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理例(下)\ 诸方论

《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丹溪曰∶荷蒂去恶血,萱根下水解毒,利胞膈,柞木有芒刺,能驱逐邪气,地榆主下焦血病,轻小证候,或可以为防托。

柞木饮疮疡,未成者自消,溃者自敛。

柞木叶(四两半) 干荷叶心蒂 干萱草根 甘草地榆(各一两)

上咀,每服半两,水二盏煎一盏,早晚各一服。

丹溪曰∶阿胶、牛胶属金属土,补肺气,实大肠,壮胃止泻。黄蜡丸以蜡味甘淡,实大阳,补而难化。国老膏甘草化毒行经。远志酒忍冬酒皆用之补性,归心归血,用之颇切。

善用者以之配入,肿疡之散结,溃疡之补虚,亦奏捷效。

(《精要》)阿胶饮

阿胶(炒成珠) 粉草(各一两) 橘红(半两)

上咀,作三服。每服水一盏煎七分,温服。

牛胶饮疽恶疮,外涂患处。内服之,使毒瓦斯不攻于内。

牛皮胶(四两)

用好酒一碗入胶内,重汤煮,溶透搅匀,倾出,更浸酒。随意饮,能饮者少醉为度。

此法活人甚多。

丹溪曰∶车螯散,一以轻粉为佐,一以灯心为佐,其散毒消肿,下积安稳,详轻重大小证候亦可仗之。

(《精要》)车螯(《本草》云∶车螯,大蛤也,一名蜃,性冷无毒,能攻诸疮肿毒。)车螯(四个。黄泥固济,火 赤,出火毒一宿) 栝蒌(一两,去壳,瓦上炒香)灯心(三十根) 甘草节(二钱)

上将瓜蒌、灯心、甘草为粗末,作一服。酒二盏煎一盏,去渣,入蜜一大匙和匀,调车蝥末二钱,腻粉少许。空心温服,取下恶物。

又方

车熬(一两,制如前) 生甘草(半两) 轻粉(五分)

为细末,每服四钱,浓煎。栝蒌酒调下,五更服,下恶物为度,未下再服,效。

凡治痈疽后,补血气,进饮食,实为切要。盖脓血出多,阴阳两虚,此药可以回生起死,惜其不分经络时令,须在识者触而长之。今医以肿平痛宽,遂以为安,漫不加省,往往于结痂后两三月或半年,虚证乃见。医者不察,而加补养之功,因而转成他病者多矣。一人因脚弱,详见后条。

《精要》云∶大法痈疽不可舍五香汤。丹溪曰∶吾不知良甫之时有许多大府秘坚,病气郁塞,若是之顽浓,可以骤散而大下者耶?亦当开陈时之先后,证之可否,庶乎后人不敢猛浪杀人。

殊不知些小寒热,或者由其气血不和而然,便以为外感而行表散,害人最速。

此表里气血药也,治一切风毒积热疮肿,脉候弦洪实数浮紧、气血盛实者不可缺此。丹溪曰∶《秘传》以此方加人参、黄 、苍术赤茯苓金银花,名消肿托里散,虽以参 为主,复云人参无亦可,则又不能无疑而难用也。且临症加减,须较表里,如表证多者,当从此方,以辛甘为主散之也;里证多者,须当从变。

《精要》云∶大黄宣热散毒,治痈疽要药。痈疽始作,皆须大黄等汤,亟转利之,排日不废。又曰∶疮疽泄利,皆是恶候。

丹溪曰∶此皆不能使人无疑。借曰用大黄,恐因大府秘而病体实,有积热沉固者发也,止可破结导滞,推令转动而已,岂可谓亟转利之,而且排日不废耶?若下利之后,又与利药,恐非防微杜渐之意。疮之始作,肿在肌肉,若非大满大坚实之证,自当行仲景发表之法,借五香汤为例,散之于外可也,何必遽用峻下之药夺其里哉?或曰痈疽用大黄,走泄以去毒,孙真人常言之,良甫祖述其说耳。曰∶孙以盛名行奇术于公卿间者,良甫宋人,若其交游,亦皆公卿,免猛浪之过乎?况有心劳而虚者,忧怒而虚者,强力劳动而虚者,大醉饱而虚者,皆气少而涩,血少而浊。生疽固是难治,若大府秘而稍安,谷甘淡薄而守戒律,犹为可治,不免尚费调补。苟因旬日半月大府秘实,不知亦有其气不降而然者,便以为实,而行大黄,岂不杀人?

白蜡禀收敛坚凝之气,外科要药。生肌止痛,接骨续筋补虚。用合欢树皮同入,长肉膏,有神效,但未试其可服否。合欢皮常服之,验。

(附皂角刺神异膏麦饭石膏)

蓖麻子性善攻,能追脓取毒,亦要药也。皂角治痈疽已破未破,能赞引至溃处。神异膏,一说膏药方甚多神效,无出于此。麦饭石膏,脓溃后,围疮口。一说∶内冷恶寒不宜用。

气血凝滞,多因荣卫之气弱,不能运散,岂可复用流气饮以益其虚?况各经气血多少不同,心胞络、膀胱、小肠、肝经多血少气,三焦、胆、肾、心、脾、肺少血多气。人年四十以上阴血日衰,若于血少经分而病痈肿,或脉证不足,当以补接为主。丹溪曰∶肿疡内外皆壅,宜托里散为主,乃补气血药而加之以行散之剂,非专攻之谓也。或者肿 痛甚,烦躁脉大,其辛热之剂,不但肿疡不可用,虽溃疡亦不可用也。凡患者须分经络血气、地部远近、年岁老幼、禀气虚实,及七情所感,时令所宜而治之,尝见以流气、十宣散二药,概治结肿之症,以致取败者多矣。

大抵症有主末,治有权宜,治其主则末病自退,用其权,则不拘于时。泥于守常,必致病势危甚,况杂用攻剂,动扰各经。故丹溪云∶凡疮发于一经,只当求责本经,不可干扰余经是也。

凡治疮疡,不审元气虚实、病在表里,便服败毒流气饮等药。盖败毒散发表药也,果有表证,止宜一二服,多则元气损,毒愈盛,虽有人参,亦莫能补。流气饮耗血药也,果气结胸满,只宜二三服,多则血反致败,虽有芎、归,亦难倚仗。丹溪曰∶此不系膏粱丹毒之变,因虚劳气郁所致也。

1000余本中医古籍txt电子书免费下载

下载《古今医统大全》 电子书打不开?

下载所有中医书籍


返回《古今医统大全》书籍目录
  1. 诸方论(外科理例 下)《古今医统大全》
  2. 诸方《广瘟疫论》
  3. 诸方目(伤寒药方)《古今医统大全》
  4. 诸方《医效秘传》
  5. 诸方一十五首《外台秘要》
  6. 诸方《痰火点雪》
  7. 诸风《千金翼方》
  8. 诸方《痰火点雪》
  9. 诸风《景岳全书》
  10. 诸方《痰火点雪》
  11. 诸风《备急千金要方》
  12. 诸方《痰火点雪》
  13. 诸风《医学纲目》
  14. 诸方《痰火点雪》
  15. 诸风《普济方·针灸》
  16. 诸方《痰火点雪》
  17. 诸风《普济方·针灸》
  18. 诸方《痰火点雪》
  19. 诸风《古今医鉴》
  20. 诸方《痰火点雪》
  21. 诸风《卫生易简方》
  22. 诸方《痰火点雪》
  23. 诸风《急救广生集》
  24. 诸方《痰火点雪》
  25. 诸风《急救良方》
  26.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7. 诸风部《神应经》
  28.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29. 诸风部《疡医大全》
  30. 诸方《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31. 诸风掉眩《中医词典》