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名从正,字子和,睢州人,精于医,法河间之方,邃《素问》之旨,着有《汗下吐三法》,用之当者如神,立可以回生起死。世人不知病源,不察脉候,妄施其法,不能用其当然之妙,而反谤其法之不善,此大可笑者也。

字知几,莫州人,三岁识字,七岁能书,长通经史。因疾,从子和学医,遂尽得其妙,济活甚多。

字明之,号东垣,幼明敏,性好医。闻易老张元素以医鸣,携千金往从之,数年尽得其妙。

而谓病因脾胃所生者良多,故主内虚则诸邪并入,着《脾胃论》补中益气等方。为王道之本,而实为医家之宗主。

字进之,号海藏,古赵人,性明敏,通经史,好医方。师李明之,所着《医垒元戎》十二卷、《医家大法》三卷、《仲景详辨活人节要歌》、《汤液本草》、《此事难知》、《斑疹论》、《光明论》、《标本论》、《伤寒辨惑论》等书行世。

字谦甫,真定人,东垣弟子,潜心苦学,真积力久,居束垣门下十余年,尽得其妙。着有《卫生宝鉴》二十四卷行世。

号蒙斋,图述《伤寒指掌》。

洛阳人,少举进士,不第,遂业医学。洞彻玄机,活人甚多,所着《伤寒类证》、《订活人书》及《针经》。

燕京人,医甚精,尤神于脉。年七十时,有老妪居西山,请诊其女,益以倦骑乘为辞。妪出,顷之携二少女至,益诊而诘之曰∶此非人脉,乃妖质耳。妪跪告曰∶外家本狐类,久住世间,得日月之精气。故能变幻人形。二女偶患疾苦,知君仁浓,存活为心,故敢求药。君既洞察,讵敢欺乎?益遂与药,随扣其所以往来禁城,如入无人之境,何也?妪曰∶此时真主已在濠梁京城,诸神俱已往彼,是故得以出入也。逾年,太祖果克燕京,元帝北遁。若益者真神医也。

不知何郡人,善医,诊视有异见。一妇怀孕二岁,一妇孕十四月,俱不产。 诊视曰∶非孕也,疾也。作剂饮之。孕二岁者,下肉块百余,孕十四月者,下大蛇。二妇俱得活。

字齐卿,泰安人,业医,有活人之妙,注《难经》五卷。泰定上其书,授医学博士。

字均章,号中阳老人,吴郡人。志行高洁,见道真明,尤邃于医学。屏世虑,隐居吴之虞山,人称隐君。所着方书,超出群表,自幼及壮至老,调摄有序,论证有旨。至于诸痰诸饮挟火为患,悉究精详,制有滚痰丸,最神效,名《泰定养生主论》。

字进之,为元祖翰海留守,掌医药,医迈常人,药有奇效。世祖足疾,进药,味苦不饮,祯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世祖然之,遂饮药而愈。

字子敬,世称太无先生,精于医术,得金刘完素之传,旁通张从正、李杲二家之书,有异见。

惟好静僻,厌与人接,惟丹溪为得意弟子,遂尽教以其所学云。

字彦修,号丹溪,浙之义乌人。自幼好学,日记千言。业举子,讲道八华山,拜许文懿公。

一日公谓以己疾久之,非精于医者,弗能起,子多敏颖,其游艺于医而济人乎?于是丹溪复致力于医方。既而悟曰∶执古方以疗今病,其势难全,必也参之以《素》、《难》,活泼权衡,乃能济世。遂出游求师,渡浙走吴,历南徐建业,皆无所遇。及还武林,闻太无先生,往拜之,数谒弗得接,求见愈笃,先生始接之。以刘张李三家之书为之敷扬其旨,彦修受教而医益神,名益着,四方求疗者,辐辏于道。按证施方,录为医案可考,又着《格致余论》发其秘云。

字伯仁,号樱宁生,父官江南,居仪真而生生。幼敏颖,日记万言,操笔为文,有思致。师王居中求医学,居中教以黄岐《素问》之旨,公遂论次,分理脉候、病能、脏象、经度、针刺、运气,别类抄而读之。居中曰∶善哉,子学之得其道也。自是生学日进,益参张仲景、李明之、刘守真三家之秘,所疗无不神效。又着《十四经发挥》、《诊家枢要》、《本草会韵》等书,凡若干卷行世。

字用和,宣州人,工医药,有符咒治疗捷效,人称神医。

字震父,姑苏人,工于医,尝着《医学会同》二十卷。推五运六气之标本,察阴阳升降之左右,以定五脏六腑之虚实,会经脉气血之流注,愈病回生,率与他医异。由平江医学教授,擢江浙医学提举。

名干孙,震父之子,医实跨灶,甚仁浓,求疗不分贵贱,辄尽心药之,无有不效。着有《医学启蒙论》、《十二经络》、《十药神书》行世。《医史》。

昆山人,字安道。学究天人,文章冠世,极探医源,直穷奥妙。推演东垣之旨,谓其不着有余之伤,故着内伤余义,名曰《溯洄集》。又备常与变,作《伤寒立法考》,医史补传有《百病钓玄》二十卷,《医韵统书》一百卷。所存者惟《伤寒溯洄》而已,《钩玄》、《韵统》则未之见也。

使二书俱存,其有补于医道,又岂小哉?顾其真书沦没,而《脉诀》、《钤法》等伪书行世,岂天不欲后世斯民跻于寿域也耶?噫!

字以德,号云居,江浦人。丹溪弟子,有高致,精医术。张士诚据吴,召,不往,挈家隐华亭乡中,以活人为心。医造阃奥,沉 悉能起,着有《医学宗旨》、《金匮衍义》等书行世。

字仲贤,号敕山老人,吴郡人。少涉经书,尤究轩岐之旨,活人甚多。乃订新安张季明《医说》,演《灵枢》、《素问》,《原机启微》等论行于世。

字符膺,号沧州翁,四明人,博学精医,有异见。凡有奇病,辄以奇方治之,无不愈。时一人两目视物皆倒植,求疗于翁。询其由,大醉后得大吐,须臾而目视则倒。翁诊其脉,左关浮促,知其饮酒大吐,上焦反复,以致胆腑颠倒,视物则然,法当复吐,以正其气,遂用藜芦瓜蒂散以涌之,后则复正。

名起宗,建业人,任儒学教授,文学以作圣为己功。谓医为性命之学,遂潜心以究《内经》之秘,撰五运六气之旨,刊《脉诀》之误,辟邪说,正本源,诚有功于医者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古今医统大全》
  2. 《中医词典》
  3. 元宝草《本草从新》
  4. 渊腋《针灸学》
  5. 元宝草《本草分经》
  6. 渊腋《中医词典》
  7. 元宝草《药性切用》
  8. 渊液(一名泉液)《针灸大成》
  9. 元参《神农本草经》
  10. 渊液《中医词典》
  11. 元参《药笼小品》
  12. 渊疽门主论《疡医大全》
  13. 元参《玉楸药解》
  14. 渊疽门主方《疡医大全》
  15. 元参《本草备要》
  16. 渊疽《外科心法要诀》
  17. 元参《本草易读》
  18. 渊疽《医宗金鉴》
  19. 元参《本草新编》
  20. 渊疽《中医词典》
  21. 元参《本草从新》
  22. 渊刺《中医词典》
  23. 元参《本草便读》
  24. 渊刺《中医名词词典》
  25. 元参《本草经解》
  26. 冤热《中医词典》
  27. 元参《本草害利》
  28. 《中医词典》
  29. 元参《本草撮要》
  30. 鸳鸯肉《饮食须知》
  31. 元参《外科全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