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六病
厥阴所至为里急,筋缓缩急,支痛软戾,胁痛呕泄。少阴所至为疡疹,身热恶寒,战栗惊惑,悲笑谵妄,衄 血污。太阴所至为积饮,痞隔中满,霍乱吐下,身重 肿,肉泥按不起。少阳所至为嚏呕,疮疡耳鸣,呕涌溢食不下,惊躁瞀昧,目不明,暴注 ,恶病暴死。阳明所至为鼽嚏,浮虚皴揭,尻阴股膝髀 足病。太阳所至为屈伸不利,腰痛,寝汗痉,流泄禁止。此六气之为病也。
按经旨,则淫胜郁复,主客太少,皆至其疾。则邪之中人有浅深矣,又在人禀受冲冒畏避而已。
原夫人禀五行之气生,亦从五行之数尽。若起居调养,而能避邪安正,无横夭殃矣。然为七情牵于内,六气干于外,由是众疾作而百病生,又况趋逐名利,贪迷嗜欲,劳役辛苦,饥渴醉饱,冲涉寒暑,凌冒风雨,触犯禁忌,残贼真灵。如是论之,夭殇之由,岂数之尽也?归咎于己而已。
经曰∶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者,此之谓也。
盖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燥湿,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又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是知病生之变,亦由乎我也。又或乘年之虚,失时之和,遇月之空,则邪甚矣;重感于邪,则病危矣。虽然,气运交相临遇,相得则和,不相得则病。或瘟疫时气,一州一县,无问大小皆病者,斯固气运使然。若我真元气实,起居有时,动作无相冲冒,纵是瘟疫之作亦微。是故圣人有养生修真之术也。
或者以为天地五运六气如何人病。盖人之五脏应天地五行。阴阳之气,随其卷舒衰旺故也。
王冰以为苍天布气,尚不越于五行,人在气中,岂不应于天道。故随气运阴阳之盛衰,亦理之自然也。但五运六气为疾而感之者多矣。又经曰∶冬伤寒,春病瘟;春伤风,夏飧泄;夏伤暑,秋疟;秋伤湿,冬咳嗽。伤四时之气,皆能为病。又有四方之气不同,为病各异。故经有异法方宜之论,以得病之情者是也。又或当岁有病而非岁气者,亦须原其所感形证脉候,未必尽为运气所作,在工以明之,庶免拘泥运气也。
歌曰∶
厥阴筋软缩里急,软戾支胁痛呕泄。
少阴寒热栗疹疡,惊惑悲笑谵衄 。
太阴积饮否满中,身重 肿霍乱别。
少阳喉痹嚏呕疡,耳鸣涌溢惊躁掣。
暴注瞀昧目不明, 恶病暴死灭。
阳明鼽嚏皴揭浮(虚浮,)尻阴股 足病切。
太阳寝汗若屈伸,流泄禁止腰痛折。

- 论六病《古今医统大全》
- 论瘤赘《外科枢要》
- 论六经传受《刘河间伤寒医鉴》
- 论流注《外科枢要》
- 论六经无再传《叶选医衡》
- 论流气饮十宣散《外科理例》
- 论六经正病《医学入门》
- 论刘筠枝长郎失血之证《寓意草》
- 论六脉《古今医统大全》
- 论岭南诸病《冯氏锦囊秘录》
- 论六气所生之病《史载之方》
- 论淋沥小便不利《华佗神方》
- 论六十年客气《古今医统大全》
- 论临月将息《卫生家宝产科备要》
- 论六十日交气日刻《古今医统大全》
- 论临产调理法《济阴纲目》
- 论六味车螯散《外科理例》
- 论临产催生法《济阴纲目》
- 论龙芮《苏沈良方》
- 论林亿疑白虎有差互《伤寒发微论》
- 论漏芦《苏沈良方》
- 论列方(外科下)《景岳全书》
- 论鹿茸麋茸《苏沈良方》
- 论列方(外科上)《景岳全书》
- 论瘰《外科枢要》
- 论两感伤寒《伤寒发微论》
- 论瘰治法《外科精义》
- 论敛《外科证治全书》
- 论麻疹属腑治法《冯氏锦囊秘录》
- 论痢证治法《医学衷中参西录》
- 论麻子《苏沈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