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内经》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又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又云∶阴虚生内热。

《国小》曰∶痨瘵阴虚。

《巢氏病源》曰∶夫虚劳者,五劳、七伤、六极是也。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又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又云∶阴虚生内热。

《国小》曰∶痨瘵阴虚。

《巢氏病源》曰∶夫虚劳者,五劳、七伤、六极是也。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又有肺劳者,短气而面浮,鼻不闻香臭。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脾劳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溺,茎内痛,阴囊湿生疮,小腹满急。

六极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色,眉发落坠,忽忽喜忘。三曰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五曰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肉。六曰精极,令人少气,嗡嗡然内虚,五脏气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

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曰小便苦数,临事不举。又云七伤,一曰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二曰大怒逆气伤肝,肝伤少气,目喑。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喜忘三怒。六曰风雨寒暑伤形,形伤发肤枯夭。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

愚谓五劳者,心肝脾肺肾也。劳于心者,则神耗而血衰,惊悸之疾亦因之而作矣。劳于肝者,则怒多而火盛,泪外泄而目昏,或胁刺痛,筋惫不能久立远行。劳于肺者,因过忧而耗气,则燥胜而液枯,干咳声哑,二便秘涩,皆由此而作也。劳于脾者,劳倦伤脾,发热恶寒呕吐不食,四肢无力,好卧 言,渐而致于肾惫。阴虚则成怯证。劳于肾者,色欲过度,淋浊遗精,阴不上升,阳不下降。肾水既不升荣心,心肺无所荫,咳嗽吐红咯血之证作也。

今世之所谓劳者,皆无出于此。六极者,风寒暑湿燥火,靡不冒触,极甚而即病之,重而不可救者有矣。或有医之愈,而终为淫气所伤,一元气有损,莫之能完复也,致为终身之损者盖多矣。

七伤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伤是也。惟过于思者,寝成痨瘵。今之痨瘵而多起于脾肾之劳,忧思之过者也。先哲所谓五劳、六极、七伤,盖因证而言也。

《袖珍方》云∶痨瘵之证非止一端,其始也,未有不因气体虚弱,劳伤心肾而得之。又有外感风寒暑湿之气,先为疟疾,以致咳嗽,寒邪入里,失于调治,又不能保养,过于房劳,伤于饮食,久而成痨瘵之候。其为证也,令人肌肉羸瘦,皮毛干枯,寒热盗汗,遗泄白浊,或腹中有块,或脑后两边有小结核,或聚或散,或咳嗽痰涎,或咯唾脓血,及传变为二十四种,或三十六种,或九十九种。又有所谓五尸者,曰蜚尸、遁尸、寒尸、丧尸、注尸者是也。名状虽不同,传变虽不一,其实所伤不过五脏。故传于肝者,面白目枯,口苦自汗,心烦惊怖。传于心者,面黑鼻干,口疮喜忘,大便或秘或泄。传于脾者,面青唇黄,舌强喉哽,吐涎体瘦,饮食无味。传于肺者,面赤鼻白,痰吐咯血,喘咳毛枯。传于肾者,面黄耳枯,胸满腹痛,白浊遗溺是也。

巢氏曰∶夫蒸病有五∶一曰骨蒸,其根在肾。旦起体凉,曰晚即热,烦躁,寝不能安,饮食无味,小便赤黄,忽忽烦乱,细喘无力,腰疼,两足逆冷,手心常热。蒸盛过伤内,则变为疳,食入五脏。二曰脉蒸,其根在心。日增烦闷,掷手出足,翕翕思水,口唾白沫,睡则浪言,或惊恐不定,脉数。若蒸盛之时,或变为疳,脐下闷,或暴利不止。三曰皮蒸,其根在肺。必大喘鼻干,口中无水,舌上白,小便赤如血。蒸盛之时,胸满或自称得注热,两胁下胀,大嗽彻背连胛疼,眠寐不安。或蒸毒伤脏,口内唾血。四曰肉蒸,其根在脾。体热如火,烦躁无汗,心腹鼓胀,食即欲呕,小便如血,大便秘涩。蒸盛之时,身肿目赤,寝卧不安。五曰内蒸,亦名血蒸。所以名内蒸者,必外寒而内热,把手附骨,而内热甚,或皮燥而无光。蒸盛之时,四肢渐细,足趺肿起。又有二十三蒸之论。多因热病后食牛羊肉,及肥腻酒色,触犯而成此疾。久蒸不除,多变成疳,必须先防下部,不得轻妄治也。

《袖珍方》曰∶蒸在心也,少气烦闷,舌必焦黑。蒸在小肠也,腹内雷鸣,大肠或秘或泄。

蒸在肝也,目眩昏运,躁怒无时。蒸在胆也,耳聋口苦,胁下坚痛。蒸在肾也,耳叶焦枯,腰腿酸痛。蒸在右肾也,情志不定,泄精白絮。蒸在肺也,喘咳咯血,声音嘶远。蒸在大肠也,右鼻干疼,大肠隐痛。蒸在脾也,唇口干燥,腹胁胀满,畏寒不食。蒸在胃也,鼻口干燥,腹胀自汗,睡卧不宁。蒸在膀胱也,小便黄赤,凝浊如膏。蒸在三焦也,或寒或热,中脘膻中时觉烦闷。蒸在膈也,心胸噎塞,疼痛不舒。蒸在宗筋也,筋脉纵缓,小肠隐痛,阴器自强。蒸在回肠也,肛门秘涩,传道之时,里急后重。蒸在玉房也,男子遗精,女子白带。蒸在脑也,眼眵头眩,口吐浊涎。蒸在脾也,肌肤鳞起,毛折发焦。蒸在肾也,版齿黑燥,大杼酸疼。蒸在髓也,肩背疼 ,行骨酸痛。蒸在筋也,眼昏胁痛,爪甲焦枯。蒸在脉也,心烦体热,痛刺如针。蒸在肉也,自觉身热,多不奈何,四肢 动。蒸在血也,毛发焦枯,有时鼻衄,或复尿血。蒸传诸此,其治多难也。惟早灸膏肓及崔氏四花穴法,内观自养,外投对证之药,庶可逃生。失于早图不能寡欲者,必不免于死亡。

丹溪曰∶痨瘵主乎阴虚,痰与血病。

虞氏曰∶今也痨瘵嗜欲不节,起居无时,七情六欲之火时动乎中,饮食劳倦之过屡伤乎体,渐而至于真水枯竭,阴火上炎,发为蒸蒸燥热,或寒热进退,似疟非疟,古方名曰蒸病是也。虽然名证不同,大抵不过咳嗽发热,咯血吐痰,白浊白淫,遗精盗汗,或心神恍惚,梦与鬼交。妇人则月闭不通,日渐 羸,渐成痨瘵之候。其侍奉亲密之人,同气连枝,蒸陶日久,受其恶气,多遭传染,名曰传尸。一人患瘵,而后传注数十百人,甚而致于灭门者,诚有之矣。

虚痨热毒积久,则生异物恶虫,食人脏腑精华,变生诸般奇状,诚可惊骇。劳伤肝胆者,则为毛虫,如刺 瓦蛆之状,食人筋膜。劳伤于心与小肠者,则为羽虫,如灯蛾蚊虻禽鸟之形,食人血脉。劳伤于脾胃者,则为蜾虫,如婴儿蚯蚓之类,食人肌肉。劳伤于肺与大肠者,则为介虫,如龟鳖虾蟹之属。食人肤膏。劳伤于肾与膀胱者,则为鳞虫,如鱼龙蛟鲤之形,食人骨髓。或挟相火之势,亦如羽虫之酷,鸱枭之类,为状不一,不可胜纪。凡人有此证,便宜早治,缓则不及事矣。治之之法,一则补其虚,以复其真元;一则杀其虫,以绝其根本。能杀其虫,则虽不生,亦可以绝后人之传注耳。

痨瘵九虫者,一日伏虫,长四寸,为群虫之长。二日蛔虫,长一尺,贯人心,则杀人。三曰寸白虫,长一寸,子孙生长至四五尺,亦能杀人。四曰肉虫,状若烂杏,令人烦满。五曰肺虫,状如蚕,令人咳嗽。六曰胃虫,状如虾蟆,令人呕逆,吐哕。七曰弱虫,又名膈虫,状如瓜瓣,令人多唾。八曰赤虫,状若生肉,令人肠鸣。九曰蛲虫,至微细,形似菜虫,居回肠,多则为,极则为癞,及生疽癣疥痿 龋齿,无不为也。凡此诸虫,根据人肠胃之间。脏腑实则害人脏腑,脏腑虚则蚀人脏腑血髓,变成诸患,至于不疗。人将气绝,则缘九窍肤腠,飞梭而出,着于怯弱之人。人不能知,日久遂成痨瘵之证,此所谓传尸也。凡人平日保养元气,爱惜精血,瘵不可得而传。惟夫纵欲多淫,若不自觉,精血内耗,邪气外乘,是不特男子有伤,女人亦不免矣。然而气虚血痿,最不可入痨瘵之门,吊丧问疾,衣服器用中,皆能乘虚而染触。间有妇人入患者之房,患人见之思想,则其劳气随入,染患日久,莫不化而为虫。故凡亲近之人,不能回避,须要饮食适宜,不可着饿体。若虚者可服补药,身边可带安息香,大能杀劳虫,内有麝香,尤能避恶,医者不可须臾无也。

《良方》曰∶尸注者,挟外鬼邪之气,流注身体,令人寒热淋沥,沉沉默默,不的知所苦。

或腹痛胀满,喘急气息,上冲心胸,旁攻两胁,或累块涌起,或挛引腰脊,或举身沉重,精神错杂,常觉昏愦。每节气更变,辄至大恶,积月累年,必至于死。死后复注旁人,乃至灭门,故为尸疰。观乎传疰之说,则传尸之易名可知也。外有所谓十注者,非尸疰之例也。

疰者注也,注之为言住也。今世之人,惟知伤寒热后,肢节肿痛,名曰伤寒留注。言其邪毒未尽,而留住关节,发为肿毒者是也。所谓十注,鲜有知之。夫十注者,皆由阴阳失守,经络空虚,而风寒暑湿,饮食劳倦,一切之邪气,或乍感生死之气,卒感鬼神之邪,留住人身,变病多端。至于三十六种,而方书未能显载,惟有十种之证。一曰风疰,皮肤掣振,游易不定,一年之后,头发堕落,颈项掣痛,骨拉解鸣,两目痛,鼻中酸,牙齿虫蚀,变为温风、汗风、柔风、水风、火风、绝风、颠狂风、寄风、罩风等病。人死三年之后,神魂因作风尘,着人遂成风病,名曰风注。(风注虽有诸风之候,大抵只是风证,久而不退,即为风注,其谓人死三年,神魂着人,亦谬说也。)二曰气注,走入人机,妄言。百日后,体皮肿起,乍来乍去。一年后,体满失色。三年后,变成恶虫,难治。三曰寒注,心腹懊疾,呕沫。二年后,大便去血,吐逆青沫,心疼腹满,腰脊强痛。四曰生人疰,心胁痛,转筋无常。三日后,体中痛,移易牵掣,冲绞心胁。一年后,目赤,面色青黑。二年后咳逆下痢,变生恶虫,难治。五曰凉疰,心下乍热乍寒,一年一复,四肢喜卧,噫酸,体常浮肿,往来不时,而皮黑羸瘦,生癖,目黄,爪甲及唇口青黑。六曰酒注,体气动,热气从胸中上下,无处不痛。一年外,四肢肿,喜哕。七曰食注,心下痛,懊 彻背。

一年后羸瘦体肿,先从脚起,内变黑,脐内时痛。八曰水注,手足肿,百日体肉变,发落,目失明。一年后难治。三年身肿转盛,体肉生虫死。九曰尸注,体痛牵掣。七日后,体肉变白,咽喉吞如有物,两胁痛。十曰土注,人之五脏配合五行,土内主于脾气,为五行五脏之主,其所禁忌,尤难触犯。人有居住,穿凿地土,不择不禁,触犯土气,与人血气相感,便致疾病。其状,土气流注皮肤连腑脏,骨节沉重,遍身虚肿自破,谓之土疰。

滑伯仁曰∶患劳证者,有病机之不同,有形状之不一,肌肤羸瘦,骨热如蒸,服药无效,针灸无功何也?曰∶劳为虚劳,是体气虚弱,房劳过伤,气血虚耗,诸病蜂生,致使阴阳失序,寒热自生,阳虚生寒,阴虚生热。久虚久热变为骨蒸,久嗽成劳,久痨成疰。疰有二十四种、三十六种、九十九种之类,种种不同,内有劳疰、尸疰、鬼疰、食疰、虫疰、毒疰。此六者为传尸之劳,甚而致于灭门绝户,神医莫之能疗也。患此者,当图治于微病之初,莫治于已病之后。若正气既衰,邪气独盛,故医药无功也,可不慎哉!

痨瘵至于传尸之候,其证心胸满闷,背膊烦痛,两目不明,四肢无力。虽欲寝卧,睡常不寐,脊膂急痛,腰膝酸疼,多卧。少睡起,状如佯病。每至早旦,精神尚存,有如无病。日午之后,四肢微热,面无颜色,或两颊飞红。喜见人,常怀忿怒,才不称意,印多嗔恚。行立脚软,夜卧盗汗。梦与鬼交,或见先亡,或多惊怖。有时气息,有时喘嗽。虽思饮食,不能多食。

死在须臾,精神尚好。或时微利,两胁虚胀,口燥鼻干,常多粘唾,有时唇赤,渐就沉羸,犹如涸鱼,不觉死也。

又云∶传尸之候,本起无端,莫问老少男女皆有此疾。大抵五行相克而成,先内传毒瓦斯,周遍五脏,渐至羸瘦而死。死后又传亲身一人,故曰传尸,亦名传疰。又名 ,以其初传半卧半起之候也。

气息嗽者,名曰肺痿疾。肌热透骨,名曰骨蒸。内传五脏,名曰伏连,不解治疗乃至灭户。

男女虚弱得之,名曰劳极,吴楚名曰淋沥,巴蜀亦名劳。

其源先从肾起。初受之气,两胫酸痛,腰背拘急,行立脚软,饮食减少,两耳风声,夜梦遗泄,盗汗阴痿。肾既受讫,次传于心。

心初受气,夜卧心惊,或多恐悸,心悬之气,吸吸欲尽。梦见亡人,亦多盗汗。饮食无味,口内生疮。心气烦热,惟欲眠卧,朝轻夕重。两颊口唇悉皆红赤,有时手足五心烦热。心受已,次传于肺。

肺初受病,咳嗽气力微痛。有时喘气,卧即更甚。鼻口干燥,不闻香臭。或喉间腥气、焦气、呕吐恶心

肌肤枯燥,或似虫行,皮肤细起状若麸片。肺既受已,次传于肝。

肝初受病,两目胱胱。面无血色,尚欲颦眉。眼视不远,目常干涩,有时赤痛,或复睛黄。

朝昏懵暮常欲合眼,睡卧不寐。肝既受已,次传于脾。脾初受病,两胁虚胀。食不消化,又时泻利水谷生虫,有时腹痛雷鸣。唇口焦干,或生疮肿,毛发干耸不润。或时上气,撑肩喘息

痢下赤黑汁见者,不可治。

患人憎寒壮热,自汗面白,目干口苦,精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其传在肝。

患人寒热,面黑鼻燥,忽忽喜忘,大便难,或清泻,口疮,其传在心。

患人憎寒壮热,面青唇黄,舌强不语,饮食无味,四肢羸瘦,口吐涎沫,其传在脾。

患人增寒发热,面赤鼻干,口燥毛折,咯嗽喘急,时吐白沫,或有血丝,其传在肺。

患人寒热面黄,耳叶焦枯, 骨损痛,小便血浊,遗尿,其传在肾。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3.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4.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5.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6.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7.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8.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9.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0.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1.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2.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3.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4.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5.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6.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7.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8.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19.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0.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1.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2.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3.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4.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5.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6.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7.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8.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29.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30.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
  31. 病机《古今医统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