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余录(上)\ 四时调摄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内经》云∶春三月,此谓发陈,夜卧早起,生而勿杀。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又曰∶春伤于风,夏必飧泄。

有云∶春夏之交,阴雨卑湿,或引饮过多,令患风湿,自汗体重转侧难,小便不利。作他治,必不效,惟五苓散最佳。

《内经》云∶夏三月,此谓蕃秀,夜卧早起,使志无怒,使气得泄。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奉收者少。

陶隐居六∶四时惟夏难将息,伏阴在内腹冷滑,补肾之剂不可无,食物稍冷休哺啜。

书云∶夏之一季,是人脱神之时,心旺肾衰,化为水,至秋而凝,冬始坚。当不问老少皆食暖物,则不患霍乱,腹暖,百病不生。

夏冰止可隐映饮食,不可打碎食之,腹冷热相搏成疾。夏以后乃秋分,须慎肥腻饼肿油酥之属。此物与酒浆瓜果极理相妨,所以多疾者为此也。

陶隐居云∶冷枕冷床心勿喜,凡枕冷物,大损人目。

书云∶夏不用露卧,令皮肤成癣,或作面风。暑月日晒处有石,不可便坐,热生疮,冷成疝。

盛热戴汗当风不宜太过。自日中来,勿用冷水沃面,成目疾。伏热者未得饮水,返以冷物迫之杀人。五月六月泽中停水多有鱼鳖,饮成瘕。

《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早卧早起,使志安宁。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书云∶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发为痿厥。又立秋日勿浴,令皮肤粗燥,因生白屑。又八月一日后,微火暖足,勿令下冷。

《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毋泄皮肤。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书云∶冬时忽大热,勿受之,患时病由此。又曰∶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冬时天地闭气藏,作劳不宜汗出冷背。冬寒虽近火,不可令火气聚,不须于火上烘炙。若炙,手暖则已。不已,损血,令五心热,手足应于心也。大雪中跣足,又不可便以热汤洗,或随饮热酒,足随堕。又触寒来,寒未解,勿便饮汤食热物。

四气调神论曰∶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与万物浮沉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壤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故天真论曰∶有贤人者,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古今同于一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四时调摄(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2. 四时调摄《养生导引秘籍》
  3. 四时通用男女妇人方《养老奉亲书》
  4. 四时调摄《古今医统大全》
  5. 四时吐泻治分表里《幼科释谜》
  6. 四时所宜《饮膳正要》
  7. 四时望法相参《望诊遵经》
  8. 四时所病《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9. 四时瘟疫统治《奇效简便良方》
  10. 四时所病《推拿抉微》
  11. 四时养老通用备疾药法《养老奉亲书》
  12. 四时顺逆辨《冯氏锦囊秘录》
  13.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类经》
  14. 四时受病原委《友渔斋医话》
  15. 四时阴阳外内之应《类经》
  16. 四时摄生篇《寿世青编》
  17. 四时用药法《珍珠囊补遗药性赋》
  18. 四时伤寒不同《医学纲目》
  19. 四时用药加减法《内外伤辨》
  20. 四时气色主病《望诊遵经》
  21. 四时用药例《卫生宝鉴》
  22. 四时气《内经评文》
  23. 四时脏脉病有太过不及《类经》
  24. 四时气《灵枢悬解》
  25. 四时贼风邪气大论《针灸甲乙经》
  26. 四时气《黄帝内经·灵枢》
  27. 四时之变《黄帝内经太素》
  28. 四时平脉《脉诀刊误》
  29. 四时之刺《类经》
  30. 四时平脉《伤寒直格》
  31. 四时中风方四首《外台秘要》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