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方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大方之说有二∶有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有分两大而顿服之大方。盖治肝及在下而远者,宜顿服而数少之大方。病有兼证而邪不专,不可以一、二味治者,宜君一臣三佐九之大方。王太仆以人之身三折之,上为近,下为远。近为心肺,远为肝肾,中为脾胃。以予睹之,身半以上其气三,天之分也;身半以下其气三,地之分也;中脘,人之分也。又手之三阴阳,亦天也,其气高;足之三阴阳,亦地也,其气下;戊己之阴阳亦人也,其气犹中州。故肝之三服,可并心之七服;肾之二服,可并肺之七服也。

小方之说亦有二∶有君一臣二之小方,有分两微而平服之小方。盖治心肺及在上而近者,宜分两微而少服而频之小方,徐徐而呷之是也。病无兼证邪气专,可一、二味而治者,宜君一臣二之小方。故肾之二服,可分为肺之九服及肝之三服也。

缓方之说有五∶有甘缓之之缓方,糖、蜜、枣、葵、甘草之属是也。盖病在胸膈取甘能恋也。

有丸药以缓之之缓方,盖丸之比汤散,其气力宣行迟故也。有品件群众之缓方,盖药味众则各不得骋其性也。如万病丸七八十味递相拘制也。有无毒治病之缓方,盖药气味薄则长于补上治上,比至其下,力已衰,故补上治上,制之以缓,缓则气味薄也。故王太仆云∶治上补上,方若迅急则上不任而迫走于下。制缓方而气味浓,则势与急同。

急方之说有五∶有急病急攻之急方,如心腹暴痛,两阴溲便闭塞不通,借备急丹以攻之。此药用不宜长,盖病不容俟也。又如中风于关紧急,浆粥不入,用急风散之属是也。有汤散荡涤之急方,盖汤散之比丸下咽易散而施用速也。有药性有毒之急方,盖有毒之药能上涌下泄,可以夺病之大势也。有气味浓药之急方,药之气味浓者,宜趋下而气力不衰也。故王太仆云∶治下补下,方之缓,缓慢则滋道路而力又微,制急方而气味薄,则力与缓等。

奇方之说有二∶有古单方之奇方,独用一物是也。病在上而近者,宜奇方也。有数合阳数之奇方,谓一三五七九,皆阳之数也,以药味之数皆单也。君一臣三、君三臣五亦合阳之数也,故奇方宜下不宜汗。

偶方之说有三∶有两味相配之偶方;有古之复方之偶方,盖方之相合者是也。病在下而远者,宜偶方也。有数合阴数之偶方,谓二四六八十也,皆阴之数。君二臣四、君四臣六亦合数之阴也,故偶方宜汗不宜下。

复方之说,有一方、二方、三方相合之复方,如桂枝越脾一方,如调胃承气汤方,芒硝甘草大黄外参以连翘薄荷黄芩栀子,以为凉膈散是。本方之外,别加余味者皆是也。有分两均剂之复方,如胃风汤各等分是也。以《内经》考之,其奇偶四,则反以味数奇者为奇方,味数偶者为偶方。下复云∶汗者,不可以奇;下者,不可以偶。及观仲景之制方,桂枝汤汗药也,反以三味为奇;大承气汤下药,下反以四味为偶,何也?

岂临事制宜,复有增损者乎!考其大旨,王太仆所谓汗药如不以偶,则气不足以外发;下药如不以奇,则药毒攻而致过。必如此言,是奇则单行,偶则并行之谓也。何者?下本易行,故宜单;汗或难出,故宜并。盖单行则力孤而微,并行则力齐而大,此王太仆之意也。然太仆又以奇方为古之单方,偶为复方,此又七方之中已有偶,又有复,何也?岂非偶方者二方相合之属也,复方者二方、四方相合之方欤?不然,何以偶方之外,又有复方者欤?此复字非重复之复,乃反复之复,何以言之?盖内经既言奇偶之方,不言又有重复之方,惟云奇之不去,则偶之是为重方,重方者即复方也。下又云∶偶之不去,则反佐以取之。所谓寒热温凉,反从其病也。由是言之,复之为方反复,亦不远《内经》之意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七方《古今医统大全》
  2. 七方《本草蒙筌》
  3. 七方《冯氏锦囊秘录》
  4. 七方《汤液本草》
  5. 七方论《本草新编》
  6. 七方《中医词典》
  7. 七方十剂《中西汇通医经精义》
  8. 七方《中医名词词典》
  9. 七方十剂绳墨订《儒门事亲》
  10. 七返九还《心医集》
  11. 七方一首(集见儒门事亲本内经至真大论篇)《医经国小》
  12. 七恶五善《外科理例》
  13. 七福饮《目经大成》
  14. 七恶歌《外科证治全书》
  15. 七福饮(新方)《虚损启微》
  16. 七恶《中医词典》
  17. 七怪脉《中医名词词典》
  18. 七恶《中医名词词典》
  19. 七怪脉《中医词典》
  20. 七独脉《轩岐救正论》
  21. 七怪脉歌《时方妙用》
  22. 七次脉《中医词典》
  23. 七怪脉四言诗《医学实在易》
  24. 七传辨误说《研经言》
  25. 七害《中医词典》
  26. 七冲门《中医词典》
  27. 七划《四圣心源》
  28. 七冲门《中医名词词典》
  29. 七划《四圣悬枢》
  30. 七表脉交变略例论《脉诀乳海》
  31. 七画《金匮悬解》

《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