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中风形状
帝曰∶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 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瘥,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惰,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 ,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此即明上文五时风邪中于五脏之病证也。风必由皮毛而入,腠理开泄,故多汗,伤风,故恶风,而五脏病证皆然也。肺色白,邪郁肺气,故时咳而短气也,昼则气升而肺开,故病瘥,暮则气降而肺阖,故病甚也;心火为邪所遏,故焦躁善怒,心色赤,言者心之声,舌为心之苗,舌转动方成语,故病甚则言不快便也;肝有余则怒,不足则悲,邪客之,故两者并现,心风怒者,木助火势也,肝病悲者,金来乘木也,肝色苍,风火上炎,则嗌干,怒者,阳盛恶阴,故时憎女子,青者,苍之甚也;脾主肌肉四肢,故身重怠惰,四肢不欲动也,脾色黄,脾困不运,故不嗜食也;头为诸阳之会,太阳为诸阳主气,而为肾之表,故肾风而头面肿,其身不肿者,以风为阳邪,阳升于上而不在经也,脊为督脉,内通于肾,故痛不能正立,肾色黑,二便为肾之门户,隐曲者,便处也。

- 五脏中风形状《灵素节注类编》
- 五脏致伤《慎柔五书》
- 五脏中风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五脏之长《中医词典》
- 五脏中寒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 五脏之俞《中医词典》
- 五脏诸咳《圣济总录》
- 五脏之应各有收受《类经》
- 五脏诸证《幼科发挥》
- 五脏之痫《幼幼新书》
- 五脏主病《审视瑶函》
- 五脏之气上通七窍阴阳不和乃成关格《类经》
- 五脏子母虚实鬼贼微正论《幼科折衷》
- 五脏之气脉有常数《类经》
- 五爪金龙《滇南本草》
- 五脏之气交变论《脾胃论》
- 五蒸《中医词典》
- 五脏证治总论《育婴家秘》
- 五蒸秘方《华佗神方》
- 五脏证《灵素节注类编》
- 五之气《中医词典》
- 五脏证《灵素节注类编》
- 五之气《儒门事亲》
- 五脏证《景岳全书》
- 五汁膏《急救广生集》
- 五脏真脉《诊家正眼》
- 五汁饮《保健药膳》
- 五脏胀《中医词典》
- 五汁饮(《温病条辨》)《中医饮食营养学》
- 五脏郁证《中医词典》
- 五芝《医学入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