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证

《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已也。

此言阴气谓脏气,脏为阴也,以表情欲躁扰乃伤脏,饮食不节则伤腑,因不同而同为内伤本元,因此外邪得以聚而成痹也。夫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故阴气静,则精神藏,若躁扰,则消耗而亡矣。饮食本以滋养,如不节而倍多,则反伤肠胃。凡偏驳不纯者,皆名淫气,伤寒本元,本元伤则淫气聚,而正气痹矣。故如淫气而喘息者,知其痹聚在肺也;淫气而忧思难释者,知其痹聚在心也;淫气而遗溺者,知其痹聚在肾也;淫气而乏竭无力者,知其痹聚在肝也;淫气而肌绝者,知其痹聚在脾也。肌绝谓无阳气煦和,不知痛痒也。诸痹不已,则内伤本元益甚也。如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其病易已;若寒湿阴邪,则凝滞难愈也。

帝曰∶痹,其时有死者,或疼久者,或易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其入脏者死,其留连筋骨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已。

此言邪痹浅深不同,而愈有难易,其邪入脏,则本元气竭而死。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灵素节注类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灵素节注类编》书籍目录
  1. 五脏证《灵素节注类编》
  2. 五脏证《灵素节注类编》
  3. 五脏证治总论《育婴家秘》
  4. 五脏证《景岳全书》
  5. 五脏之气交变论《脾胃论》
  6. 五脏真脉《诊家正眼》
  7. 五脏之气脉有常数《类经》
  8. 五脏胀《中医词典》
  9. 五脏之气上通七窍阴阳不和乃成关格《类经》
  10. 五脏郁证《中医词典》
  11. 五脏之痫《幼幼新书》
  12. 五脏俞穴:(俞,犹委输之输,言经气由此而输于彼也。)《针灸大成》
  13. 五脏之应各有收受《类经》
  14. 五脏俞穴《针灸聚英》
  15. 五脏之俞《中医词典》
  16. 五脏俞穴《针灸易学》
  17. 五脏之长《中医词典》
  18. 五脏应五行《医述》
  19. 五脏致伤《慎柔五书》
  20. 五脏异藏虚实异病《类经》
  21. 五脏中风形状《灵素节注类编》
  22. 五脏遗精《中医词典》
  23. 五脏中风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4. 五脏移热《灵素节注类编》
  25. 五脏中寒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26. 五脏移寒《灵素节注类编》
  27. 五脏诸咳《圣济总录》
  28. 五脏要论《银海精微》
  29. 五脏诸证《幼科发挥》
  30. 五脏虚实主病(幼幼汇集 上)《古今医统大全》
  31. 五脏主病《审视瑶函》

《灵素节注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