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虚实之反者病

《类经》书籍目录

(《素问·刺志论》全)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形立于外,气充于内,形气相合,是谓和平。故气实者形实,气虚者形虚,此禀赋之常也。若形气相反,则偏虚偏实之病生矣。)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此气生于谷也,是谓谷气。故谷气盛衰,候当相应,不应则为病矣。)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之盛衰者,所以候血气之虚实也。故脉之与血,相应者为常,不相应者反而病也。)帝曰∶如何而反?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此以下即所以释上文也。气虚者阳虚也,当为身寒,而反病热者,阴气虚于内,阳邪盛于外也。形气相逆,故谓之反。按∶下文云气盛身寒,得之伤寒,则此节亦当有气盛身寒四字,必脱简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二阳有余,三阴不足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胃腑受邪,及于肺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者,阳实阴虚也。脉少血多者,阳虚阴实也。)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气盛身寒,得之伤寒者,寒伤形也。气虚身热,得之伤暑者,暑伤气也。愚按∶《热论篇》曰∶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本节复以身寒者为伤寒,身热者为伤暑,其说若乎相反。不知四时皆有伤寒,而伤暑惟在夏月,病不同时者,自不必辨。惟于夏至之后,有感寒暑而同时为病者,则不可不察其阴阳也。盖阴邪中人,则寒集于表,气聚于里,故邪气盛实而身本因寒也。暑邪中人,则热触于外,气伤于中,故正气疲困而因热无寒也。此夏月寒暑之明辨,故以二者并言于此,非谓凡患伤寒者,皆身寒无热也。)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谷入多者,胃热善于消谷也。脱血者,亡其阴也。湿居下者,脾肾之不足,亦阴虚也。阴虚则无气,故谷虽入多而气则少也。)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邪在胃则不能食,故谷入少。邪在肺则息喘满,故气多。)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小者血应少,而反见其多,必或酒或饮,中于热而动之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风为阳邪,居于脉中,故脉大。水浆不入,则中焦无以生化,故血少。)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此下言虚实寒热之因,用针补泻之法也。气入者充满于内,所以为实。气出者漏泄于中,所以为虚。)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气为阳,气实则阳实,故热。气虚则阳虚,故寒。)入实者右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入实者,刺实也。以右手持针,摇大其道,是右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刺虚也。出针之后,以左手推阖其门,是左手闭针空也。开则邪气去,故实者可泻;闭则神气存,故虚者可补也。空,孔同。)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类经》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类经》书籍目录
  1. 虚实之反者病《类经》
  2. 虚实症治法《外科大成》
  3. 虚实之脉《疡科纲要》
  4. 虚实与表里寒热的关系《中医诊断学》
  5. 虚实治法歌《医宗金鉴》
  6. 虚实微散诸脉歌《医宗金鉴》
  7. 虚实治法歌《外科心法要诀》
  8. 虚实所生《黄帝内经太素》
  9. 虚实肿胀第八十四问《婴童百问》
  10. 虚实摄手指诀二十七法《针灸神书》
  11. 虚数死期候《古今医统大全》
  12. 虚实篇《经络全书》
  13. 虚嗽《中医词典》
  14. 虚实篇《景岳全书》
  15. 虚损《医学集成》
  16. 虚实脉诊《黄帝内经太素》
  17. 虚损《千金翼方》
  18. 虚实寒热说《医碥》
  19. 虚损《景岳全书》
  20. 虚实更作《中医词典》
  21. 虚损《中医词典》
  22. 虚实腹胀《小儿药证直诀》
  23. 虚损《备急千金要方》
  24. 虚实分治论《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5. 虚损《重订灵兰要览》
  26. 虚实二脉《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27. 虚损《续名医类案》
  28. 虚实大要论《中藏经》
  29. 虚损《续名医类案》
  30. 虚实错杂证《中医词典》
  31. 虚损《续名医类案》

《类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