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摄生篇

《寿世青编》书籍目录

凡人在气交之中,呼吸出入皆接天地之气。故风寒暑湿,四时之暴戾,偶一中人,壮者气行自愈,怯者则留而为病。宜随时加摄,使阴阳中度,是谓先几防于未病。

春风阳气闭藏于冬者,渐发于外,故宜发散以畅阳气。

《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以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故人当二月以来,摘取东引桃枝并叶各一握,水三碗,煎取两碗,空心服之,即吐却心膈痰饮宿热。春深稍宜和平将息,绵衣晚脱,不可令背寒,寒即伤肺,鼻塞咳嗽。如觉热即去之,冷则加之、加减俱要早起之时。若于食后日中,防恐感冒风寒。春不可衣薄,令人伤寒霍乱,消渴头痛。春冻未泮,衣欲下浓而上薄。

夏三月,人身阳气发外,伏阴在内,是精神疏泄之时,特忌下利以泄阴气。《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英华成实,使气得泄,若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 疟。故人常宜宴居静坐,节减饮食嗜欲,调和心志。此时心旺肾衰,精化为水,至秋乃凝,尤须保啬以固阴气。常宜食热物,使腹温暖,如爪果、生冷、冰水、冷淘、豆粉、蜂蜜,尤不可食,食多秋时必患疟痢,勿以冷水沐浴并浴面及背,使人得虚热目病,筋脉厥逆,霍乱阴黄等疾。勿当风卧,勿眠中令人扇,汗出毫孔开,风邪易入,犯之患风痹不仁,手足不遂,言语蹇涩。年壮或不即病,已种病矣。气衰者,未有不桴鼓相应者。酒后尤当禁之。

秋三月,阳气当敛,不宜吐及发汗,犯之令人脏腑消烁。《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形。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若知夏时多食瓜果凉物,宜以童便二碗,大腹槟榔五枚,细切水煎八分,生姜汁一分,和雪水三分,作两空早服。泻两三行,一夏所食冷物及膀胱宿水,悉为驱逐,不能为患。虽老年者亦宜服。如小心加慎饮食者,可不必也。泻后以薤白粥羊肾空心服之,胜如补剂。

冬三月,天地闭,气血藏,伏阳在内,心膈多热,切忌发汗以泄阳气。《内经》曰∶冬三月,谓之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故人当服浸酒药以迎阳气,虽然亦不可过暖,绵衣当晚着,使渐渐加浓,即大冷不宜向火烘炙,恐损目,且手足心能引火入内,令人心脏燥,血液耗。衣服亦不太炙,冬月天寒,阳气内藏,若加以炙衣重裘,向火醉酒,则阳太甚矣,如遇春寒,闭塞之久,不与发散,至春夏之交,阴气既入,不能摄运阳气,致有时行热症,甚而谵妄狂越,皆由冬月不善保阴之故。务宜自爱,寒热适中,此为至要,乃摄生之大法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寿世青编》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寿世青编》书籍目录
  1. 四时摄生篇《寿世青编》
  2. 四时伤寒不同《医学纲目》
  3. 四时受病原委《友渔斋医话》
  4. 四时气色主病《望诊遵经》
  5. 四时顺逆辨《冯氏锦囊秘录》
  6. 四时气《内经评文》
  7. 四时所病《推拿抉微》
  8. 四时气《灵枢悬解》
  9. 四时所病《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10. 四时气《黄帝内经·灵枢》
  11. 四时所宜《饮膳正要》
  12. 四时平脉《脉诀刊误》
  13. 四时调摄《古今医统大全》
  14. 四时平脉《伤寒直格》
  15. 四时调摄《养生导引秘籍》
  16. 四时平脉《三指禅》
  17. 四时调摄(养生余录 上)《古今医统大全》
  18. 四时平脉《明医杂着》
  19. 四时通用男女妇人方《养老奉亲书》
  20. 四时平脉《医学摘粹》
  21. 四时吐泻治分表里《幼科释谜》
  22. 四时平脉《诊家枢要》
  23. 四时望法相参《望诊遵经》
  24. 四时疟《灵素节注类编》
  25. 四时瘟疫统治《奇效简便良方》
  26. 四时脉诊《黄帝内经太素》
  27. 四时养老通用备疾药法《养老奉亲书》
  28. 四时脉形《黄帝内经太素》
  29. 四时阴阳从之则生逆之则死《类经》
  30. 四时脉体《四圣心源》
  31. 四时阴阳外内之应《类经》

《寿世青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