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之术】

治法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凡病气血虽虚,有虫有积者,皆须用追虫杀虫等剂,下去虫积,及宿 痰饮酸腥除尽,方可以服补药,不尔必不得功效。丹溪倒仓之法义可推矣。

治虫之方固多,而用之者,不知其法,则亦不能下虫,而徒泻其虚也。如丹溪云∶虫头向下之时,必须俟其向上,法当行于月半之前也。若虫得食则不食药,亦不能下虫而徒泻其虚也。故虽有方,不知其法而方弗效也。凡欲下虫,必先一日不食而使虫饥,次早五更用油煎肉嚼之良久,腹内虫闻肉香,头皆向上而欲食,方以鸡蛋煎饼和药嚼而食之。须臾服葱汤,或白水少少以助药力下行,不超时而虫俱下,甚至数升。

然后以白粥补之,随服补剂调理,胃气斯充,而诸疾悉愈。

本事方》云∶心虫曰蛔,脾虫曰寸白 肾虫如寸截丝缕;肝虫如烂杏;肺虫如蚕,皆能杀人,惟肺虫为急。肺虫居肺叶之内,蚀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声嘶,药所不到,治之为难,有谓《道藏》中载诸虫皆头向下,惟自初一至初五前头上行。故用药者,多取月 以前,盖此也。如疗寸白,用《良方》锡沙、芜荑槟榔者极佳。五更服,虫尽下,白粥将息,药用石榴根浓汁半升,下散三钱丸五枚。

《医余》曰∶蛔虫九虫之数,人腹中皆有之。小儿失乳而哺早或食甜过多,胃虚而热,生虫令人腹痛恶心口吐清水,腹上青筋。用火煨使君子与食,以壳煎汤送下,甚妙。

然世人多于临卧服之,又无日分,多不验。唯月初四,五里,五更而服之,至日午前虫尽下,可用温平和胃药调理一二日。凡虫在腹中,月上旬头向上,中旬横之,下旬头向下,故中旬、下旬用药,则不入虫口,所以不验也。牛马之生子,上旬生者,行在母前,中旬生者,并肩而行,下旬生者,后随之。猫之食鼠亦然。天地自然之理,物皆由之而莫知之。

《泊宅编》永州通判厅军员毛景得奇疾,每语喉中必有物作声相应。有道人教令诵《本草》药名,至蓝而默然,遂取蓝捩汁而饮之。少顷,吐出肉块长一寸余,人形悉具,自后无声。

陈正敏《 斋闲览》载∶杨 勉中年得异疾,每发言应答,腹中有小声效之,数年间其声浸大。有道人见而惊曰∶此应声虫也。久不治,延及妻子,宜读《本草》,遇虫不应者,当取服之。 如言,读至雷丸,虫无声,乃顿服之,遂愈。正敏后至长沙遇一丐者,亦有是疾,环而观之甚众,因教使服雷丸,丐者亦愈。

《丁志》记齐州士曹席进孺招所亲张彬秀才为馆舍,彬嗜酒,每夜必置数升于床隅。一夕忘设,至夜半大渴,求之不可得,忿闷呼躁,俄顷呕吐一物于地,旦起视之,见床下肉块如肝而黄,上如蜂窠,犹微动,取酒沃之,唧唧有声。始悟平生酒病根本,亟投诸火中。

后遂不饮。

柳子浓《骂尸虫》文云∶人皆有三尸虫,处之腹中,伺隐微失误,辄籍记。日庚申,幸其人之昏睡,出谗于帝以求飨。以是人多谪过疾疠夭死。而医经亦云∶能与鬼灵相通,常接引外邪为患害。其发作之状,或沉沉默默,不的知其所苦,而无处不恶,或腹痛胀急,或块涌起,或挛引腰脊,或精神杂错,症变多端,其病大同而小异。

《庚志》 赵子山字景高,寓居邵武军天王寺,苦寸白虫为挠。医者戒云∶是疾当止酒。向以素所 嗜,欲罢不能。一夕醉于外舍,归已夜半,口干舌燥,仓卒无汤饮,适廊庑下有瓮水,月色下照,莹然可掬,即酌而饮之,其甘如饴,连饮数酌,乃就寝。迨晓,虫出盈席,觉心腹顿宽,宿疾遂愈。一家皆惊异,验其所由,盖寺仆日织草履浸红藤根水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3.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4.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5.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6.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7.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8.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9.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2.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3.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4.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5.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6.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7.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8.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19.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2.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3.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4.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5.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6.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7.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8.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29.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30.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31. 治法《古今医统大全》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