先尽也。然则五脏和者气脉长,五脏病者气脉短。观此一脏无气必先乎肾,如下文所谓二脏三脏四脏五脏者,当自远而近,以次而短,则由肾及肝,由肝及脾,由脾及心,由心及肺。故凡病将危者,必气促似喘,仅呼吸于胸中数寸之间。盖其真阴绝于下,孤阳浮于上,此气短之极也。医于此际而尚欲平之散之,未有不随扑而灭者,良可哀也。夫人之生死由乎气,气之聚散由乎阴,而残喘得以尚延者,赖一线之气未绝耳,此脏气之不可不察也。)三十动一代者,二脏无气;二十动一代者,三脏无气;十动一代者,四脏无气;不满十动一代者,五脏无气,予之短期,要在终始。(予,与同。短期,死期也。言五脏无气,可与之定死期矣。终始,本经篇名,具十二经终之义。)所谓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以为常也,以知五脏之期。予之短期者,乍数乍疏也。(以为常者,言人之常脉当如是也,故可因此以察五脏之气。若欲知其短期,则在乎乍疏乍数,此其时相变代,乃与常代者不同,盖以脏气衰败,无所主持而失常如此,故三部九候等论皆云乍疏乍数者死。愚按∶代脉之义,自仲景叔和俱云∶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脉代者死。又曰∶脉五来一止,不复增减者死,经名曰代。脉七来,是人一息半时,不复增减,亦名曰代,正死不疑。故王太仆之释代脉,亦云动而中止,不能自还也。自后滑伯仁因而述之曰∶动而中止,不能自还,因而复动,由是复止,寻之良久,乃复强起,为代。故后世以结促代并言,均目之为止脉,岂足以尽其义哉?夫缓而一止为结,数而一止为促,其至则或三或五或七八至不等,然皆至数分明,起止有力。所主之病,有因气逆痰壅而为间阻者,有因血气虚脱而为断续者,有因生平禀赋多滞而脉道不流利者,此自结促之谓也。至于代脉之辨,则有不同。如宣明五气篇曰脾脉代,邪气脏腑病形篇曰黄者其脉代,皆言脏气之常候,非谓代为止也。又平人气象论曰,长夏胃微 弱曰平,但代无胃曰死者,乃言胃气去而真脏见者死,亦非谓代为止也。由此观之,则代本不一,各有深义。如五十动而不一代者,乃至数之代,即本篇之所云者是也。若脉本平匀而忽强忽弱者,乃形体之代,即平人气象论所云者也。又若脾主四季而随时更代者,乃气候之代,即宣明五气等篇所云者是也。凡脉无定候,更变不常,则均谓之代。但当各因其变而察其情,庶得其妙。设不明此,非惟失经旨之大义,即于脉象之吉凶,皆茫然莫知所辨矣,又乌足以言诊哉?二篇详义,见后十一及疾病类二十五。又按∶本篇但言动止之数,以诊五脏无气之候,未尝凿言死期,而王氏脉经乃添出死期岁数,曰∶脉来四十投而一止者,一脏无气,却后四岁春草生而死。脉来三十投而一止者,二脏无气,却后三岁麦熟而死。脉来二十投而一止者,三脏无气,却后二岁桑椹赤而死。脉来十投而一止者,四脏无气,岁中死。脉来五动而一止者,五脏无气,却后五日而死。自后诸家言脉者皆宗此说,恐未有一脏无气而尚活四岁、二脏无气而尚活三岁之理,诊者辨之。)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五脏之气脉有常数《类经》
  2. 五脏之气交变论《脾胃论》
  3. 五脏之气上通七窍阴阳不和乃成关格《类经》
  4. 五脏证治总论《育婴家秘》
  5. 五脏之痫《幼幼新书》
  6. 五脏证《灵素节注类编》
  7. 五脏之应各有收受《类经》
  8. 五脏证《灵素节注类编》
  9. 五脏之俞《中医词典》
  10. 五脏证《景岳全书》
  11. 五脏之长《中医词典》
  12. 五脏真脉《诊家正眼》
  13. 五脏致伤《慎柔五书》
  14. 五脏胀《中医词典》
  15. 五脏中风形状《灵素节注类编》
  16. 五脏郁证《中医词典》
  17. 五脏中风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18. 五脏俞穴:(俞,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针灸大成》
  19. 五脏中寒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0. 五脏俞穴《针灸聚英》
  21. 五脏诸咳《圣济总录》
  22. 五脏俞穴《针灸易学》
  23. 五脏诸证《幼科发挥》
  24. 五脏应五行《医述》
  25. 五脏主病《审视瑶函》
  26. 五脏异藏虚实异病《类经》
  27. 五脏子母虚实鬼贼微正论《幼科折衷》
  28. 五脏遗精《中医词典》
  29. 五爪金龙《滇南本草》
  30. 五脏移热《灵素节注类编》
  31. 五蒸《中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