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痧

《张氏医通》书籍目录

尝考方书。从无痧证之名。惟触犯臭秽。而腹痛呕逆。世俗以瓷器蘸油刮其脊上。随发红斑者。谓之曰痧。甚则欲吐不吐。欲泻不泻。干呕绞痛者。曰绞肠痧。近时有感恶毒异气而骤发黑痧。俗名番痧。卒然昏倒腹痛。面色黑胀。不呼不叫。如不急治。两三时即毙。有微发寒热。腹痛麻瞀。呕恶神昏者。或 汗出。或隐隐发斑。此毒邪 发于表也。亦有发即泻利厥逆。腹胀无脉者。此毒邪内伏。不能外发也。所患最暴。多有不及见斑而殂者。经谓大气入于脏腑。虽不病而卒死是也。初觉先将纸捻点淬头额。即以荞麦焙燥。去壳。取末三钱。温汤调服。重者。少顷再服即安。盖荞麦能炼肠胃滓秽。降气宽胸而治浊滞。为痧毒之专药。但服过荞麦者。后患别病。药中有绿矾者。切勿犯之。其毒甚面黑者。急于两膝后委中穴。砭出黑血。以泄毒邪。盖骤发之病。勿虑其虚。非此急夺。束手待毙。以此病起于漠北。流入中原。故以番痧目之。原夫此病与瘴疠相似。瘴则触冒山岚瘴气。此则触冒恶毒异气。与时行疫疠不殊。但时行则沿门阖境传染。此则一人骤感。死于一日半日之间。不似时行之可以迁延数日也。又此病与伤寒之伏气相似。伏气发温。热毒自里达表。此则一身骤感异气。无分表里脏腑。亦不似中寒 暑。本虚不胜寒暑之暴也。又此病与挥霍撩乱相似。霍乱是客邪与水谷之气相并。此则正气暴逆。不能与邪相亢也。又此病与关格相似。关格是上下不通。病纯属里。此则兼有斑痧表证也。大略与臭毒相类。然臭毒所触秽气。此则触冒恶毒。较之疠疫尤剧。初起昏愦不省。脉多沉匿不显。或浑浑不清。勿以腹痛足冷而与温药。倘荞麦一时难得。或服之不应。即宜理气为先。如香苏散薄荷荆芥。辛凉透表。次则辟邪为要。栀子破汤加牛蒡、生甘草解毒安中。表热势甚。清热为急。黄芩汤连翘木通。分利阴阳。如见烦扰腹胀。脉来数疾。急投凉膈散。如局方以竹叶生姜。则毒从下夺。热剧神昏。虽合三黄。多不可救。烦渴引饮遗尿。速清阳明。白虎汤加葱、豉。使毒从表化。以上诸法。在未经误药。庶可挽回一二。若病家疑信未真。慎毋轻治。脱或变生反掌。取咎未便。曾见一商。初到吴会。畅饮酣歌。席间霎时不安。索生姜汤一啜而逝。又有朔客到枫。觅混澡浴。忽然眩晕呕逆。到舟即毙。继有医者。饭后寒热腹痛。手足逆冷。不终夕而告殂。更有文学。乡居到郡作吊。归即腹痛。坐立不宁。语言不次。然见客犹能勉力作揖。诊之。六脉模糊。是夜即便捐馆。迩来卒患腹痛死者。比比皆然。虽无斑现。靡不谓之番痧。近有年少新婚。陡然腹痛麻瞀。或令饮火酒半瓯。而腹痛转剧。旋增颅胀。身发红点。与芦根汁得吐乃解。复有鼻衄口燥。胸腹略见红斑。啜童子小便稍宁。医与葱白香豉浓煎。仍入童便。续续与之。得大吐汗出而痊。若斑点深赤。毒在血分者。浓煎茺蔚。少投生蜜。放温恣服。取效最捷。以其专下恶血也。或加生莱菔汁半杯。总取散血之功。且有误认伤寒而与发散。周身 紫如云而死者。亦有误认麻疹而与柽柳樱桃核汤。咽痛失音而死者。况有停食感冒。误认番痧。而与寒凉解毒。反减去衣被。不慎风寒。烦热躁扰而死者。以其卒犯恶毒异气。无以脉诊。故辨治尤难。是以近世多用火淬砭刺之法。须知因感恶毒异气而致者。此属外因。火淬为当。

因触臭毒秽气而致者。属不内外因。非砭刺不足以夺其势。然刺之无血。不可救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张氏医通》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张氏医通》书籍目录
  1. 番痧《张氏医通》
  2. 番沙门《张氏医通》
  3. 番泻叶《中药炮制》
  4. 番沙《中医词典》
  5. 番泻叶《中药学》
  6. 番木鳖《外科全生集》
  7. 《中医名词词典》
  8. 番木鳖《得配本草》
  9. 《中医词典》
  10. 番木鳖《本草纲目》
  11. 蕃蔽《中医词典》
  12. 番红花《本草纲目》
  13. 蕃茂《中医词典》
  14. 番瓜子《中药学》
  15. 藩蔽《中医词典》
  16. 法制熟艾《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7. 藩署萧四爷治验丸方《曹仁伯医案论》
  18. 法制黑豆(《景岳全书》)《中医饮食营养学》
  19. 翻白草《本草纲目》
  20. 法制蛋《奇方类编》
  21. 翻白草根《本经逢原》
  22. 法制半夏《外科传薪集》
  23. 翻船的急救《现代院外急救手册》
  24. 法制《中医词典》
  25. 翻唇疔《奇效简便良方》
  26. 法阴阳《类经》
  27. 翻喉《中医词典》
  28. 法医学之进步《中国医学通史》
  29. 翻花《中医词典》
  30. 法医学的证明《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31. 翻花疮《景岳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