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属诊法候病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候病所在,逐部诊视。合位应时,软滑者吉。(合位,如肺应皮毛,心应血脉,脾应肌肉,肝筋肾骨之类是也。应时,如春弦夏钩秋毛冬石四季软滑是也。软滑如经云∶脉弱以滑,是有胃气也。)病脉反之,大小独异,上下之至异同,候分统属为式。六部脉属五脏,应乎五行之气。

气同则合上达,惟水不趋,气异俱有阴阳升降之义。(如左寸主心属火,气同则合上炎,气异则分阴阳。右寸主肺属金,气同则合上光,气异则分明暗。左关主肝属木,气同则合上达,气异则分春秋。右关主脾属土,气同则合上升,气异则分寒温。两尺主肾属水,气同则合下流,气异则分溢覆。)故脉前后状同,统候兼主其一,寸关病在前候,两尺病在后取。(如左寸前以候心,后候膻中,右寸前以候肺,后候胸中。左关前候肝胆,后以候膈。右关前以候胃,后候脾宫。两尺前以候肾,后候腹中之类是也。)前后之状异者,属候歧之为二,上至病在前候,下至病在后位,前后互见和乖,乖病和平,前后同中有异,异者病拟。(如上下之至俱弦或弦兼涩,则取兼涩之候为病。)前后强弱相同,尤者之候病,及前阳后阴候病,阴降阳升。前溢后覆出部,升降仿此。洪细长短,濡芤滑涩,统中未详,属相出入,统属兼审。浮沉虚实,浮表经脉,皮毛腠理,四肢百节,头面背膂。沉里口舌,咽喉骨髓,五脏六腑,大便小水。两傍外内,亦分表里,侵外身热,侵内积滞。(经云∶推而内之,外而不内,身有热也。推而外之,内而不外,有心腹积也。

是已。)虚为不足,痒麻泻痿。实为有余,胀壅痛秘。统常属变,法稽经旨,附以管窥,条陈大意。(汪氏诊候。)

浮以候表,诸阳之位。浮实为邪,浮虚少气。浮盛按衰,里虚表实。浮有按无,无根之喻。

平人寿夭,患者不起。心肺浮盛,风寒外郁。左关脉浮,腹胀溲涩。右关脉浮,胃虚停食。肝肾并浮,则为风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曰石水。)

沉以候里,诸阴之位。沉实为积,沉虚少气。寸沉气郁,尺沉本位。喘嗽肺浮,转陷不吉。

肝肾并沉,则为石水。(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或身体反肿而或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而无大热者,皆曰风水。)

迟为阴盛,气血凝泣。迟实为疼,迟虚寒滞。消中夏月,沉迟俱忌。寸迟少气,尺血不给。

数为阳盛,气血燔灼。数实为热,数虚为躁。浮数有力,寒伤经络。浮数无力,伤风痰嗽。

浮数振寒,或脉时数,身有痛处,皆主作。沉数有力,实火内烁。沉数无力,虚劳为恶。杂病初逢,多宜补药。病退数存,未足为乐。数退证危,真元以脱。数按不鼓,虚寒相搏。微数禁灸,洪数为火。乍数乍疏,魂归岱岳。细数而虚,虚劳阴弱。兼沉骨蒸,兼浮喘作。加之嗽汗,喉疼俱恶。数候多凶,匀健犹可。惟宜小儿,伤寒孕疟。左寸数兮,恶吐头疼,数紧头痛,数虚口疮,数止肿毒,数健为狂,短数心痛,洪数心烦。右寸数兮,肺金火烁,数紧喉痛,数滑喘嗽。沉滑骨蒸,夏逢难保。左关数紧胁痛,数止多因怒过,数长浑身壮热,数弦则是肝火。右关数兮口臭,浮数易饥易饱。左尺数而或止,俱主赤尿淋浊,数虚下部生疮。右尺数临粪燥。

滑为血聚,为妊为痰,宿食水饮,积热食溢。洪滑热痰,咳喘眩运。一二部逢,女妊可决,但滑而散,三月之胎。短滑酒伤,或为水逆。脉弱以滑,是有胃气。滑杂大小,霍乱吐泻。秋逢浮滑,儿扶易瘥。沉滑反时,逢冬永决。滑数痰多,肌消死例。左寸短滑尺涩,女人血崩。右尺和滑为妊,间滑阻月。

涩为血少,败血恶寒,滞下遗精,泻利汗泄。浮涩而短,肺之本体。浮涩恶寒,沉涩腹疼,紧涩为痹,弦涩少血。涩甚痰多,最难扶济。数更细涩,虚劳永决。寸涩尺弦,腹痛可决。寸脉浮数尺涩,下利血清。沉弦细涩,腹疼阴证之例。

实为气壅,胀痛呕吐。脉实而满,四逆头热。春夏为顺,秋冬为逆。左寸逢实,心热咽干。

右寸逢实,气壅痰厥。左关腹胀胁疼,右关食难化克。左尺小便涩难,右尺热凝粪结。

虚为虚候,气血耗散,惊悸恍惚,倦痿汗出。虚大阳虚,病属内伤。夏虚伤暑,身热汗泄。

轻按见虚,随位而别。左寸昏运,右寸下血。左关眼花,右关倦泄。左尺阴痿,右尺泻作。尺虚寸搏,血崩可决。肝肾并虚,则死不治。虚候宜补,右气左血,浮阳沉阴,尺寸仿例。

洪为热候,随宜而制。浮洪无力,虚火宜益。沉洪有力,实火宜泻。洪紧痈疽,洪长壮热。

洪涩而弦,谓之三克。加以浮沉,随位而决。浮洪沉小,表强里怯。浮细沉洪反推,洪转细兮病退。砒伤洪数暴吐,气弱暮洪朝细。服药有效脉形,今昨细洪互变。老人六脉浮洪,两寸洪盛俱逆。一部独洪病推,少壮逢洪可济。心微而肺洪盛,左胁一点之疼。心肝浮弦沉洪,肩背痛因提挈。肺脾浮洪沉涩,食少腹膨,浮细沉洪,睡中汗出。

细为少气不足之候。前细后大气短,前大后细脱血。六脉匀细,男平而女怀胎。洪细不调,病忌泻兼厥逆。浮沉细为气虚不足,偏宜虚怯。

紧为疼候,寒邪搏击。浮紧或涩兼之,俱属伤寒之始,无汗寒热鼻干,头背俱疼强直。左寸浮紧伤寒,沉紧则为心气。右寸浮紧头疼,兼大痰鸣喘急,沉紧滑为咳痰,沉洪紧为喉痹。左关浮紧筋疼,沉紧胁疼寒郁。右关浮紧腹膨,沉紧腹疼吐食。尺逢浮紧 痛,按涩则为耳闭,沉紧溲涩腹疼,细紧小肠疝气

缓为风热,肤顽痿痹。洪缓湿热,细缓寒湿。小儿风热,缓生急死。浮缓伤风,兼大同议,自汗寒热而鼽,头背俱疼而急。寸逢浮缓,左右俱主伤风,左逢沉缓健忘,右为短气左关浮缓风运,沉缓气虚。右关浮缓腹膨,沉缓少食。从容和缓为平。尺逢浮缓足痿。左尺沉缓,溲频月水多来;右尺沉缓,泄泻肠风入胃。

长为气治,兼诸濡滑为平。心长神全,尺长期颐可卜。老逢长濡寿悠,急为胃气不足。浮洪而长,颠狂热深。伤寒热长,阳明热伏。沉细而长为积,高下须分。左寸胸膈虚胀,右寸痰郁。

左关肝气胁疼,右关则属脾胃。兼洪伤于肉荤,兼滑伤于酒冰,兼涩鸡腐所伤,兼弦菜果之滞,兼濡酒伤则泻,兼急腹疼。左尺经水愆期,右尺疝气。

短为气虚,胀疼虚吐。上短下长,痛在头顼;下短上充,清在腰足。

促为阳盛,为狂为怒。五积于中,脉因而阻。渐退则生,渐进不救。病后得之,幽期甚速。

结为阴盛,阳无所附。浮结四肢浮肿,沉结大便下红,一结一升,再结二升。浮沉结而侵内,多阴少阳为蛊。伤寒结代,心悸虚故。

代为气衰,其死可卜。宜于风家,痛极妊妇。

牢为里实,胃气不足。胁痛疲痨,胀满气促。

革为虚寒,半产崩漏,虚泻失血,精气不固。暴病可生,久病命殂。

弦为气敛,痨疟拘急,积饮寒热,阴虚冷痹。浮弦无力,外伤风邪。弦紧为寒,弦缓为湿,弦滑为痰,弦细少气。春病无弦,失主非宜。秋深弦盛,金虚木实。弦状多同,土逢木抑。弦急而散,杂病不吉。大抵十人九弦,兼之濡滑为胃。兼急则为疼痛,兼洪则为火炽。弦多胃少曰病,但弦无胃曰死。左浮弦涩,夏与秋逢为疟。按之即滑,热多寒少奚疑。弦兼洪盛,先宜解邪散热

左关虚弱,邪轻补剂方施。左浮弦濡,气虚脊痛。浮沉弦涩,痰盛荣亏。沉小弦涩,虚汗无分盗自。右洪弦急,阴虚火旺难医。左寸浮弦沉大,心气之痛。浮弦而大按涩,痫发如痴。右寸浮弦沉大,病因痰火所为。浮大虚为鼻窒,兼弦头痛有时。左关逢弦,须审浮沉之异,浮阳沉阴,内寒外热之持,浮阴沉阳,寒热及之。右关浮弦,胸膨噫气。浮弦按涩,易饱易饥。弦细倦眠,浮弦急为砂发。弦细而急,肝之真臧形脾。尺浮弦急,下部为痛。沉弦细涩,阴证寒羁。双弦为饮,并出而细。左寸稀涎上溢,关尺胁痛而推。

动为体疼,劳惊崩泻,在阳出汗,在阴发热

散为血耗,表强里怯。浮洪兼散,夏月本体。伤寒逢散,证忌咳逆。寻常散多非宜,产后解索宜益。

伏因有积,脉藏不出。伏细少气,伏数热厥。左寸脉伏,神不守舍。右寸逢伏,毒发寅午戌年。关尺伏逢,为积或因痛极。

芤为失血之候,审位高低而出,在上吐衄痰红,在下崩漏下血。

濡为气虚之候,表虚少气为原。左寸心惊噫气。左关体弱目昏。左尺伤精阴痿,小水频数血崩。右寸虚汗,或为漏下血。右关食积,右尺虚泻未宁。

微为血少之候,不能冲灌其经。六脉俱微产绝,肝肾俱微同评。左寸微盗汗,右寸微恶寒。

左关微胁胀,女微后患崩。右关微积食,尺微涩崩漏。浮洪按微眇,病者入幽冥。在左遗精崩带,在右虚泻肠鸣

弱为虚候,内伤血气,老人为宜,少壮为忌。左寸逢弱,盗汗心悸。右寸逢弱,身疼短气。

左关弱兮筋痿,右关弱兮停食。左尺逢弱,骨髓浮频。右尺逢弱,临晚热至。(汪氏诊法)

左寸前候乎心,心司血脉汗舌。其诊浮滑,头痛眩运多痰。浮滑而洪,女子怀孕可决。浮短浮洪,浮弦细急头痛。浮涩头运,恶寒兼而同例。浮兼三克,(三克见洪条下,余并同。)头运有痰。沉濡涩弦,忧气郁结。沉洪口渴,沉滑心热痰涎。沉细溢前,心膈虚膨宜益。沉涩或兼之弦,沉短与芤汗出。沉短大涩,虚烦不眠。三克而沉,口干上热。

左寸后候膻中宗气。浮涩或并其弦,臂 恶寒。浮迟三克臂疼,沉逢心惕。沉涩或并其弦,或短或芤惊悸。沉滑沉洪,掌心热郁。

右寸前以候肺,皮腠气喉背鼻。诊之浮滑,头目眩运多痰。浮涩兼弦,头痛恶寒同拟。浮洪或溢,头疼痰火升腾。浮弦溢前,气少背肩胀急。浮兼三克鼻崩,浮短头疼虚议。浮洪而紧牙痛,按虚下红。年高咳逆肺洪,其死可必。头痛浮细而坚,虚汗浮细无力。沉洪痰热,沉细而滑骨蒸。

三克兼沉,咳嗽痰红火炽。沉滑兼短兼洪,沉涩或弦参入,沉短俱主咳痰,惟短兼诸少气。

右寸后候胸中,上焦输气之位。诊之浮涩或弦,胸膺划痛。沉短或兼诸滑,沉涩短气。沉弦洪涩为痰,沉洪足热粪秘。

左关前位肝胆,血筋目胁之司。脉常见涩,日后患风预决。春逢浮涩,秋来为病先知。浮洪或参弦涩,俱为目疼。浮洪长为壮热,肝火之熙。溢主头疼目眩,女怀淫欲之思。浮涩或兼弦,浮洪无力;浮兼滑小短,六候弦推。浮细涩弦急,膝髓强直;沉滑或弦杂,眩运奚疑。沉涩或弦并至,俱为胁胀。沉弦细涩,麻木作于四肢。沉洪体疼浮热,细长左积无疑。

左关后以候膈,中焦生发之机。浮涩或弦并至,俱为偏坠;沉涩或弦并至,膈胀有时。沉涩洪弦膈热,沉短膈胀虚推。

右关前候胃府,纳受饮食之职。其脉浮兼有六,溢短洪细滑涩。加之浮小涩弦,恶哕须分虚实。浮涩弦大面热,浮滑按涩食滞。沉涩或参乎弦,沉短与之弱涩。沉小食少呕吐,沉短口淡无味。沉短滑为酒伤,芤见吐红伤胃。浮弦沉大喜饥,洪虚晚热来去。沉涩弦大,所兼有异,兼虚腹胀,兼实消食。沉短涩微,胃口积疼。沉小涩弦,噫气胸痞。

右关后候,乃脾之使,脾司运化,四肢血气。其脉浮弦细涩,寒伤于脾。浮涩或并其弦,恶寒失卫。小涩弱易饥饱,沉洪实易消食。沉小虚弦体热,沉短气之不给。沉涩弦大食泄,芤为痰红,甚则利崩下缺,因虚泻注。

两尺前以候肾,腰耳瞳精骨髓,其应浮涩。浮弦而涩耳无闻,浮短胫清,浮滑而弦腰膝直。

沉弦大或兼涩洪虚,口干饮水。沉急沉涩腰疼,缓细腰重伤湿。弱短弱涩耳鸣,芤见不能久视。

两尺后之浮位,以候下部足 。应指浮涩或弦兼,足清麻木。浮弦小急或浮紧,俱为膝疼。

浮弦满涩香港脚,浮短足难远行。右逢浮小短涩,肛门痔漏为急。

左尺后沉候腹,下焦小膀前阴,应指沉短沉涩间参。弦至遗精白带,老人小水频频。妊逢沉涩则为胎漏,芤为茎衄,弱滑阴疼。至于沉滑沉大或兼弦涩,微为尿赤,甚为小便浊淋。沉细阴囊湿痒小水频数,兼 偏坠兼之。长覆经凝,短弱小便后小腹虚疼。沉弦涩侵内小腹血瘕。

右尺后沉候腹,后阴大府之关。指下沉涩,而或兼弦,兼大沉洪而健,俱为大便燥艰。沉小或兼弦,俱为粪溏;沉弦洪无力,溏结相参。沉涩无力,虚泻宜固。沉逢三克,泻因食伤。沉滑洪滑,热利初兴宜下;沉短而涩,久痢宜补脾乡。沉短短滑与微,俱为下血;长覆为疝,弱涩失气亡阳。统属更仆难尽,姑且举其二三。诊家常变之要,幸勿视为迂谈。(汪氏诊法)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统属诊法候病《古今医统大全》
  2. 统论疫有九传治法《温疫论》
  3. 统治诸疮《傅青主男科》
  4. 统论舌为心脾所主《重楼玉钥续编》
  5. 统治诸疝秘方(华佗统治诸疝)《华佗神方》
  6. 统论脾胃皆交于口而脾为之主《重楼玉钥续编》
  7. 桶状胸《百病自测》
  8. 统论六经《伤寒寻源》
  9. 筒骨煎《妇人大全良方》
  10. 统论唇为脾胃肝之所主《重楼玉钥续编》
  11. 筒桂《本经逢原》
  12. 统计资料的类型《预防医学》
  13. 筒箭毒碱《药理学》
  14. 统计指标的应用和健康评价《预防医学》
  15. 筒箭毒碱、氯化筒箭毒碱、氯化琥珀胆碱中毒《医院药学》
  16. 统计学方法基本概念和步骤《预防医学》
  17. 筒灸《中医词典》
  18. 统计图的种类与构造《医学统计学》
  19. 筩(走斥)(tǒng-shuò)《中医词典》
  20. 统计图《预防医学》
  21. 《止园医话》
  22. 统计图《医学统计学》
  23. 《医宗金鉴》
  24. 统计工作的基本步骤《预防医学》
  25. 《续名医类案》
  26. 统计表与统计图《医学统计学》
  27. 《证治准绳·幼科》
  28. 统计表和统计图《预防医学》
  29. 《证治准绳·幼科》
  30. 统计表的种类《预防医学》
  31. 《证治准绳·疡医》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