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齐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宣】 可以去壅,姜、橘之属是也。郁而不散,宜宣剂以散之。俚之人皆以宣为泻剂,抑不知十剂之中已有通剂。举世皆曰∶春宜宣,以为下夺之药,抑不知仲景曰∶大法春宜吐,以春病则人病在头故也。况十剂之中独不见吐剂,岂非宣剂则所谓吐剂者乎?《内经》曰∶其高者,因而越之,即宣者升而上之也。以君召臣曰宣,义或同。伤寒邪气在上,宜瓜蒂散头痛葱根豆豉汤。伤寒懊 ,宜栀子豉汤。精神昏愦,宜栀子浓朴汤。自瓜蒂而下皆涌剂也。乃仲景不传之妙,令人皆作平剂用之,未有发其秘者。予因发之,然则为涌明矣。故风痫中风、胸中诸实、痰饮寒结,胸中热郁于上,上而不下,下久则喘嗽、胀满、水肿之病生焉,非宣剂莫能愈也。

【通】 可以去滞,木通防己之属是也。留而不行,宣通剂以行之,流通之谓也。前后不得溲便,宜木通海金沙大黄琥珀八正散之属。里急后重,数至圊而不便。虽通与泻相类,大率通为轻而泻为重也。凡麻痹、郁滞经隧不利,非通剂莫能愈也。

【补】 可以去弱,人参羊肉之属是也。弱而不足,宜补剂以扶之,补其不足也。俚人皆知山药丸、鹿茸丸之补剂,然此乃衰老下脱之人方宜用之。今往往于少年之人用之,其极甚矣!古之甘平、甘温、苦温、辛温皆作补剂,岂独硫黄天雄为补哉?况五脏各有补泻,肝实泻心,肺虚补肾。经曰∶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大率虚有六∶表虚、里虚、上虚、下虚、阴虚、阳虚。设阳虚则以干姜附子,阴虚则补以大黄硝石。世传以热为补,以寒为泻,虽非一日,岂知苦酸甘辛咸各补其脏。经曰∶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善用药者,使病者进五谷,真得补之道也。若大邪未去,方满方闷,心火方实,肾水方耗,而骤言鹿茸附子,庸讵知其所谓补剂者乎?

【泻】 可以去结,葶苈、硝黄之属是也。闲而有余,宜泻剂以除之,泄泻之谓也。诸痛为实,痛随利减。经曰∶实则泻之,其实者散而泻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大黄、牵牛甘遂巴豆之属皆泻剂也。惟巴豆不可不慎焉。盖巴豆之性燥热,毒不去变生他疾,纵不得已而用之,必以他药制其毒,百千证中或可一二用之。非有暴急之疾,大黄、牵牛、甘遂芒硝足矣。令人往往以巴豆热而不畏,以大黄寒而反畏,庸讵知其所谓泻剂者乎?

【轻】 可以去实,麻黄葛根之属是也。实而气蕴,宜轻剂以扬之。风寒之邪始发皮肤,头痛、身热宜轻剂或风散,升麻葛根之属是也。经曰∶因其轻而扬之,发散所谓解表也。疥癣痤宜解表,汗以泄之,毒以熏之,皆轻剂也,故桂枝麻黄防风之属亦然。设感冒伤风头痛身热,二日内用双解散及嚏药,解表出汗皆轻剂之云耳。

【重】 可以去怯,磁石铁粉之属是也。怯则气浮,宜重剂以镇之,镇坠之谓也。

其药则朱砂水银寒水石黄丹之类,以其体重故也。久病咳嗽,涎潮于上,咽喉不利,形羸不可峻攻,以此坠之。故《内经》曰∶重者因而减之,贵其渐也。

【滑】 可以去着,冬葵子榆白皮之属是也。涩则气着,宜滑剂以利之。《周礼》曰∶滑以养窍。大便燥结,小便淋涩,皆宜滑剂。燥结者,其麻仁郁李之类乎?淋涩者,其葵子滑石之类乎?前后不通者,前后两阴俱闭也,此名曰三焦约也。约,犹束也。先以滑剂润养其燥,然后攻之,则无失矣。

【涩】 可以去脱,牡蛎龙骨之属是也。滑利气脱,宜涩剂以收之。寝汗不禁,涩以麻黄根。滑泻不已,涩以豆蔻、枯白矾乌贼鱼骨罂粟壳。凡酸味皆同乎涩者,收敛之意也。

咳嗽上奔,以荠汁、乌梅煎宁肺者,皆酸涩剂也。然此数种当治本以去邪,不可执一以便涩,斯为万全也。

【燥】 可以去湿,桑白皮赤小豆之属是也。湿则为重,宜燥剂以除之。积寒久冷,食已不饥,吐利腥秽,屈伸不便,上下水液澄澈清冷,此为大寒之故,宜用干姜良姜附子胡椒辈以燥之,非积寒之病不可用也。若久服则变血溢、血泄、大枯大涸、溲便癃秘、聋瞽委弱之疾。设有久服而此疾不作者,慎勿执以为是。盖疾不作者一二,误死者百千也。若病湿者,则白术陈皮木香防己苍术皆能除湿,亦燥之平剂也。若黄连黄柏黄芩、大黄其味皆苦,苦属火,皆能燥湿,此《内经》之本旨也。然世相违久矣,呜呼!其独姜、附之俦方为燥剂乎?

【湿】 可以去枯,紫石英白石英之属是也。枯则为燥,宜湿剂以润之。润虽与滑相类,其间少有不同。经曰∶辛以润之,盖辛走气化液故也。若夫硝性虽咸,本属真阴之水,诚濡枯之上药也,人有枯涸皱褐之病,非独金化为然,盖有火以乘之,非湿剂莫能愈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十齐《古今医统大全》
  2. 十七椎《针灸学》
  3. 十全抱龙丸《奇方类编》
  4. 十七难《难经悬解》
  5. 十全补正汤《冯氏锦囊秘录》
  6. 十七难《难经》
  7. 十全大补汤《正体类要》
  8. 十七论瘟疫《石室秘录》
  9. 十全大补汤《虚损启微》
  10. 十七八岁经证《竹林女科证治》
  11. 十全大补汤《救伤秘旨》
  12. 十七《医旨绪余》
  13. 十全大补汤《冯氏锦囊秘录》
  14. 十七《类经》
  15. 十全大补汤《医述》
  16. 十皮五子饮《冯氏锦囊秘录》
  17. 十全大补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18. 十拗《中医词典》
  19. 十全大补汤《目经大成》
  20. 十年干化气主病《医门补要》
  21. 十全大补汤《医方考》
  22. 十年干化气图《医门补要》
  23. 十全大补汤《医方考》
  24. 十难《难经悬解》
  25. 十全大补汤《医方考》
  26. 十难《难经》
  27. 十全大补汤《医方考》
  28. 十脉《中医词典》
  29. 十全大补汤《医方考》
  30. 十论生死《石室秘录》
  31. 十全大补汤《外科理例》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